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后身邊才華橫溢,嫵媚動人的女官,上官婉兒

武后身邊才華橫溢,嫵媚動人的女官,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生於公元664年,她的出生就是一奇。唐人韋絢的《劉賓客嘉話錄》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上官婉兒降生的前夕,她母親鄭氏做了一個奇特的夢,夢見一金甲巨人送給她一桿大秤,說:「持此稱量天下。」占夢的人告訴鄭氏:「此為吉兆,當生貴子,而秉國權衡。」

結果後來生出的是個女孩,人皆笑此胎夢無效,唯獨鄭氏依然堅信不疑。據說有一次她刮著襁褓中的婉兒的鼻子說:「要稱量天下的就是你這個小丫頭片子呀?」襁褓中的婉兒竟然咿咿呀呀地彷彿在回答「是呀」。由此鄭氏決定把這個小女子培養成一個真正的絕世人物。鄭氏哪裡會知道,一場滅門大禍已經來到了她和女兒身邊。

那一年是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唐高宗李治雖然還是皇帝,但皇后武則天已經一手遮天了。太宗李世民因為擔心自己殺兄戮弟奪得大位的經歷再次上演,才放棄和他一樣英明神武的兒子李恪而選擇了李治這個溫和懦弱的兒子繼承皇位。此舉卻無意中成就了那個震驚百代的武則天。

高宗李治向來體弱多病,這給了武則天把持朝政的機會,眼看武則天的勢力越來越大,他心裡到底還是不舒服的,不過他只敢在親信的朝臣面前稍微流露一點情緒,卻不料這點情緒便激發了聽者的忠君熱忱。這個聽者正是婉兒的祖父上官儀。

高宗即位,上官儀為秘書少監,任西台侍郎,同東西台三品也就是宰相了。按理講他的人生該是順風順水平步青雲的,壞就壞在他文人的臭脾氣不時發作一下。酒場上發作一下還沒有什麼,他卻在聽了高宗李治的牢騷後,秉承剛直肯諫的古士人遺風,便建議高宗廢去武則天的皇后之位。

李治本來只是發發牢騷,說過也就忘了,卻太不該把上官儀的建議再說給武則天。這一來,好了,武則天一個翻手,暗地裡指使後世稱為小人奸臣的許敬宗誣告上官儀參與謀反,將其判處死刑。一起死的,還有上官儀的兒子也就是婉兒的父親上官庭芝,同時籍沒其家。當時上官婉兒才幾個月大,就隨著母親鄭氏被擄入宮中做了奴僕。雖然後來中宗李顯即位後為上官一家平反了冤獄,追封上官儀為中書令、秦州都督、楚國公、以國禮改葬,肖像列入凌煙閣,但那畢竟是後事了。

唐朝皇宮裡有宮教博士,教宮人學習書算,還有樂舞書畫,有豐富的典籍。而鄭氏出身也是高門大戶的鄭氏家族,詩書禮儀也是修習過的,若督促女兒努力向學,長大後成為妃嬪或者宮廷女官之類的也不是沒有可能——思前想後,這是那種處境下唯一的晉陞機會。

唐高宗儀鳳二年(公元677年)正月立春日,淑氣催暖,惠風和暢。武則天忽然想到御園賞花。一聲號令,眾人前呼後擁,到了御園,原想著會有一派百花爭艷的好景緻,卻因時令不到,不見想像中的那些景象,隨即下令剪裁百花以應天后之心。然後還是按照慣例,要求百官賦詩祝賀,於是眾人在武后面前爭相賦詩屬對。

大家的吟詠雖然風光旖旎,卻都不入武后法耳法眼。慣於察言觀色的許敬宗見武后皺眉,小心翼翼地說:「宮裡有個十三四歲的小女孩兒,據說天賦異稟,過目成誦,寫詩作文,下筆立成,要不……」武后一聽,立馬精神一振:「快快宣召來此!」

這日,她奉召到了御園。十四歲的上官婉兒,已經悄然出落成了一朵秀雅清瑩而又風華內斂的花朵。 待上官婉兒上前見禮已畢,武后已覺清馨之氣撲面而來,不由心懷大暢,微笑著命其以景賦詩。好個上官婉兒,聽罷指令,雙目逡巡一周,立即索要筆墨紙硯,提筆即書,一首五言律詩須臾而成。宮人不敢怠慢,連忙將其上呈武后。武后接過詩箋,瀏覽一眼,不由精神大振,脫口吟誦而出:

密葉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條雖不謬,摘蕊詎知虛。春至由來發,秋還未肯疏。借問桃將李,相亂欲何如。

這首詩的確是上品,不僅把紙花寫得活靈活現,在結體、對仗、平仄運用方面也無懈可擊。

吟詠已畢,武后鳳眼微眯,久久看著這個立於春風中的婷婷少女,不由得痴了。她想起了自己:當年也是同樣的花樣年華,同樣的才華橫溢,同樣的讓萬千鬚眉低首斂眉啊!不同的只是,兩個女孩子的身份簡直是天淵之別。不過,現在有我武曌在,這個女孩子的宮奴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思慮一定,武后當即下令,免除上官婉兒的奴婢身份,讓其隨侍身邊,掌管皇后印信。從此,武則天所下的制誥,差不多就都出於上官婉兒的秀雅手筆了。

上官婉兒是否真的能夠如卜者所說稱量天下,很快也有了答案。

獎勵優秀詩人,鼓勵臣下賽詩是唐朝許多皇帝的親民舉措之一,武則天掌握朝中大權以後,這一點更是做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每逢朝會必有詩會。賽詩辦法更是花樣百出,或者人主命題,眾人賦詩,或者女皇賦詩,眾人奉和,又或者以抽籤形式指定某人賦詩,不一而足。

「賦詩奪錦袍」,就是武則天時代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也是上官婉兒大展風采的一個實例。《唐詩紀事》卷十一《宋之問》章記載了這個故事。

有一年春天,武后游龍門,命群官賦詩,先成者賜予錦袍,由上官婉兒做評判官給予裁量。於是,大佛腳下結起彩樓,上官婉兒端坐其上,高髻簪(jì zān)花,薄紗帷帽,恍恍然天人一般。內侍以托盤捧出一襲金錦袍,據說是宮中姿容最妙、手工最好的宮女親手縫製,金絲銀線,造型氣派,閃耀著盛世的榮光。文武百官,有的臨水吟哦,有的呆立花間,有的尚搜索枯腸,有的已奮筆疾書,一個個都鉚足了勁兒要比拼一番。

一炷香很快燃盡,左史東方虯(qiú)先聲奪人,搶先交稿,然後左顧右盼,揚揚自得。武后見此,立馬下詔將錦袍賜予東方虯。上官婉兒動了動,卻欲言又止。東方虯穿上錦袍,好不得意,舉首間卻見上官婉兒沖著他搖了搖頭,不禁一陣茫然。

後來,在上官婉兒的說服下,武后同意重新評判。東方虯的臉臊紅成了猴兒屁股,其他人議論紛紛。唯有兩人沉靜地安坐不動,他們是宋之問和沈佺期。高宗、武皇時代,他們一向不相上下,詩壇比肩,並稱「沈宋」。不多時,一紙飛墜,取而視之,乃沈佺期詩,詩云:

法駕乘春轉,神池象漢回。雙星移舊石,孤月隱殘灰。戰鷁逢時去,恩魚望幸來。山花緹綺繞,堤柳幔城開。思逸橫汾唱,歡留宴鎬杯。微臣雕朽質,羞睹豫章材。

平心而論,作為應制詩,能寫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怎麼就落選了呢?不獨詩壇大腕沈佺期不服,就連百官也心存疑惑。卻聽彩樓上的上官婉兒開了口:「餘下最後兩首詩,原本功力悉敵,然沈詩末句『微臣雕朽質,羞睹豫章材』,正如強弩之末,辭氣已竭。宋詩則雲『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猶若大鵬振翼,陡然健舉,言已盡而氣勢未已。所以嘛……」

說話間,宮女把宋之問的詩傳了下來,眾人爭睹。詩曰:

春豫靈池會,滄波帳殿開。舟凌石鯨度,槎拂鬥牛回。節晦蓂全落,春遲柳暗催。象溟看浴景,燒劫辨沉灰。鎬飲周文樂,汾歌漢武才。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

果然,兩詩辭章、用典等皆相當,落句氣勢相差卻不可以道里計,上官婉兒的評判真的十分到位。一向心高氣傲的沈佺期這時候也不得不心服口服了,文武百官也都紛紛稱善,齊贊上官婉兒慧眼,足以稱量天下文士。

上官婉兒的文採風華絕代有讚譽。被劉禹錫贊為國之棟樑的呂溫在《上官昭容書樓歌》中讚譽上官婉兒「自言才藝是天真,不服丈夫勝婦人」。

宋代許顗(yǐ)撰寫的《彥周詩話》中也有這樣的記載。「唐高宗御群臣宴,賞《雙頭牡丹詩》。上官昭容一聯云:『勢如連璧友,情若臭蘭人。』計之必一英奇女子也。」此處,「璧」喻綠葉,既雲雙頭牡丹,勢必綠葉相併。「臭」指氣味,通「嗅」,《易經》中有「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化用到這裡,隱含同心之意。連璧是實,如蘭則虛,一實一虛,有景有情,真真工整精緻,典雅絕麗,形容並蒂牡丹又貼切之至。更妙的是那弦外之音,含蓄地從情感角度美飾當時政治上的「日月同朝」,獻給座上「二聖」也頗為妥當,自然深合武后之心——這也是婉兒心機靈巧之處。

只是,這冠蓋天下的絕世才華,在政治鬥爭的腥風血雨中並沒有能夠拯救上官婉兒的生命。

有資料記載,天后武則天會見大臣或者其他男寵的時候,喜歡命令上官婉兒卧於案裙下,記錄所奏之事。一日,武則天召見張昌宗,婉兒止不住好奇,悄悄抬頭偷窺,被武則天發覺,甚怒,取修指甲刀刺其面上,還不許她拔掉。然而疼痛遠遠趕不上恐懼,婉兒誠惶誠恐,匍匐在地,即刻作了一首《乞拔刀子詩》,武則天才稍息怒氣,許她下去治療。

大概就從此時開始,婉兒改變了很多,學會了權術,學會了逢迎,學會了在權力的夾縫裡頑強生存,千方百計博得武則天的歡心。還好的是,她一日強似一日的政治才幹,也漸被武則天所倚重。到聖曆元年(公元698年),武則天開始放手讓婉兒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朝廷政務,群臣奏章莫不經過她手批閱,政令、詔書、祭拜祝詞、官員任免等莫不經過她手下達。那時的上官婉兒,大概相當於今天中央辦公廳主任。

武則天是有名的疑心重的君王,伴隨在她身邊,稍有不慎便可能招致殺身之禍,因此婉兒謹慎小心到了極致。可惜的是,上官婉兒看世事清楚,卻未能完全把握自己的命運。

公元705年正月,神龍政變爆發,上官婉兒的人生再一次發生突變。武則天被逼退位後,李顯複位並論功行賞,上官婉兒先是拜為三品婕妤,後又升為二品昭容,連她去世的母親鄭氏也被追封為沛國夫人。上官婉兒的地位,其實只在皇后韋氏一人之下,可謂達到了她人生中權力的頂峰。

婉兒也錯以為自己已經到了人生的頂峰,開始盡情釋放自己對權力、金錢、情色的慾望,任其危險地膨脹著。她得皇帝皇后准許,可以出宮建外宅以供嬉遊,外宅建造得高大奢華,亭台樓閣巍巍,池沼水榭隱隱,雕樑畫棟,如同行宮。中宗也常引大臣前去宴樂。她效仿武則天養面首,先是兵部侍郎崔湜,風流俊秀,洛陽城著名的小白臉,後經崔湜引見,他的兄弟崔蒞、崔液、崔滌也來了。兄弟四人時時陪侍遊冶,上官婉兒的私生活形同當年的女皇。

她暗地弄權,私通關節,還支持武三思設謀貶殺大臣,起草詔令時有意貶抑李唐宗室而推崇武氏。她是這麼善於利用權力,這麼炙手可熱,一時之間,投機鑽營者,自動獻身者,堵擁其外宅之門。

她不知道,她的好日子到了這個地步,已經物極必反,走到頭了。

中宗景龍初年(公元707年),7月里,太子李重俊聯合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殺死武三思父子並追殺上官婉兒。婉兒假傳太子弒君奪位,得皇帝皇后保護而幸免於難。

經此一變,上官婉兒痛定思痛,認識到韋氏根基不穩,武家也不再是依靠,而李唐宗室餘威尚存,遂逐漸調整策略,表面上依舊依附韋氏,暗地裡卻開始結交李家人。

公元710年,李隆基聯手太平公主,決定再次發動一場政變。太平公主負責部署,李隆基負責聯絡軍營,並親自率領禁軍萬騎,攻進皇宮,盡數誅殺韋氏、安樂公主及其黨羽。上官婉兒以為自己不會有事,因為在此前她已與太平公主聯手,表明自己已心向李唐,沒有站錯隊。

她不知道,她和太平公主的聯合已經犯了大忌,因為當時的太平公主已經成了李隆基心中隱隱的頭號大敵。才華絕世的上官婉兒與強勢如其母的太平公主聯手了,李隆基怎麼能夠容忍!所以,當婉兒向李隆基表功並款款下拜時,李隆基開口了:「此婢妖淫,瀆亂宮闈,今日不誅,後悔無及!」然後,手起刀落,一代才女委身於地。

儘管上官婉兒死了,但她的才華不容忽視,於是開元初年(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又頒下詔令,著有司搜集編錄上官婉兒詩文,共得文集20卷,又指派張說作序。張說的序言,將婉兒與古代才女班昭、左棻(fēn)等作比,認為非但才學不輸於她們,而且比她們多的是輔佐國政之功,她是一朝之祥瑞,使女皇如得神助,使國家繁榮昌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輕羅小扇撲流螢 的精彩文章:

民間常說故宮的地磚是金磚,難道真的是用金子造的嗎?
對《聊齋志異》寫作有很大影響的《耳談》一書中有一個雷人的對對子故事,乘馬對騎豬
信口雌黃的雌黃,原來古時是用來塗改錯字的,但毒性大
竇娥冤里的鮮血為什麼稱作碧血
唐朝傢具的發展歷程

TAG:輕羅小扇撲流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