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 有關乳腺癌你必須知道這些!
乳腺癌已經成為全球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有數據顯示,全球每18秒就有一位女性被確診為乳腺癌、每7名女性中,就有一名會被診斷為乳腺癌、每35名女性中,就有一名會死於乳腺癌。
雖然目前中國屬於乳腺癌相對低發區,但該病的發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從90年代以來, 中國的乳腺癌發病率增長速度是全球增長速度的2倍多,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尤為顯著,比其他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高出2~3倍。在中國,45~55歲是乳腺癌的高發年齡,比西方國家女性要早10年~15年。
1
乳腺癌嚴重影響婦女身心健康
乳腺癌是指來源於乳房的腺體上皮細胞發生了基因突變, 致使細胞呈現出無序、無限制的惡性增生。乳腺癌中99%發生在女性,男性僅佔1%。
「乳腺癌是一種嚴重影響婦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要重視與患者的溝通,在有效治療的前提下,儘可能保證患者術後功能及外形,關心患者的心理康復。
2
乳腺癌是遺傳性最為明顯的癌症之一
乳腺癌的發病究竟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1. 生育狀況:現代女性結婚晚、生育晚或不生育、口服避孕藥都是導致乳腺癌的危險因素。女性在30歲以前妊娠者,對乳腺癌發生有防護作用,30歲以後妊娠,乳腺癌發病率有可能增加,首次妊娠和分娩盡量不應遲於35歲。終身未育婦女和首次生育年齡在35歲以上者,有著同樣的高危險率。
2. 哺乳狀況:哺乳期的女性會產生抑制乳腺癌的孕激素,堅持哺乳能延長孕激素的保護作用。
3. 初潮和絕經年齡:初潮的年齡小於12歲,絕經年齡大於55歲都將導致更大機率罹患乳腺癌。
4. 肥胖:研究發現肥胖者體內含有高水平的雌激素,這對於導致乳腺癌患病機率比一般女性高5-10倍。
5. 激素攝入:長期、大量服用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尤其是絕經後長期使用雌激素替代產品或人工合成雌激素藥物的女性,其發生乳腺癌的風險會明顯增加。
6. 壓力和內分泌失調:容易產生緊張焦慮、孤獨壓抑、悲哀憂傷、苦悶失望、急躁惱怒等抑鬱情緒的女性,長期受不良情緒剌激,機體節律發生紊亂,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進而導致內環境失衡,免疫力下降,可使胸腺生成和釋放的胸腺素減少,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對體內突變細胞的監控能力和吞噬能力下降,容易發生癌症。
7. 高脂飲食:高脂肪膳食中多飽和脂肪酸攝入量增加可能影響體內內分泌環境,可刺激丘腦下部垂體促使雌性激素分泌增加,刺激乳腺上皮細胞的增生。另外每日攝取超過1杯酒精飲料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高於不飲酒的女性。
8. 有乳腺癌家族史:經大量病例分析表明,有乳腺癌家族史尤其是母系家族中有患乳腺癌者,其下一代或第二代的發病率比一般婦女高3至4倍。她們除了發病可能較一般婦女高外,而且下一代得病的年齡有明顯的提前趨勢。
3
乳腺癌篩查,你應該知道的事兒
乳腺X線檢查對降低40歲以上婦女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經得到了國外大多數學者的認可。對於沒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一般人群婦女乳腺癌篩查,圖騰益生建議:
對20-39歲的女性,不推薦乳腺篩查;
對40-49歲的女性,每年一次X線檢查;
對50-69歲女性,每一到兩年一次乳腺X線檢查;
對70歲及以上女性每兩年一次乳腺X線檢查。
對於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篩查建議:
高危人群是指有明顯的乳腺癌遺傳傾向,比如直系親屬已經有一位甚至多位乳腺癌病人的女性;既往有乳腺導管和小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小葉原位癌患者,既往胸部放療者。
對於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篩查,建議提前至25-40歲,每年一次篩查手段,篩查手段同上,包括醫生的臨床體檢、彩超、乳腺X線,必要時還可以應用核磁共振等新的影像學手段。
04
乳腺自檢方法
目前調查沒有顯示常規乳房自檢減低了由乳腺癌帶來的死亡。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乳房自檢不再有用。尤其是針對我國的國情,我們還是希望大家學會乳房自檢,如果乳房有改變,及時去醫院就診。那麼,乳房如何自檢?
步驟一:面對鏡子,雙手叉腰,觀察雙乳房外形、輪廓有無異常。
步驟二:舉起雙臂,觀察雙乳房外形、皮膚、乳頭、輪廓有無異常。
步驟三:右手觸摸左乳房上方有無腫塊。
步驟四:右手觸摸左乳房內側有無腫塊。
步驟五:右手觸摸左乳房下方有無腫塊。
步驟六:右手觸摸左乳房外側有無腫塊。
步驟七:仰卧平躺,肩部稍墊高,舉起右手臂,左手觸摸右側腋下、乳房尾葉有無腫塊。
步驟八:仰卧平躺,肩部稍墊高,舉起左手臂,右手觸摸左側腋下、乳房尾葉有無腫塊5
乳腺癌是可以預防的
乳腺癌預防六點守則:
1. 健康飲食:
食物多樣,穀類為主,粗細搭配。常吃粗雜糧和全穀類,最好50~100g/天,米面類不宜加工過細,避免維生素B、礦物質等營養素和膳食纖維的丟失。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補充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建議每天吃蔬菜300~500 g,最好深色蔬菜約佔一半,水果200~400 g。適當攝入薯類。
2. 保健品別亂吃
3. 生育也別太晚
4. 三苯氧胺應用於高危女性乳腺癌預防。但是,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5. 堅持鍛煉
運動方式:有氧運動,快走、慢跑、爬樓梯、游泳等;
運動頻率:每周5次;堅持每天活動半小時是預防疾病的最低要求;運動強度:使心率達到 170-年齡(歲)。
6. 調節精神,保持樂觀。在養生過程中,心態的調整非常重要。養生務必先養心,這既符合現代醫學的「身心健康」觀念,也遵循「養生先養心」的古訓。


※關於細菌對健康以及癌症的影響,可能你還不知道……
※便血,是大腸癌還是痔瘡?4種方法可辨別!
※別上當!市面上最熱門的防癌體檢,專家說這些都不靠譜
※驚呆!走路既能預測壽命又能防癌!
※一位癌症患者的自白:你離癌症有多遠?
TAG:圖騰益生胃腸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