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衝星是啥?我們為什麼要尋找它?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可以訂閱哦!
10月10日,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發布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科學家們使用位於貴州的FAST望遠鏡找到了2顆新的脈衝星。這是中國人第一次使用自己的望遠鏡找到新的脈衝星。
GIF/267K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這兩顆脈衝星都是由FAST在南天銀道面通過漂移掃描發現的。
一顆編號J1859-0131(又名FP1-FAST pulsar #1),自轉周期為1.83秒,據估算距離地球1.6萬光年;
一顆編號J1931-01(又名FP2),自轉周期0.59秒,據估算距離地球約4100光年。
FAST新發現脈衝星的藝術效果圖
圖自網路
作為這則新聞主角之一的FAST望遠鏡,相信大家並不陌生,沒錯就是這口大「鍋」
圖自網路
但你知道為啥它叫FAST嗎?
天文望遠鏡的學術名稱一般都很複雜,為了有利於傳播,所以往往會取一個通俗好記的名字。
FAST全名叫做500 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簡稱FAST。
圖自網路
那射電望遠鏡又是啥?
為了探索宇宙,天文學家需要研製各種各樣的望遠鏡來觀測宇宙。所有的望遠鏡,其實都是對電磁波譜各波段的觀測,這些望遠鏡的主要區別在於觀測波段的不同。
而射電其實是天文學中的獨有說法,其他學科里通常叫微波和無線電波。
手機信號、家裡用的微波爐,都是工作在射電波段,波長從厘米波到米波。收音機工作的無線電波,也屬於射電波段。
關於FAST望遠鏡,就先說這麼多。下面咱來說說另一位主角——脈衝星。
什麼是脈衝星?
脈衝星可以說是特殊的中子星。可能對天文不太了解的小夥伴會問了,那中子星又是什麼?
好吧,我從根上講起~
恆星,都知道吧,這要再不知道真沒法講了......
有一些恆星死後,會爆炸,變成超新星;超新星爆炸以後剩下的渣滓,有一部分就是中子星(也有可能是白矮星或者黑洞);如果這個中子星碰巧有磁場,那麼它旋轉起來就會形成脈衝星。
脈衝星最大的特點是它的輻射束會周期性快速掃過地球,使地球人看到一個個周期脈衝。
這就好像我們乘坐輪船在海里航行,看到過的燈塔一樣。
設想一座燈塔總是亮著且在不停地有規則運動,燈塔每轉一圈,由它窗口射出的燈光就射到我們的船上一次。不斷旋轉,在我們看來,燈塔的光就連續地一明一滅。
脈衝星也是一樣,當它每自轉一周,我們就接收到一次它輻射的電磁波,於是就形成一斷一續的脈衝,這種現象也叫做「燈塔效應」。
GIF/864K
圖自網路
我們為啥要尋找脈衝星?
脈衝星具有在地面實驗室無法實現的極端物理性質,是理想的天體物理實驗室,對其進行研究,有希望得到許多重大物理學問題的答案。
譬如:脈衝星的自轉周期極其穩定,準確的時鐘信號為引力波探測、航天器導航等重大科學及技術應用提供了理想工具。
2016年2月11日,LIGO合作組宣布首次直接探測到廣義相對論預言已久的引力波之後,對引力波的探測已經成為天文學界的熱門話題。
通過對快速旋轉的射電脈衝星進行長期監測,選取一定數目的脈衝星組成計時陣列,可以探測來自超大質量雙黑洞等天體發出的低頻引力波。
圖自網路
來源:蝌蚪五線譜


※火箭爆炸也算成功,馬斯克為何語出驚人?
※今年天上最好看的都在這兒了(中)
※今年天上最好看的都在這兒了(上)
TAG: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