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童書: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們為孩子寫的書

童書: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們為孩子寫的書

石黑一雄

瑞典文學院10月5日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

文學院的頒獎理由為:"Who, in novels of great emotional force, has uncovered the abyss beneath our illusory sense of connection with the world".(他的小說具有強大的情感力量,揭開了存在於幻想中的地獄面與現實世界的聯繫。)

自諾貝爾文學獎首次頒發以來,共產生了一百多位得主。我們常常覺得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及他們的作品對於孩子來說遙不可及,其實他們其中有不少人都給孩子們寫過書。

拉迪亞德·吉卜林

拉迪亞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英國著名作家,190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吉卜林一生創作十分豐富,有長篇小說、短篇小說、詩歌、遊記、兒童文學、隨筆、回憶錄等等。其中,兒童文學作品的成就最為突出,例如,《叢林之書》《獻給孩子們的故事》《原來如此的故事》《勇敢的船長》《基姆》等,都是享譽世界的兒童文學作品。

吉卜林當年憑 《叢林故事》折桂諾貝爾,這本書也在之後的一百多年裡受到全世界孩子的喜愛。故事講述了「狼孩」莫戈里和其他動物之間的故事,讓孩子隨著故事體驗叢林生存法則,非常感人。

《叢林故事》這本書緣起於女兒向他提出的天馬行空的問題,比如「駱駝為什麼駝背?英文字母怎麼來的?」等等,於是身為父親的他以科學事實為基底,加入許多天馬行空的想像,帶孩子走向這個大得出奇的世界。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有趣的故事,書中插畫也全由吉卜林一手包辦。

塞爾瑪·拉格洛夫

塞爾瑪·拉格洛夫(Selma Lagerl?f,1858-1940),瑞典著名作家,190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世界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代表作《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聖誕節的故事》等。在處女作《格斯塔·培林的故事》發表後,她聲名鵲起。1907年5月,《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出版。這部童話巨著的出版,為塞爾瑪·拉格洛芙贏得了與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齊名的聲譽。

在歷屆諾貝爾文學獎中只有一部童話作品折桂,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第一部,就是這本《尼爾斯騎鵝歷險記》,由這本書改編的動畫連續劇也曾經風靡中國。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講述了一個不愛學習、喜歡惡作劇的頑皮孩子尼爾斯,因為一次捉弄了一隻精靈,而被精靈用魔法變成了一個跟老鼠差不多大的小人。他騎在他家的大白鵝背上,跟著一群大雁旅行的故事。作為9至13歲孩子的通俗歷史地理讀物,《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同時又是一部知識性很強的童話。著重展現了瑞典的自然風光、地理環境、文化歷史以及動植物習性。書中將北歐美麗的自然風光與人物心靈的陶冶巧妙地熔於一爐,成為了童話史上一部難得的經典之作。

莫里斯·梅特林克

莫里斯·梅特林克 (Maurice 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時劇作家、詩人、散文家。191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是象徵派戲劇的代表作家,先後寫了《青鳥》《盲人》《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蒙娜·凡娜》等多部劇本。早期作品充滿悲觀頹廢的色彩,宣揚死亡和命運的無常,後期作品研究人生和生命的奧秘,思索道德的價值,取得很大成功。

梅特林克的《青鳥》是一本非常著名的童話,入選了「影響法國的五十本書」。故事講述了伐木工家的兩兄妹為救鄰居家的女孩,在仙女的引導下,一路歷險去尋找象徵幸福的青鳥。最後才發現,幸福看似遠在天邊,其實近在眼前。

童話中的青鳥是人們所追求的東西,得到它等同得到幸福。故事很暖心,也適合童心未泯的成年人閱讀。

阿納托爾·法朗士

阿納托爾·法朗士(Anatole France,1844-1924)法國作家、文學評論家、社會活動家。本名蒂波·法朗索瓦,生於巴黎一書商家庭。「法朗士」是他父親法朗索瓦的縮寫,又因他愛祖國法蘭西,故以祖國的名字作為自己的筆名。他於192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蜜蜂公主》「幾乎是他專意為兒童創作的唯一的作品」,雖然也是講公主和王子,卻有神奇和曲折經歷的故事:公主被帶到矮人國,王子被抓進湖下水妖國,分別七年堅守情感和信念,抵禦住各種誘惑,最終走到了一起。這個故事讓孩子體驗愛的無私與執著,浪漫而溫暖。

胡安·拉蒙·希梅內斯

胡安·拉蒙·希梅內斯(Juan Ramón Jiménez,1881-1958),西班牙安達魯西亞詩人,195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是一個多產的作家,代表作《普拉特羅和我》(或譯《小毛驢之歌》《小銀和我》)、《悲哀的詠嘆調》。

《小銀和我》是諾獎得主希梅內斯特別為孩子們寫的童話散文詩。在書中作者寫道,他自己不愛熱鬧,沒有什麼社交活動,跟他長期作伴的是一頭銀白色的小毛驢小銀。

小銀是作者的兄弟、朋友、孩子,他們親密無間、相依為命,一同走過美麗的原野、村莊、山崗、教堂、街巷。他們習慣到郊野去散步,在樹下讀書,他有時給驢子念詩、講童年的故事、講所見所聞、講人生也講夢..……詩中你會看到一組西班牙南方的風情畫,一個令無數孩子和大人都神往的鄉村。

約翰·斯坦貝克

約翰·斯坦貝克(John Steinbeck,1902-1968),美國著名作家。1962年因為「現實主義的、富有想像的創作」以及「富於同情的幽默和對社會的敏感觀察」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人鼠之間》《憤怒的葡萄》《小紅馬》。

很難想像《憤怒的葡萄》的作者約翰·斯坦貝克寫童話也能如此迷人。《小紅馬》由四個相對獨立的部分組成,整體上看卻是一個以成長為主題的小說,講述了十歲的小主人公喬迪的四次刻骨銘心的人生經歷:一是心愛的小紅馬的死亡,二是帶有神秘色彩的老人吉塔諾的來而復去,三是小黑馬的降生與母馬的犧牲,四是外祖父一去不復返的光輝往事。

雖然小說針對兒童讀者,但沒有刻意避諱迷茫、痛苦、掙扎、沮喪甚至死亡和恐懼等感受,恰恰是這些寶貴的人生初體驗,使得小主人公最終戰勝了這些消極影響,完成了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小男孩到一個敏感成熟的青少年的心理蛻變。

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

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Issac Bashevis Singer,1904—1991),美國作家,被稱為20世紀「短篇小說大師」。於197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辛格從小接受正統猶太教教育,熟悉猶太教經典、宗教禮儀。他堅持用猶太民族的意第緒語創作,並從猶太民間文學中汲取創作靈感,這令他的作品風格獨特。他被稱為「當代最會講故事的作家」。

辛格用簡樸卻打動孩子心靈的講述方式,給一個個古老的寓言童話、民間傳說以及生活經歷,賦予了新的故事靈魂和巧妙的生命智慧。1978年,諾貝爾文學獎給他的頒獎詞說:「辛格洋溢著激情的敘事藝術,不僅紮根于波蘭猶太人的文化傳統,還將人類的普遍處境逼真地反映了出來。」

勒·克萊齊奧

勒·克萊齊奧(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1940-),法國著名文學獎。1963年出版第一部小說《訴訟筆錄》,並獲得勒諾多文學獎。至今已出版四十多部作品,包括小說,隨筆,翻譯等。一九九四年,他在法國《讀書》雜誌一次讀者調查中,被評選為當代最偉大的法語作家之一。2008年,勒·克萊齊奧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克萊齊奧為青少年寫的《流浪的星星》將故事背景放在二戰時義大利投降後,法國的猶太人要逃離德國人的鐵蹄,去找尋他們靈魂庇護之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本小說可以幫助孩子了解一些歷史知識,宗教的概念,也能激發他們更多對戰爭的思考以及對克服困難的勇氣。

帕特里克·莫迪亞諾

帕特里克·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1945—)是當今仍活躍於法國文壇並深受讀者喜愛的著名作家。1968年,莫迪亞諾發表處女作《星形廣場》,離奇荒誕的內容和新穎獨特的文筆,使他一躍而成為法國文壇一顆熠熠閃光的新星。1978年的《暗店街》獲龔古爾文學獎。2010年的《地平線》獲得了西蒙娜和奇諾·德爾杜卡基金會之世界獎。2014年,莫迪亞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戴眼鏡的女孩》是一部寫給青少年的成長小說,不足百頁的中篇故事,加上了法國國寶級插畫家桑貝的圖畫,可謂相得益彰。作者以簡單的回溯敘述方式,帶領我們進入一個溫暖和煦的世界,非常平實的情節,卻包含了一種生命的深度內容:「當我不戴眼鏡時,眼底的世界不再那麼粗糙,人與物銳利分明的輪廓邊線消失了,全變得矇矓、柔和;聲音也逐次低沉……」

轉載自:澎湃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文化綜合 的精彩文章:

畢飛宇:寫作是需要思想和靈魂的參與
南朝歲月:最荒謬絕望的時代,最率性真實的人生
羅素《哲學問題》:論直觀的知識
巴黎的波希米亞生活,孕育了畢加索和現代藝術
二奴山房論書:何為書法「舊氣」

TAG:騰訊文化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