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短視頻的硝煙暗戰,傳統媒體能成最後收割者嗎?

短視頻的硝煙暗戰,傳統媒體能成最後收割者嗎?

作為短視頻領域的最大玩家,秒拍每月都會發布針對短視頻行業的系列榜單。在秒拍剛剛發布的9月榜單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原創榜單中,「新京報動新聞」打敗了一眾娛樂美食類賬號,首次躋身前五;風雲榜前十名中過半也都為新聞資訊類賬號。傳統媒體的轉型似乎迎來了曙光。

新渠道的變遷之困,傳統媒體面臨轉型危機

在不久前的8月17日,微信公眾號迎來了5周歲生日。這5年,新媒體的發展迎來了鼎盛時期;這5年,傳統媒體也面臨著生死存亡。在新媒體的衝擊下,傳統媒體早已風光不再,媒體變革已迫在眉睫。

一部分傳統媒體人先知先覺,選擇自立門戶或另投明主;而剩下的人,雖然感到了不安,但他們依然堅守著陣地。但去年11月,流傳已久的《京華時報》停刊傳聞終於落地,這份創刊15年的京城大報迎來了告別時刻,而這也成了傳統媒體轉型的一個關鍵節點。

伴隨著淺閱讀、碎片化的流行,整個新聞閱讀習慣都在發生巨大的改變。新聞事件發生後,人們以已沒有耐心等待第二天的報紙,甚至沒有興趣再打開網站,手機成了所有的資訊入口。報紙、新聞網站與讀者之間的聯繫,被微博、新聞客戶端和微信公號們攔腰斬斷。

傳統媒體相較於新媒體而言,最大的優勢便在其報道真實、全面、客觀、公正並且有深度。但在商業模式趨勢的刺激之下,很多報紙已改變了初衷,停止了發聲,甚至扭曲了自身的優勢。媒體人的大量流失也使得傳統媒體備受打擊,而自身深度報道優勢發揮不出來,終將被受眾遺忘。

其實在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程後,傳統媒體走向崩盤有其必然之勢:互動性和時效性弱使其很難面對新媒體海量快速的傳播與互動;高成本的內容生產模式和有限的信息容量和當下的信息大爆炸時代並不匹配;而呈現給受眾的報紙便攜性又非常差,在門戶時代傳統媒體其實已處在被顛覆的邊緣。隨著今日頭條等內容分發平台的崛起,傳統媒體對內容生產的掌控被撕下了最後一塊遮羞布。

這種影響力的逐漸喪失,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傳統媒體廣告收入的大幅下滑,而這也成為了壓垮傳統媒體的最後一根稻草。2013年報紙廣告刊登額下降8.1%,降幅超過了2012年的7.5%,2014年開始都市生活類報紙多個支柱行業廣告出現斷崖式下滑,拉動廣告整體下跌,報業經營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對比來看,Facebook、谷歌、百度等內容分發巨頭的廣告收入卻節節攀升。

為什麼短視頻會成為傳統媒體的突破口?

所有人都知道媒體將迎來一次動蕩,可誰也沒想到,動蕩成了顛覆,高高在上的傳統媒體一下就變得大廈將傾。新技術快速迭代,戰場不斷轉移,沒有人知道未來我們還會迎來哪些改變,但是新媒體時代確實已經來臨,傳統媒體也必須選擇接受改變。

去年以來,大量傳統媒體人從體制內離職,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都加入了短視頻內容創業大軍,《外灘畫報》前總編輯徐滬生的一條視頻和澎湃新聞前CEO邱兵的梨視頻則是其中的佼佼者,短視頻創業似乎成了傳統媒體人告別文字情結的一種方式。這股創業熱潮其實只是敲開了傳統媒體試水短視頻的大門,如今傳統媒體在各大短視頻平台的身影已越來越活躍。

界面新聞上線短視頻品牌「箭廠」,主推人物特寫紀錄片;南方周末聯手燦星成立「南瓜視業」,計劃推出名人訪談短視頻,文化脫口秀等節目;新京報聯手騰訊推出「我們」,以直播、短視頻、長片三種形式打造新聞紀實視頻......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而以9月的秒拍的風雲榜來看,傳統媒體的勢力也在不斷上升中。排名第一的「一手video」是梨視頻旗下的系列欄目,雖屬於新媒體創業項目,但「一手video」無疑具有很深的傳統媒體基因,而「看看新聞Knews」、「澎湃新聞」、「央視新聞」以及「新京東我們視頻」在熱度上均躋身前十。從這個角度來看,傳統媒體在短視頻領域已實現了後來者居上,短視頻正成為傳統媒體轉型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出現這樣的結果,其實不難理解。視頻是新聞的終極表達,短視頻之所以被大眾快速接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短視頻更符合現代人生活的碎片化時間。加上移動端技術的不斷更進和迭代,視頻相較於傳統媒體來說傳播的成本也大幅降低。原來兩個版的報紙能發五六千字,現在通過不到5分鐘的視頻短片就能完整表達。

作為承載內容的載體,短視頻具備生動直觀、方便快捷、碎片化、信息量大等屬性,在傳遞信息、展現場景上天然具備優勢,而這些恰恰是媒體敘事必備的特質。在這樣的浪潮下,傳統媒體如果拒絕轉型,固步自封,只能再一次被市場所拋棄,難得立錐之地。短視頻對傳統媒體而言,是一次傳播方式和理念上的革新,也是增強競爭力的重要法寶。

在今年4月底由一下科技及秒拍主辦的「視界智變創見未來-2017移動視頻峰會」上,新京報社長戴自更對傳統媒體進軍短視頻進行了定調,「視頻是新聞的終極表達,這是傳統媒體轉型的最後機會。」

雖然眼下短視頻行業進入門檻很低,但無論互聯網如何發展,好的內容仍然是稀缺資源,用戶對新聞、真相和觀點的需求是永恆的。而在中國做新聞仍然是有門檻的,不僅需要內容生產者具有相關的新聞資質,還需要有專業的新聞素養,這意味著優質的內容報道永遠是稀缺資源,而這些正是傳統媒體的優勢所在。

隨著2016年短視頻的崛起,眾多平台拿出了真金白銀獎勵以及曝光機會,也是傳統媒體的機會所在。2015年底,一下科技聯合新浪微博撥出1億美金扶持短視頻創業。次年11月,一下科技再次拿出10億人民幣,進行短視頻投資布局、用戶分成和內容引進;今日頭條也在2016年9月的頭條號創作者大會上宣布在未來12個月內拿出10億人民幣主推短視頻。UC大魚號、百家號以及騰訊企鵝號也相繼推出針對短視頻的扶持政策。

伴隨著短視頻應用的興起,新聞報道與短視頻形式的結合無疑將成為一個新興的且有著良好前景的發展方向,它將為傳統媒體借力新的媒介技術、在激烈的傳媒業競爭中尋求突破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

傳統媒體的成功轉型帶來了哪些啟示?

在內容創業領域,流量越來越開始像頭部聚集,所謂短視頻門檻降低,更多的只能是大眾的美好幻想。一下科技副總裁劉新征曾表示,儘管UGC共享了平台90%以上的內容,但是從播放量看,排名靠前的PGC佔比90%,這是一個比「二八定律」更過分的客觀存在。

此次秒拍榜單中新京報、看看新聞等新聞類短視頻內容的異軍突起,對處於艱難轉型期中的傳統媒體無異於一道曙光。那麼想要進入短視頻的傳統媒體來說,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第一、內容仍然是核心競爭力所在

仍需聚焦資源與精力在內容製作上,以保證特色和與眾不同。以此次上榜的「新京報動新聞」為例,天津大爆炸時,新京報生產了一系列動新聞報道,七天時間生產了47條動新聞,獲得1.7億點擊量。傳統媒體擁有專業的團隊和高水準的製作能力,保持內容的稀缺性和優質性將會是核心競爭力所在。

第二、為移動端生產定製化的內容

其次在於做視頻項目,一定要用專職的團隊。傳統媒體轉型的時候會存在一個誤區,那就是覺得要充分利用現有人手的剩餘價值,但實際上往往是行不通的。新媒體的人才必須也要符合時代特徵。

雖然很多傳統媒體擁有強大的內容輸出能力,但他們在與互聯網原生生態孵化出的短視頻品牌的競爭中,往往被打得措手不及。歸根結底,是傳統媒體仍然在用傳統的「精英式」思維製作產品,沒能代入互聯網思維。「為移動端生產」這句話放在短視頻領域同樣適用。

第三、積極擁抱多渠道終端分發

如你所見,其實每一波內容創業大致都會經歷兩個階段:從內容市場到平台市場。這也說明了,內容創業2.0時代,除了內容本身質量之外,內容分發能力至關重要,即讓好內容到達更多用戶。

對傳統媒體來說,有足夠強大的短視頻生產能力明顯還不夠,還必須將內容進行分發出去。再以新京報為例,從去年開始,新京報幾乎所有重大事件報道,都通過全媒體的融合報道,聯線現場直播、調查深度評論、動畫與短視頻。對很多不願擁抱新渠道的傳統媒體來說,或許是時候改變了。

第四、善於利用新媒體的傳播規律

新聞短視頻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色,那就是突發性。在短視頻新聞需求日趨增強的情況下,海量的生產會使得現場素材大量短缺,即使實力再雄厚的媒體也不可能總是第一時間抓取到新聞現場的資源,一些不易保存、轉瞬即逝的新聞場景往往會被錯過。

新媒體時代,很多重要新聞的一手爆料可能都會來自於普通網友,隨著拍攝設備的普及、民眾參與意識的增強,新聞事件發生時,很多在現場的目擊者都會利用手中的設備拍攝現場影像並發布到網路中。因此學會整合這些素材進行短視頻內容生產,進一步充實新聞資源可能會變得非常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俊世太保 的精彩文章:

如果美國稅收改革通過,蘋果市值將預計能達到1萬億美元
調查稱蘋果是美國最受歡迎的公司,64%的人至少擁有一款蘋果設備
語音識別大突破?亞馬遜Alexa的設備終於可以分辨出我們的聲音了
鹿晗、關曉彤公開戀情,為什麼華為反而成了最大的輸家?
起售價僅999元!小米全面屏神機曝光,智能手機市場大局已定?

TAG:俊世太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