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逝世的消息傳來,毛主席神情悲愴,為蔣特意改了一首詞
中國現代史上,毛主席與蔣介石,無疑是最有分量的兩個名字。蔣介石與毛主席是國共兩黨的旗手,從20 世紀20 年代至70 年代,毛主席與蔣介石的合作和鬥爭,就是半個世紀的中國歷史風雲,就是國共兩黨的關係史。誠如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所言:「半個世紀以來的中國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三個人的歷史:一個人是毛主席,一個人是周恩來,還有一個是蔣介石。」
1975年元旦,蔣介石發表了一生中最後一個「復國」文告。春節前後,回台任「總統府資政」的國民黨元老陳立夫接受蔣秘密使命,經秘密渠道向中共發來了邀請毛主席訪問台灣的信息。陳立夫和談心切,沒等共迴音,就在香港報紙上公開發表《假如我是毛主席》一文,「歡迎毛主席或者周恩來到台灣訪問與蔣介石重開談判之路,以造福國家人民。」陳立夫特別呼籲毛主席能「以大事小,不計前嫌,效仿北伐和抗日國共兩度合作的前例,開創再次合作的新局面。」
毛主席給予了積極反應。他曾對二度復出擔任第一副總理的小平說:兩岸要儘快實現「三通」,你可以代表我去台灣訪問。1975年里,司法機關連續特赦了全國在押的293名戰爭罪犯、95名美蔣特工和49名武裝特務船員、原國民黨縣團級以上黨政軍特人員,能工作的安排工作,不能工作的養起來,願去台灣的給路費。病榻上的毛主席在竭盡全力地向歷史作著交代。
可是,沒有等到和談正式啟動,蔣介石就永遠地走了。他臨終留下遺言,棺材不落土,要等到將來有一天葬到大陸去。
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八十九歲高齡的蔣介石死在台灣,臨終留下遺言,棺材不落土,要等到將來有一天葬到大陸去。警衛人員從收音機里聽到這個消息都十分高興,起床後,便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毛主席。出乎大家的意料,毛主席聽後並沒有高興,相反一臉的凝重。
據稱,毛主席私下為蔣介石舉行了一場個人的追悼儀式。那天,毛主席只吃了一點點東西,沉默莊嚴地把張元乾的送別詞《賀新郎》的演唱錄音放了一天。這首詞只有幾分鐘長,反覆播放便形成一種葬禮的氣氛。毛時而靜靜地躺著聽,時而用手拍床,擊節詠嘆,神情悲愴。
這首詞的最後兩句,原文是:「舉大白,聽金縷」,表示滿腔悲憤,無可奈何,只能借飲酒寫詞聽唱來消愁。為蔣介石送葬後幾天,毛主席仍念念不能釋懷,下令把這兩句改為「君且去,不須顧」,重新演唱錄音。這一改,使送別的意味達到高潮,送朋友流亡外地變成了生離死別。毛主席向蔣介石做了最後的告別。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崑崙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如許。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雲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此人是抗日虎將,差點被蔣介石槍斃,家道中落後女兒淪為艷星
※蘇軾出對聯考驗小妹,沒想到蘇小妹對出了千古絕對
※袁世凱親日賣國遭到世人唾罵,而他的孫媳婦卻研製出原子彈打敗了日寇
※蘇聯一位元帥見毛主席時說了一番話,主席聽後開始戒煙
TAG:大貓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