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常備10種中藥應對小病痛

常備10種中藥應對小病痛

現在每個家庭一般都會備個小藥箱,以備不時之需,但藥箱里常常是以西藥為主,輔以一些中成藥,如感冒藥、退熱葯、止痛藥等。其實,我們家裡也可以常備一些單味中藥(許多是葯食同源之物),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用起來簡便,發揮的作用往往卻很大很有效。

■生薑

中醫認為,生薑味辛性溫,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如果家裡有人因風吹雨淋受涼了,切幾片生薑與紅糖一起沖泡喝,比很多葯都管用。生薑還有止嘔作用。大多數嘔吐,尤其是妊娠嘔吐,喝上一杯生薑汁或生薑水就能緩解,有效又安全。不過,生薑性溫,陰虛內熱體質的人不宜使用。

■山藥(淮山)

山藥味甘性平,能益氣養陰、補脾肺養腎。家中小孩子脾胃虛弱,吃飯沒胃口,或時常腹瀉,吃點山藥都是最好不過的。它對老人肺氣虛引起的慢性咳嗽、氣促,腎氣虛引起的腰酸腿軟、夜尿頻等症也有一定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山藥可以作為食品長期食用,煲湯、煮粥味道都很不錯。

常備10種中藥應對小病痛

■薏苡仁

薏苡仁又叫苡米,味甘、淡,性微寒,有利水滲濕、健脾、清熱排膿的作用,濕氣較重的人,用薏苡仁和紅豆煮粥可以有效祛除體內濕氣。需要注意的是,薏苡仁性偏涼,平時有怕冷的陽虛體質者不宜長期服用。

■西洋參

西洋參又叫花旗參,味苦、微甘,性寒,有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的作用。經常熬夜的人常會覺得咽干舌燥,如果熬夜時泡上一杯西洋參,就能減輕上述不適了。但是,西洋參性寒,脾胃虛弱的人不宜多吃。

常備10種中藥應對小病痛

■阿膠

阿膠味甘性平,有補血止血、滋陰潤肺的作用,最適合各種血證。如手術、外傷後大出血,婦女月經過多、崩漏導致的貧血,都可以吃點阿膠。但是,阿膠性粘膩,脾胃虛弱的人不宜多吃,否則會引起消化不良。

■陳皮

陳皮味辛、苦,性溫,有理氣、調中、祛濕、化痰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脾胃氣滯引起的胃痛、噯氣、噁心、嘔吐等症。經常咳嗽且痰液稀白的人,常用陳皮泡水喝,有很好的化痰止咳作用。

常備10種中藥應對小病痛

■菊花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有疏風清熱、解毒、明目的功效,對於熱傷風、肝火盛引起的頭暈頭痛、目赤腫痛等症,泡杯菊花茶喝喝就好了。

■金銀花

金銀花味甘性寒,是清熱解毒的良藥,和菊花的功效類似,但其解毒作用更強。對於咽喉腫痛、熱毒瀉痢等症,可以用金銀花煎水後代茶喝;身染痱子、癰瘡、癤腫等,用金銀花煎成濃汁洗澡,或擦洗患處,效果立竿見影。

常備10種中藥應對小病痛

■丹參

丹參味苦,性微寒,有活血化瘀、涼血消癰、養血安神的作用,對冠心病、腦梗後遺症等疾病的長期調理,以及血瘀引起的痛經都有不錯的療效。另外,中醫有「一味丹參,功同四物(四物湯)」之說,足見丹參的活血之良效。

■谷芽、麥芽

兩者均味甘性平,且都有消食和中的作用,對於飲食停滯、消化不良等症有良好療效,所以兩者常一齊使用。對於兒童消化不良,可以用谷芽和麥芽煮水代茶飲。另外,婦女斷乳時,可以用它們煎水服,效果也不錯。

│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消化科主任-陳延/文,許建/編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參與每周有獎答題互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衛生報 的精彩文章:

淘米水不是廢水,除刷鍋洗碗不傷手,它還多有妙用
大批國產嬰幼兒配方奶粉將上市,選購餵養有講究
五類人慎用倍他樂克降壓

TAG:大眾衛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