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為什麼不吃海參?
說起中國人吃海參,那歷史可以算是十分久遠了。
明朝有一部書叫《五雜俎》,就有關於海參的記載:「海參在遼東海濱有之,其性溫補,足敵人蔘,故曰海參。」明清時期,海參則是被當做貢品送到宮中,以供皇帝滋補之用,著名的「滿漢全席」里就有海參。
到了現代,海參一度被人民遺忘了,但隨著民間養生風氣的日益盛行,到20世紀8、90年代,海參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成為大眾口中的一道高端滋補品。
但是,「吃海參」這件事,似乎只在中國得到了發揚光大,剩下的幾個也吃海參的國家,不是日韓就是東南亞,都是大中華文化圈裡的,而歐美人民似乎從來不吃海參。
為什麼歪果仁不吃海參呢?
是因為海參沒有營養嗎,還是單純因為口感難吃?
海中寶參博士表示,外國人不吃海參,並不表示海參的營養價值低,也不表示國外的海參不好吃,而只是一種飲食文化的差異。就好像中國人吃燕窩外國人也不吃,中國人吃皮蛋外國人卻表示那是世界上最難吃的食物。
傳統的中醫理論認為,海參性平,味甘咸,入心、腎、脾、肺經,有補腎、養血、壯陽、益精等功效。而大部分中國人都篤信中醫的「食補」理論,認為海參有「補腎養血」等作用,因此都會食用海參來保持身體健康。
但是西醫里卻沒有所謂的「氣血不足」「腎虧」等理論,而且西醫對於病理的分析是具象的,並不是大而化之的說是因為「上火」或者「脾虛」,因而他們對於海參的研究也更偏重醫學和藥理方面。現代醫學也證明,海參中的物質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
國外海參和國內海參有什麼區別呢?
除了上面所述的用途不同之外,國外海參的生長環境也和國內海參大不相同。國內的海參野生資源基本已經消耗殆盡,目前市場上流通的海參主要以養殖海參為主,生長過程中人工干預較多,最接近野生海參品質的是人工干預最少的底播海參。而國外則由於不食用海參,依然存在大量的野生海參,這些海參生長在自然海域,不受人工干擾。
營養價值方面,因為海參種類繁多,營養各不相同,因此國外海參在剛到中國時並不太受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認可了進口海參的營養價值。由於國外是野生海參,生長年份長,營養成分累積較多,膠原蛋白、不飽和脂肪酸、氨基酸的含量也相對較高。
國外海參價格較低。國內海參基本為養殖,各方面養殖成本都較高,同時,國內海參需求量近年來一直呈現增長趨勢,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漲了海參的價格。而國外海參基本都是野生海參,除了捕撈和加工外,基本不需要其他的人工成本,因而也相對便宜。
消費者們在購買進口海參也必須擦亮雙眼,不能聽商家的一面之詞,由於大部分都不認識國外海參,所以有部分不良商家用各種方式(摻假造假、以次充好)來欺瞞消費者。因此,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到正規市場或者商家購買,這樣能有基本的品質保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