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杭世駿得了乾隆親筆題寫的金字招牌,可為何還是發不了財?
作者:金滿樓
乾隆年間,江南名士杭世駿為人耿直,因在奏文中頂撞乾隆而罷官。
據說,杭世駿被罷歸後,其仍性格不改,好學而厭棄官場。
由於他從不看邸報,一些老熟人做到大學士、尚書、總督這樣的高官,他也全然不知。
某日,昔日同年、吏部尚書兼協辦大學士劉綸前來看他,杭隨口一問:「你現在官居何職啊?」
劉說:「實不相瞞,已做多年大學士了。」
杭世駿聽後不禁失笑,說:「你個吳下少年,也能成為內閣成員?」
一時滿堂鬨笑。劉綸本想與杭老敘敘舊,沒想反弄個沒趣,只得尷尬告辭而去。
按:劉綸比杭世駿小15歲,稱「吳下少年」也似不為過。
另有一次,後輩官員錢維城來到浙江省視察學政,他也想去見見杭世駿。
孰料,此時杭正在望仙橋下與一幫年輕人賭錢,他不想見錢而故意用扇子遮擋臉面。
錢維城走出轎子,來到杭世駿面前恭敬地問:「前輩在此乎?」
杭世駿見躲不過去,只好說:「你認出我來啦?」
錢見此地不雅,便說:「我正想往前輩住處拜訪。」
杭世駿聽後連聲推辭:「別去,別去!我住處太小,恐怕連你隨從站腳的地方都沒有。」
一番推擋後,錢維城只好坐上轎子回去了。
錢維城走後,因怕見官而一鬨而散的年輕人溜回來,有人問:「你究竟什麼來頭?朝廷派來的學使竟這麼敬重你?」
杭世駿淡定地說:「我嘛,當年也在官場混過。這位學使,不過是昔日衙門中的後輩罷了!」
當然,杭世駿賭錢只是業餘愛好,其平日里還是要教書著述的,其所著的《兩浙經籍志》、《經籍志》、《榕城詩話》、《詞科掌錄》等,流傳至今。
據說,杭世駿癖好數錢,每次書院發工資,他都喜歡拿到手裡倒騰幾遍,弄到「兩手非墨污,即銅綠盈寸」的地步。
大概是好數錢的緣故,坊間又有了一段關於杭世駿與乾隆「買賣破銅爛鐵」的軼聞。
據說,乾隆某次南巡至杭州時突然想起了杭世駿,於是讓地方官去把他找來,看看他這些年過得怎麼樣。
杭世駿來後,乾隆問他現在靠什麼謀生,杭半認真半玩笑地回答,靠「買賣碎磁故紙,收販破銅爛鐵」為生。
乾隆聽罷大笑,說:「你放浪江湖多年,全是江湖口氣。這樣吧,朕給你寫個招牌,讓你大發利市。」
索紙寫罷,乾隆意猶未盡,又問杭世駿這招牌和市間招牌相比如何。
杭皮笑肉不笑地說:「臣十年不入市,不知市間招牌如今是個什麼樣。不過,既然這招牌是皇上所寫,那一定是市間第一了。」
乾隆聽後大笑,隨即吩咐浙江大小官員,在杭世駿掛御書招牌時,務必前往「代朕道賀」。
招牌是御書的不假,不過杭世駿並未當回事。
等乾隆走後,此牌不過高懸在一舊店鋪前,門可羅雀。過往行人見狀,「莫不失笑而去」。
十餘年後,乾隆在此來到杭州,又問起杭世駿如何了,地方官員奏稱杭世駿已死。
乾隆有些遺憾,問杭世駿後來發財了沒有?地方官支支吾吾,不好多說,乾隆於是命前往其店鋪察看。
到後,只見鋪子灰塵滿地,御書寂寞高懸,完全破落的樣子。
乾隆見得此狀,不由嘆道:「沒想到朕寫的招牌,竟無益於大發利市!」
乾隆為人,外表寬和,實則忮刻,當年也只有杭世駿這種「不求官、不求利、不怕死」的過氣老名士敢於倚老賣老,在裝痴賣傻中向皇權挑戰。
最後,還把乾隆弄得灰頭土臉、無計可施,這也是皇權史上難得的異數了。
(節選自金滿樓:《皇城秘史:乾隆和他的妃子們》,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


※用大數據展示歷史:敦刻爾克大撤退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
※《山海經》中吃虎豹的馬,齊桓公曾因此躲過一劫
※一千多年前,中國出現了一個「不明飛行物」,民眾恐慌稱「帽妖」
※乾隆一生共41個后妃,說他有日本雛妃和印度妃子未免太過無聊
※蔣介石憎恨史迪威,為何對魏德邁卻很滿意?這個參謀長比較會來事
TAG:滿樓風雨閑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