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韓愈:我才是中唐文壇的大佬

韓愈:我才是中唐文壇的大佬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來源於:葉楚橋

1

大唐元和年間,刑部侍郎韓愈更新了一條朋友圈: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孟郊的接班人@賈島。並附上詩作一首:

孟郊死葬北邙山,從此風雲得暫閑。

天空文章渾斷絕,更生賈島在人間。

——《贈賈島》

孟郊比賈島大二十八歲,是中唐著名詩人,曾寫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等經典詩篇。

此時的韓愈,位高權重,在文壇也頗有建樹,他直接將賈島定性為孟郊再世,小賈同學想不紅都難。

此言一出,文藝圈一片嘩然。堂堂的侍郎大人,為何如此鍾愛一個無名小輩?

事情還得從三天前說起。

喧鬧的長安街上,正走來一位書生,面目清瘦,衣衫襤褸,一看就是鄉下人進首都。

奇怪的是,書生一不拍照,二不購物,三不看美女。嘴裡念念有詞,手上不停變換著各種姿勢,一副精神病院偷跑出來的模樣。

就在眾人對其指指點點之際,書生一不小心,撞上了儀仗隊里的衛兵。

衛兵大喝一聲:「何方賤民,在此擾亂韓大人出行!」

嚇得書生連忙跪地:「草民萬死,請大人贖罪。」

衛兵繼續耀武揚威:「拿下,治罪。」

書生雙膝一軟,癱倒在地。

「且慢——」官轎中走出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一口氣問了書生四個問題,比「保安三問」還要多出一問:「你是何人,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何故闖入衛隊?」

書生叩首:「小生賈島,昨夜吟詩兩句,至今仍有一詞未敲定。一時走神,冒犯了大人,實屬不該。」

一聽書生在吟詩,韓大人立刻來了興緻:「哎呀,只要不是碰瓷就好。快說,你作的是什麼詩?」

賈島回答:「『鳥宿池邊樹,僧月下門』,又覺『僧月下門』更好,甚是糾結。」

韓大人略作沉思:「本官看來,『敲』字自帶聲效,與月夜之靜可形成鮮明對照,甚妙。」

賈島大喜:「大人高見,小可醍醐灌頂……」

韓大人哈哈一笑:「快快請起,閣下可還有其他詩作,咱倆不妨接著嘮嗑……」

賈島起身,從懷中掏出一疊文稿:「這是我十年來的習作,尚有百餘字未定稿,請韓大人賜教。」

韓大人接過文稿一看,連連稱讚,隨後,竟攜賈島走進酒樓,一起煮酒論詩,激揚文字。

三天後,署名為韓愈的《贈賈島》,傳遍了長安城。

從此,賈島名滿天下,終與孟郊齊名,並稱「郊寒島瘦」

2

這已經不是韓愈第一次為新人打call了。

杜牧的伯樂牛僧孺,進京趕考之時,也學著別人的樣子,前往韓家拜碼頭。

當天,碰巧皇甫湜(shí)也在。二人閱過牛僧孺的詩文後,深表讚賞,一致認為,這樣的人才,必須讓其成材。

一番醞釀後,韓愈與皇甫湜商定了宣傳方案。

第二天,兩人徒步至牛僧孺住所。

沿途有人問及,均回答:城南有個叫牛僧孺的讀書人,才華堪比文曲星,特去拜訪,以辨偽真。

眾人聽聞,皆起吃瓜之心,隨著韓愈二人,一路緊跟。

到了牛僧孺的住所,竟然大門緊鎖。

韓愈便在門上留言:韓愈、皇甫湜同謁幾官先輩不遇。

納尼?一個無名書生,韓愈竟稱之為先輩!

一夜之間,牛僧孺聲名鵲起,不久,自然科舉及第。

還有李賀,韓愈也為其做了不少工作。

李才子少年時便已詩名遠播,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聲,但十八歲時,父親去世,需守孝三年,便錯過了第一次大考。

服孝期滿,李賀再次備考。

行卷之時,憑藉一首《雁門太守行》,深得韓愈好評。

韓愈又一次拉上皇甫湜,造訪李賀,為其瘋狂打call。

李賀自然高興不已,即興創作《高軒過》,稱讚韓愈、皇甫湜為「東京才子、文章巨公」

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壓轡搖玲瓏。

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

雲是東京才子,文章巨公。

……

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不料應考之時,競爭對手卻向主考官舉報,李賀父名李晉肅,「晉」「進」同音,李賀當避父諱,終生不得參加進士考試。

荒唐的主考大人,竟然認可了這一說法,直接堵死了李賀的入仕之門。

韓愈聽說後,大為憤怒,三杯熱酒下肚,寫下《諱辯》一文,為李賀據理力爭:

今賀父名晉肅,賀舉進士,為犯二名律乎?為犯嫌名律乎?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

父親名字里有「晉」,兒子便不能舉「進士」,若父親名為「仁」,是不是兒子也不能為「人」了?

饒是如此,李賀仍然無緣科舉。

3

韓愈之所以如此提攜新人,應該與自己的科考經歷有關。

公元786年,十八歲的韓愈,只身前往長安。連續三年參加科舉考試,均以失敗告終。

又三年,韓愈第四次參考,終於進士及第。

但在接下來的吏部銓試中,韓愈又連續三次名落孫山。

十年間,韓愈六考六敗。

鬱悶之極的韓童鞋,頻頻上書宰相,自我推薦,均石沉大海,杳無音訊。

公元801年,韓愈第四次參加吏部考試,終於通過銓選,被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負責大唐青年人才的培養工作。

已過而立之年,才得以擔任朝廷命官。欣喜之餘,韓愈決定告假回鄉,將親屬接至長安。

路經華陰縣,在當地官員的陪同下,韓愈遊了一次華山。

都說華山天下險,果真名不虛傳。看著兩旁的懸崖峭壁,韓愈心驚膽戰。

好不容易登頂後,韓愈一回頭,見四周均是萬丈深淵,立刻全身發軟,嚎啕大哭,覺得自己再也回不去了,便哆哆嗦嗦地說出遺囑,讓隨從轉告家屬。

當地縣令聽說後,連忙召集一幫經驗豐富的村民,硬是將嚇到虛脫的韓大人抬下山來。

多年後,回憶起此事,韓愈仍是心有餘悸:

洛邑得休告,華山窮絕陘。

倚岩睨海浪,引袖拂天星。

……

悔狂已咋指,垂誡仍鐫銘。

——《答張徹》

4

如果你因此認為韓愈膽小怕事,那就大錯特錯了。

韓愈的官宦生涯中,曾經搞過兩件大事情,足以讓其名垂青史。

中晚唐時期,面對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的局面,皇帝老兒們都將國運昌盛和長生不老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佛祖身上,佛教興盛一時。

公元819年,鳳翔法門寺內供奉的釋迦牟尼指骨,迎來了三十年一次的開放日。

憲宗皇帝決定,恭請佛骨進京,接受臣民瞻仰。

天子帶頭,萬民效仿。

泱泱大唐,掀起了一場近乎狂熱的禮佛熱潮。

官員逢佛必拜,叩頭獻財。

民眾或燒頂灼臂,自殘身體,或廢業破產,殺子獻女,已然走火入魔。

韓愈時任刑部侍郎,出於維護儒家思想正統地位的目的,拍案而起,奮筆疾書,上《論佛骨表》加以諫阻。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後漢時流入中國,上古未嘗有也……況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穢之餘,豈宜令入宮禁?

韓愈指出:佛教本來就是外傳宗教,與中原國情不符。

就算釋迦摩尼活在世上,來大唐朝拜,皇帝接見一下即可,沒有必要興師動眾。

況且「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實在不宜放置宮中。

如果說這些言論,還不足以激怒憲宗皇帝。

那麼惹麻煩不怕事大的韓老先生,接下來的話,十個頭也不夠砍的了:

漢明帝時,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後亂亡相繼,運祚不長。宋、齊、梁、陳、元魏已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度捨身施佛,宗廟之祭,不用牲牢,晝日一食,止於菜果,其後竟為侯景所逼,餓死台城,國亦尋滅。事佛求福,乃更得禍。

漢明帝開始信奉佛教,僅在位十八年。梁武帝捨身施佛,國破身死。信佛求福,終將得禍。

話說韓大人,你當皇帝是空氣,你當上書是兒戲?

幸有宰相裴度與崔群,極力幫助說情,龍顏大怒的憲宗皇帝,才免了韓愈死罪,將其貶為潮州刺史。

離開京城之時,面對前來送行的侄孫韓湘,韓愈想起自己一心為國,卻落得如此下場,不禁悲從中來: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5

到了潮州,除了興學種樹,做了不少百姓擁護的好事,韓愈還留下了幾段有意思的小插曲。

這天,韓刺史在街上溜達,偶遇一僧人,長相極為醜陋,尤其是兩顆門牙,直接翻出了口外。

本就對佛門中人無甚好感,見此和尚相貌奇葩,韓愈瞬間強迫症發作,恨不得走上前去,直接掰斷那兩顆門牙。

但身為地方主官,韓愈不能亂來,惡狠狠地瞪了和尚兩眼後,便回到了府衙。

不到一炷香的工夫,下人來報,說是有個和尚送來一個紙袋。

韓愈打開一看,裡面竟是一對長牙,一看就是剛才那位僧人的。

韓愈甚是驚訝:佛門中人如此厲害,竟能機智地看穿我的內心?

於是,連忙派人找回那個和尚。

一番促膝長談後,韓愈得知,這位僧人法號大顛,是潮州靈山寺的主持,學識淵博,聲望頗高。

韓愈慚愧不已,趕緊為自己的以貌取人賠禮道歉。此後,兩人便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後人為紀念韓愈與大顛和尚的友誼,便在城裡修了一座「叩齒庵」。

潮州地處江邊,經常有鱷魚出沒,對村民構成了極大威脅。

上任不久,韓愈便收到了多起鱷魚傷人的報告。

老百姓聽說韓愈愛民如子,都來找這個青天大老爺訴苦,希望韓大人能夠好好管管鱷魚。

看著伏地求助的百姓,韓愈嘴上說:「要相信朝廷,相信政府,我們一定能夠消滅鱷魚。」

心裡卻直打鼓:我有什麼辦法,我也很絕望啊!

是夜,韓愈輾轉反側,久不能寐。

一番抓耳撓腮,搜腸刮肚,韓愈決定,充分發揮自身特長,與鱷魚大戰一場。

次日,潮州江邊,人山人海,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韓愈一揮手,現場迅速安靜下來。

眾人都萬分期待:韓大人,請開始你的表演。

只聽韓愈大聲喊話:「下面,我宣布,祭鱷魚儀式正式開始!」

儘管不明所以,掌聲仍然經久不息。

命人往江中投了兩隻豬羊後,韓愈繼續慷慨激昂:「本官深感鱷魚不除,必定後患無窮,特作《祭鱷魚文》一篇,必能趕走鱷魚,保人畜平安。」

鱷魚有知,其聽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鯨、鵬之大,蝦、蟹之細,無不歸容,以生以食,鱷魚朝發而夕至也。今與鱷魚約:盡三日,其率醜類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終不肯徙也……刺史則選材技吏民,操強弓毒矢,以與鱷魚從事,必盡殺乃止。其無悔!

鱷魚,鱷魚!本官限你們在三天之內,帶著小夥伴游出潮州,時間可以寬限到五天,甚至七天。如果七天還不走,絕對會將你們趕盡殺絕。可別後悔哦!

說來也怪,自那天起,潮州再也沒有發生過鱷魚傷人事件。

6

公元821年,韓愈任兵部侍郎。

同年,鎮州兵變,都知兵馬使王廷湊殺害新任節度使田弘正,自稱臨時節度使,並要求朝廷下詔確認。

穆宗皇帝大怒:「還真是逆天了,給我滅之!」

朝廷遂派出裴度,帶兵討伐。

不料,作戰伊始,先鋒牛元翼就被叛軍包圍。

無奈,朝廷只得答應王庭湊的要求,命韓愈為特使,前往鎮州宣旨安撫。

此時的韓愈,已年逾五十。

聽說他要孤身進入敵占區,文武百官,都替他捏了一把汗。

有人擔心,一個登山都腿軟的偽爺們,能否擔此重任。

也有人力挺,老韓連佛骨都敢燒,鐵骨錚錚,自然不懼幾個匪兵。

元稹也說:「韓愈可惜。」穆宗皇帝有點後悔,一再叮囑韓愈,務必弄清形勢,若有危險,可不進入敵區。

韓愈卻大義凌然:「感謝聖上關心,獻身於危難之時,乃微臣職責所在。」

豈有首君命而可以逗留自顧之理!

語畢,便只身前往。

一路上,韓愈心急如焚,快馬加鞭,日行幾百里:

銜命山東撫亂師,日馳三百自嫌遲。

風霜滿面無人識,何處如今更有詩。

——《鎮州路上謹酬裴司空相公重見寄》

抵達鎮州,面對荷槍實彈的匪兵,韓愈面不改色,踱步前行。

見到王庭湊後,更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直說得王先森痛哭流涕,後悔不已。

就這樣,不費一兵一卒,韓愈救出了牛元翼,還和王庭湊成為了好朋友。

勝利凱旋,韓愈心情極佳:

別來楊柳街頭樹,擺弄春風只欲飛。

還有小園桃李在,留花不發待郎歸。

——《鎮州初歸》

向朝廷復命後,便邀請張籍、賈島等一眾好友,外出玩耍: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此後,韓愈深得皇帝信任,先後轉任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晚年的韓愈,生活很是瀟洒,妻妾成群,雨露均沾,經常感覺身體被掏空,便開始服用壯陽藥物。

此葯大多含有硫磺,過量服用,必然有害。

但韓大人很是聰明,搞了一個小創新,用硫磺粉喂公雞,待幾個月後,再食雞肉。

這樣以來,既可壯陽,又能降低毒性。

但是,韓大人隔日便吃一隻公雞,天長日久,毒性累積,終致喪命。

昌黎公逾晚年頗親脂粉,故可服食;用硫磺末攪粥飯,啖雞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靈庫」,公間日進一隻焉,……始亦見功,終致絕命。

7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積極倡導古文運動,並大獲成功。

「手持文柄,高視寰海。權衡低昂,瞻我所在。三十餘年,聲名塞天。」

「學術精博,文力雄健,立詞措意,有班(班固)、馬(司馬遷)之風,求之一時,甚不易得。」

其代表作《師說》,以全新的視角,明確了老師的職能、從師的必要性和選擇老師的原則,具有穿越時代的意義。

另一篇名作《馬說》,借物寓意,托物言志,有痛惜,有憤怒,也有嘲諷,言有盡而意無窮。

此外,還有沉鬱悲情的《祭十二郎文》和含蓄深情的《送董邵南遊河北序》等「韓文」傳世。

在眾星璀璨的大唐詩壇,韓愈也有一席之地。

不僅詩作「豪健雄放,自成一家」,「真出自然,其用事深密,高出老杜之上」。

且功成名就之後,不忘提攜後輩,扶持英才,皇甫湜、牛僧孺、孟郊、賈島、李賀等多位詩人,均受其恩惠。

尤其可貴的是,身為文臣,韓愈忠勇雙全,苟利國家生死以,不因禍福避趨之,「匡君之心,一飯不忘;救時之念,一刻不懈」。

或許,正因如此,蘇軾才會對其推崇備至: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

作者簡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閱讀與欣賞 白居易《長恨歌》(上)
李白,代表月亮消滅你!
陸遊:亘古男兒一放翁
中國意境,妙不可言
閱讀與欣賞《詩經》之《黍離》《采葛》

TAG:古詩文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