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球」是怎麼來的|真問真答
「
烏龍球
」指足球比賽中,球員不慎將球踢進自家大門的情況。至於它為什麼叫「烏龍
」,一種常見的解釋是:「
烏龍
」
是英文「Own goal
」在粵語里的音譯,不過這並不能成立。因為粵語里烏龍 [ wu55 lo?35 ] 的讀音與
「
Own goal
」
相差很大。於是,有人提出「
烏龍
」
是「
wrong
」的音譯,這雖然勉強能夠說通,卻不符合英文習慣,因為哪怕在《韋氏大詞典》里也無法找到「wrong goal
」這個片語。「 烏龍 」 陰差陽錯 「 烏龍球
」
一詞乃是意譯。這看似比較靠譜,但是「
烏龍
」
為什麼代表糊塗卻是個問題。「
烏龍
」
一詞最早見於《搜神記》,原是狗的名字:晉時會稽張然,養一犬名叫烏龍。有奴與張然之妻私通,欲殺張然,烏龍傷奴以救主。而「龍
」和「
狗
」的聯想古已有之,這很有可能是因為代表「狗
」含義的「尨(mang)
」字在古代也同「龍
」字。不過,無論如何這也無法和「
陰差陽錯
」的意思結合在一起。於是又有人提出「
烏龍
」
一詞,根本就是出自香港漫畫《烏龍王》。不過這一文章刊登不到一周,就有年老的讀者提出質疑,提出在該漫畫流行之前就已經有
「
烏龍
」
的說法。雖然
「
烏龍
」
來自漫畫的說法並不一定可信,但「
烏龍
」
一詞在 40 年代末的報刊上流行起來卻並不假。在「全國報刊資料庫
」中「
烏龍
」
作為形容詞最早的記錄就開始於 1946 年,而這也正是雜誌《烏龍王》開始發行的年代。所以「烏龍
」
一詞的流行,是和漫畫雜誌有些許關係的。
烏龍 陰差陽錯 背信棄義
比如在 1946 年的《針報》中就報道了這麼一則新聞:香港的印刷工人慾提高待遇而罷工,資方初時組成同盟,但新生晚報卻答應工人要求,先行復版……這種行徑被形容為「
突擺烏龍
」。《新生晚報》並非因為「
陰差陽錯
」才復工,而「烏龍
」則指的是它「背信棄義
」的行徑。在香港和廣東的舊報紙中,絕大多數「擺烏龍
」的,並非犯下無心之失的可憐蟲,而是故意為之的內鬼。▍ 舊報紙中「烏龍」總被用來形容貪污行徑
▍ 拋棄妻子的背叛行徑也可以算擺烏龍
我們知道「烏龍球」在足球比賽中最為常見,籃球等其他球類運動中也有借鑒。但在體育報道中最先出現「
烏龍
」一詞的卻並非球類,而是在拳擊項目。「
拳擊
」里的「
烏龍
」
指的是什麼呢?就是假打。報道里的主人公古月氏就是提前給「鬼佬
」錢,講好說要自己打贏。但「鬼佬
」先不小心把他打得「鼻血湧出
」,後左躲右閃不出拳,可還是多贏了四分。最後靠著四捨五入,才把「
鬼佬
」
領先的分數歸了零。▍ 1947 年廣州《朝報》第一期報道拳賽時出現的文章標題
四捨五入 烏龍 假
而從五十年代開始,
「
烏龍
」
一詞可能才慢慢隨著《烏龍夫妻》、《烏龍將軍》等電影,更具有了「陰差陽錯
」的含義。▍ 1958 年 4 月 23 日的大公報
烏龍球 陰差陽錯
但這個時間節點的說法是錯誤的,因為 1948 年 1 月 4 日的香港工商日報在報道足球比賽時便已出現「
烏龍球
」的說法了。▍ 1948 年 1 月 4 日的香港工商日報
倒是從五十年代開始,「
烏龍球
」這個詞多了一種新含義:裁判的誤判。這個新含義倒很有可能是伴隨著「糊塗、陰差陽錯
」這個新意思而產生出來的。▍ 1952 年 12 月 15 日香港工商晚報的標題
所以,「
烏龍球
」遵循的應當是四十年代末「背信棄義
」的本義,和拳擊比賽里的「作假
」類似。很可能是當目睹球員把球踢向自家球門時,深感是假球的球迷,最先高呼起了「烏龍球
」。▼
點擊閱讀原文
,向大象公會提問。

※清朝如何處罰通姦女子
※嶗山道士和量子力學 | 混亂博物館
※為什麼有些西方人的姓像粗口|大象公會
※我小時候的生活和秦漢時代沒有什麼區別
※我小時候的生活和秦漢時代沒有什麼區別|故事 FM
TAG:大象公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