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巴黎·盧浮宮、巴黎聖母院
到巴黎的遊客有兩個地方是一定要去看的,一是盧浮宮,一是巴黎聖母院。盧浮宮(Musée du Louvre)我更願意把它叫做盧浮城,一座藝術之城,一座文化殿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要讀懂盧浮宮,我建議先要修一下西方藝術史。如同當年巴黎一時接受不了工程師艾菲爾的設計一樣,具有很強文化優越感的法國人更難以接受華人建築師貝聿銘的設計,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卻力挺他。然而在今天,經歷了時間的考驗,人們不得不嘆服這一極具文化創意的奇思妙想:金字塔與盧浮宮:兩個文明的對話。在此我想起一部紀錄片《當盧浮宮遇見紫禁城》。
盧浮宮(Musée du Louvre)位於巴黎市中心的賽納河北岸(右岸),是巴黎的心臟,始建於1204年,歷經800多年擴建重修達到今天的規模。盧浮宮佔地面積(含草坪)約為45公頃,建築物佔地面積為4.8公頃。全長680米。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分為新、老兩部分,老的建於路易十四時期,新的建於拿破崙時代。
盧浮宮各層展覽內容:
三層:法國繪畫;書畫刻印藝術、法國素描;德國、弗拉芒、荷蘭、比利時、俄羅斯、瑞士和斯堪的納維亞繪畫。
二層:古代埃及文物、古代希臘、伊特魯里亞、羅馬文物;書畫刻印藝術。
一層:古代東方文物、古代埃及文物;古希臘、伊魯里亞及羅馬藝術。
地下一層:伊斯蘭藝術;雕塑;古埃及文物;羅馬帝國的東地中海;科普特時期的埃及;盧浮宮歷史、中世紀的盧浮宮。
盧浮宮內的藝術藏品真是太豐富了,逛一整天都不能盡興,而這些只是展出的一小部分。如今博物館收藏目錄上記載的藝術品數量已達400,000件,分為許多的門類品種,藏品2.5萬件。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里亞、羅馬的藝術品,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有從中世紀到現代的雕塑作品;還有數量驚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繪畫精品等等。迄今為止,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我記得看過一部紀錄片《盧浮城》,是在盧浮宮一次大裝修期間拍攝的,有一個鏡頭記錄一位女管理員在盧浮宮經過地下通道查找藏品,在哪裡她走了好長的路,可見這座藝術寶庫那麼大。
有人說到盧浮宮就是看三個女人:蒙娜麗莎、維納斯和勝利女神。好不容易在這座藝術迷宮中找到被圍著里三層外三層的世界名畫《蒙娜麗莎》,其實畫像尺寸遠比我想像的要小,但卻吸引著無數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
巴黎聖母院建於1163年,歷時四百年完工,是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巴黎聖母院內部裝潢嚴謹肅穆,彩色玻璃窗設計引人,飛扶壁及怪獸出水口惟妙惟肖。對於這座宗教建築,許多人是通過維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說而知曉。如今,巴黎聖母院沒有了敲鐘人卡西莫多和美麗的艾絲美拉達,只剩下虔誠的教徒和如織的遊人。
下一輯給大家介紹凡爾賽宮和國家聖殿。


TAG:譚天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