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寺和廟並不是一回事!

寺和廟並不是一回事!

「寺」和「廟」的區別其實是非常大的,但是現在的人絕大多數已經搞不清楚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了。

佛教傳入中國已經有近2000年的歷史了,佛教在中華大地上能夠深深紮下根,並且枝繁葉茂,綿綿不絕,與遍布九州的寺院有很大的關係。在清朝之前,寺院並不僅僅是禮佛的所在,也是教育的所在。這個傳統今天在泰國還仍然保持著,泰國很多的男孩在成年之前,都要到寺院出家幾年,其實這幾年就是去接受教育的。

「寺」在古代是專指皇帝的行政機構的,我們經常在文學作品中看到「大理寺」,大理寺是幹什麼的呢?大理寺在中國古代是掌管審讞平反刑獄的官署。最早是從北齊開始設立,以後歷代王朝都延用其制,直至清朝。稱為「寺」的機構還有:鴻臚寺(掌賓客及凶儀之事。領典客、司儀二署)、太常寺(掌管禮樂的最高行政機關)、光祿寺(掌管朝廷祭享、筵席及宮中膳羞的機構)、太僕寺(掌管皇家車馬儀仗的機構)。

「寺」在古代漢語里有「持續,相續」的意思。意思是說,皇帝設立的這個機構是個永久性的機構,不是臨時性的機構,是要國祚綿綿、代代延續下去的,這就稱「寺」。

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倍受歷代王朝重視,認為佛教的思想有利於國家統治,並且對民眾有教化作用,因此中國的皇帝把教授佛法並且供僧團居住、學習、修行的場所稱為「寺」,希望這個場所能夠永久的存在下去。所以寺是辦事的機關,教育的機構。

永平十年,漢明帝派特使把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法師迎請到了中國,開始就是鴻臚寺負責接待的。後來因為佛教受到朝野普遍的歡迎,就把兩位法師留在了中國。第二年,漢明帝下令在洛陽城雍門西面,按天竺僧伽藍摩(該梵語的意思是「僧眾所住的園林」)樣式為這兩位印度僧人建造了一些房屋,這些房屋依照當時的習慣,也被東漢王朝稱為「寺」。因為寺內的經書是用白馬馱來的,朝廷便將其命名為「白馬寺」。這樣,洛陽的白馬寺就成為中國的第一座佛寺。白馬寺是當時朝廷直屬的行政機構。它的目的就是翻譯經典,再一個就是指導大眾共同修行。隋唐以後,寺作為官署的稱謂越來越少,而逐漸演變為中國佛教建築的專用名詞。

歷史上的佛寺,相當於現在的大學,它的目的是普及教育。佛寺裡面有藏經樓,起到了現在公共圖書館的作用。裡面不單單佛教經典,儒家道家的經典都有收藏。很多讀書人,象王陽明、朱熹、范仲淹這些大儒,都曾長時間在寺院里掛單讀書。而且寺院定期有佛法的講座,當地老百姓都可以去聽,這是起到普及佛法的作用。也是大眾共同修行的一個場所。

「廟」是中國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廟」在中國的歷史可能比「寺」更長遠,它是中國人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故又稱為「宗廟」。《禮祀·祭法》中說:「天子至士,皆有宗廟」、「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在古代,「太廟」是帝王的祖廟,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廟」。漢代以後,廟逐漸成為祭祀中國的一切聖賢、神靈的處所,象大家都知道的:孔廟、武侯廟、關帝廟、岳王廟、龍王廟、孟姜女廟、屈原廟、媽祖廟、山神廟、土地廟、城隍廟等等。我們沒有聽說供關帝的叫「關帝寺」的。因為功能不一樣,所以稱謂也就不一樣。

另外,皇宮的前殿也稱為廟,所以朝廷也稱為「廟堂」、「廟廊」。如宋代著名文學家范仲淹就有名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了解了「寺」和「廟」的不同,就應該明白我們去寺院其實是去學習的,不是祈求神明保佑的,也就應該明白,去寺院並不是去從事什麼迷信活動,寺院是開啟人的智慧的地方。 學佛之人,首先要自己明白這個道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般若五台山 的精彩文章:

墮胎後嬰靈究竟都去了哪裡?
邪淫跟欠債有關,可念金剛經還債!
萬咒之王—楞嚴咒的神奇作用你知道嗎
吃一口蔥,你今天所有功德馬上不見了,吃一口蒜,一整個月的功德不見了!
幾年前她救下小鳥,現在它每天飛回拜訪

TAG:般若五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