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外國人賣了大清的國?想想也是醉了

一個外國人賣了大清的國?想想也是醉了

1858年,大清王朝被迫與英、法、美 、俄等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簽約之日,雙方約定十年後為修約之年。

眼見得又到了十年之約的日子,清廷上下不由緊張起來:朝野上下對10年前英法借口修約發動的第二次鴉片戰爭還心有餘悸,究竟派何人去完成續約的事情?清政府不得不慎重其事。尤其令人頭疼的是「近來中國之虛實,外國無不洞悉;外國之情偽,中國則一概茫然。」萬一選錯了人,「貽羞域外」事小,耽誤了國家大事豈不糟糕?

天津條約

就在所有人頭痛不已時候,一個叫蒲安臣的美國人到總理衙門毛遂自薦,表示願意為大清國效犬馬之勞。恭親王奕頓時如獲至寶,上奏兩宮太后,「請派蒲安臣權充辦理中外交涉事務大臣」。

清政府實在是無使可派,眼見得修約的日期一天天臨近,只好死馬當活馬醫了。

只是清政府也不傻,擔心蒲安臣擅權、吃裡爬外,先小人、後君子,將醜話說在了前面,對他的外交許可權作了約定:凡於中國有損之事,力為爭阻;凡於中國有益之事,不遂應允,須照會清廷覆准,方能照行。

蒲安臣

於是,近代中國外交史上弔詭的一幕出現了——一個美國人擔任了中國第一任外交大臣,並為清廷與自己的祖國締結了一個平等條約。

蒲安臣,1820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州波士頓市,22歲時進入哈佛大學法學院深造,畢業後在波士頓當律師。1855年,蒲安臣當選美國眾議院議員,後來為了幫助林肯選舉,毅然辭去了議員職位。林肯任總統後,蒲安臣成了第一任美國駐華公使。

蒲安臣在中國認真執行美國國務卿西華德提出的對華合作政策,幫助組織和部署由美國人指揮的洋槍隊,積極協助清王朝鎮壓太平天國起義,並經常應要求出面替清政府與其他列強進行外交斡旋,每每替清政府爭取利益。

大清外交使團成員合影

蒲安臣的所作所為,深得清政府依賴,恭親王奕更是稱其「處事和平,能知中外大體」。所以,當蒲安臣才流露出願為大清效勞的意思,奕當真是喜出望外。

畢竟任用一個美國人為大清國外交大臣太過唐突,為了消除英法等國的「疑慮」,清廷索性又委派英國人柏卓安、法國人德善為蒲安臣的助理。同時,頒發給蒲安臣木質漢、洋合璧關防大印一顆,「以資取信各國」。

一番緊鑼密鼓的安排之後,清政府終於向西方派出了有史以來第一個正式外交使團。

大清國旗

1868年2月25日,使團一行乘坐「格斯達哥里」號輪船,由上海港出發啟航,開始了歐美之行。蒲安臣也知道此行責任重大,思慮再三將此行的第一站選在了美國。當使團一行人行程近半,蒲安臣這才意識到自己的疏忽,船隻上居然沒有按照國際慣例插國旗。蒲安臣乾脆越俎代庖,親自設計了黃底鑲藍邊、長三尺、寬兩尺、中繪一龍的大清國旗。千萬不要小瞧這面旗幟,當象徵中國的龍旗在歐美世界飄揚時,它意味著中國第一次以主權國家的面目出現在了國際社會之中。

蒲安臣和大清官員

1868年4月初,蒲安臣使團一行抵達舊金山。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在歡迎宴會上,稱蒲安臣是「最年輕的一個政府(美

國)的兒子和最古老的一個政府(中國)的代表」。蒲安臣在答謝詞中也興奮地表示,他的出使意味著中國已經步入和平與進步的途徑。

大清外交欽差大臣蒲安臣

蒲安臣一行人抵達華盛頓後,在白宮受到了美國總統約翰遜的接見,鄭重其事地遞交了國書。

在美國,蒲安臣代表大清外交官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說,向美國民眾說明了自己此行的目的:我希望中國的自治能夠得到保持,我期望它的獨立能夠得到保證,我期望它能夠得到平等的待遇,從而使它能夠得到與所有國家同等的權利……

此後,蒲安臣代表清政府與美國政府簽訂了《中美續增條約》(史稱《蒲安臣條約》)。條約規定:「大清國與大美國切念人民互相來往,或遊歷,或貿易,或久居,得以自由,方有利益。」尤其是第七條規定,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時,美國「需照相待最惠國人民」對待。這一條看似無足輕重,卻為後來自批中國幼童赴美留學打下了堅定的法律基礎。可謂功莫大焉!

說公道話的梁啟超

悲催的是,蒲安臣為清政府爭取到的條約,平等不平等不敢妄評,但被後世史學家稱為賣國條約。

當時梁啟超是如此評價的——「彼條約實為最自由最平等之條約也!」

一個外國人賣了大清的國,想想也是醉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見微知著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項氏一族族譜公眾於世,項羽後代隱姓埋名無人知曉
老里讀《史記●秦本紀●秦始皇本紀》及相關其它
朱元璋一生對手無數,這個敵人是他十分欽佩的,未能歸順很遺憾
恭親王為何選擇與慈禧合作殺掉肅順,原因是這樣的
吃、喝、拉、撒、睡、辦公,全在燙金馬桶上解決的北洋將軍

TAG:見微知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