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起步時最重要的是什麼?

起步時最重要的是什麼?

01

學習的目的不是考試,是為了讓我們活得更好。學習效率很重要

「速成」顧名思義,快速成功——那當然不可能,因為絕大多數成績都需要時間的孕育,而時間不可能因為一個人的意志而改變其速度。

雖然「快速成功」是不可能的,但是「快速入門」確實可以做到的。並且不光是做得到,而是絕對必要的。

這也許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幸運:不知道為什麼,我一開始就對學習感興趣,從未對它厭倦過,樂此不疲很多年,不需要誰教育,不需要督促,甚至我都有幻覺:自己天生就是終生學習者。

學生並不是坐在教室里的學生,而是為了改善自己生活,願意學習任何生活技能的人。

這麼多年來的應試教育讓我們很多人已經忘記了學習的目的了。

似乎我們學習某一種知識就是為了考一個好的分數。如果考試的時候有那個題目,那知識就是有用的,如果沒有那就是白學了。

上學的時候採取這樣的態度原本就已經是不妥,如果竟然還把這樣的思維模式植入我們的系統的話,只會摧毀我們的生活。

學習英語並不是為了考一個好分數,而是為了獲取第一手資料;學習編程並不是為了資格證書,而是把自己從繁雜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只有理解了學習的目的,才會真正把學習當作一生的職業。

進一步,我認為之所以這麼多年來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就是因為我們缺乏對教育的教育——元教育(我自己杜撰的)。

元認知:關於認知的認知,思考的思考。思考自己的思考方式是否正確。

元教育:關於教育的教育,學習的學習。檢驗自己的教育或學習是否有效。

02

學習一項技能快速入門的方法論——最少必要知識——馬上開始用

學習任何一個技能,有一個概念很重要(也是我杜撰的,或者是說原創):

最少必要知識。

學習一項技能時,要在最短的時間摸清楚「最少必要知識」有哪些?然後迅速掌握它們,那一瞬間,任何人都完成了「快速入門」,屢試不爽。

舉一個例子。

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沒有藝術天分,你看他們做的PPT就是知道,那叫一個難看!我們相信每個人最起碼要學習一點點設計原理,在任何地方都用得上,不一定非要成為專家,但哪怕只要掌握一點點常識,就能夠迅速做到「戰勝大多數人」。

那麼,設計的「最少必要知識」是什麼?很簡單:

簡潔;

留白;

就那麼兩個詞,就打敗了大多數人。

簡潔:有很簡單的實施方案,視覺框架中盡量減少各種元素,形狀,顏色不要超過三種。

留白:一定要留出61.8%的空白空間,或者只佔用61.8的空間(黃金分割的比例)。

這個例子2分鐘說完,即便我們舉例談論,最多不超過5分鐘。一旦你遵守這個小原則,那麼在這小細節上你就瞬間超越了大多數人。

我們之前說過落後,你看,僅僅幾段文字就已經幫你甩開大部分人。其實想做到前10%,甚至1%不難,真正重要的是你要開始行動。

作為人,我們的硬體都相差不大,那些牛人能做到的事情,只要掌握了合適的方法,我們多半也能做到。

為什麼現實生活中人和人之間的差異卻這麼大呢?因為我們搭建的操作系統不同。於是我們就要學習概念,搭建關聯,打磨價值觀,不斷踐行,更新自己的操作系統。

另一個例子,開車的最少必要知識是什麼?

慢。

簡簡單單一個字,就已經避免了大多數車禍;避免了多少家庭的悲劇。這個字不僅救命,還少害人命。

我還寫過學習英語的最少必要知識:

認識字母

認識音標

會查詞典

懂基本語法

會查語法書

會用搜索引擎

這些都學會,入門就已經徹底完成,接下來只剩下所謂的執行,一個字而已:

用。

不得不感嘆:「英語」真實一個絕佳的,經典的,「大面積社會化學習」的失敗案例。全國人民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直不斷學習,16年過去,就是能夠做到「堅持不用」。問他們為什麼不用?回答特別統一:「沒有環境啊」——哈!就好像沒有廁所就可以堅持不小便一樣。

掌握一門外語是用來幹什麼的?——天天用來獲取一手信息還不夠嗎?

學習我們這個專欄的最少必要知識是什麼?

元認知能力。

一旦我們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思考是否正確,合理,有效,那麼我們的思考質量只能是逐步上升,沒有其他可能。

夠了!夠了!可以開始天天用了,可以開始天天進步了……

快速入門已經徹底完成,接下來,不是「學」,而是「用」,是「踐行」,是在用的過程中糾正,在踐行的過程中發現,在錯誤中改進,在不足中彌補……

03

沒有人一上來就能夠做得很好,平靜接受剛開始的笨拙,反覆練習,儘快渡過這個階段

當你把「最少必要知識」這個原件裝進你的操作系統之後,在去審視自己想要學習的技能,你就會發現阻擋你的只有一件事情:

你居然以為你一上來就能夠做的很好!

而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就像走路一樣,我們天生就有走路的基因,所以用不著學步車,只要一定時間,讓我們的骨骼肌肉足以支撐我們的身體,並且保持平衡,就能夠跌撞,蹣跚,慢慢越走越好。

學習能力也好,執行能力也罷,最核心的只有一個:

平靜的接受剛開始時的笨拙。

我們對孩子學走路有很大的耐心,也不會嘲笑他。但長大之後,我們就變得畏手畏腳,不敢嘗試。

因為那時候我們在一些方面有所成就,於是認為在另一些方面也應該有好的表現,至少不會太爛。

可是我們都忽略了一個問題:

面對陌生領域,我們其實就是蹣跚學步的孩子啊!

就像30歲的時候你想學習法語,這時候和開始學習說話的孩子沒有太大區別,而不是一個能夠說一口流利國語的成年人。

接受自己的笨拙,理解自己的笨拙,放慢速度嘗試,觀察那裡可以改進,反覆練習,觀察哪裡可以進一步改進,再反覆……這是學習任何技能必須要經歷的過程,最重要的是:

儘快開始這個過程;

儘快度過這個過程;

十多年以後的今天,已經沒有人懷疑我的文字能力,但我剛開始的時候呢?就連我自己都知道我不咋的。

2005年我搭建好自己的比克網站之後第一篇文章是《練習托福聽力的小竅門》。大家可以搜索看看,絕對是「勵志典範」。

你看那時候我能寫出來的東西是什麼?屎,狗屎!雖然即便在那個時候我就已經確立了一些基礎價值觀,比如「鼓勵所有人」……

問題在於,寫得不好就不寫了嗎?寫得不好就不發表了么?還有一個博弈局很多人想反了:

文章寫得不好發表出去,英文不標準說出去,事實上受傷的又不是我!

我們要意識到不應該把「面子」作為剛需。因為它是阻礙我們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愛面子的需求,畢竟沒有人喜歡在別人面前出醜。

如果我們發現愛面子的舉動在阻礙我們成長進步的時候,我們就要果斷擺脫它的束縛。

這個時候,我們要啟動自己的元認知。

真正想要遺棄愛面子這種剛需,需要我們思考清楚對於我們來說,什麼更重要?

練習時候的不漂亮,在所難免,就好像小孩學走路摔跤一樣會難堪,我們偶爾也會「嘲笑」;

但是如果擔心丟臉而不去練習,那每次需要使用相關技能的時候會更加丟臉,並且丟臉次數上不封頂。

就好像兩三歲小孩如果還沒學會走路,那麼每天被嘲笑怎麼這麼大了還不會走路。

丟面子是遲早的事情,難受是必須要經歷的。你是選擇現在短期難受呢?(練習時不漂亮的難受);還是選擇以後長期甚至永遠被嘲笑,如果什麼都學不會,那就不光是被嘲笑這麼簡單了。

04

廢物的特點:只關注能夠「顯擺」的事情,覺得自己做得不夠「顯擺」就馬上不做——也許這事不適合我吧!其實是:也許我不適合來到這個世界吧!

執行力強不強我認為有一個重要的依據:

有沒有執行力,就看他在做得不夠好的時候能否持續做下去……

絕大多數「廢物」都有一個共同特點:

但凡覺得自己做的不夠「顯擺」,有可能被人鄙視,就馬上不做……

進步對於他們來說不重要,維持所謂的「形象」最重要,是剛需……

於是,一旦他們有能夠顯擺的事情,就會一生只關注那個東西,非常專註;

於是,進步天然不可能發生在他們身上;

投資也一樣,剛開始的時候,肯定是笨拙的,只不過那笨拙是腦子裡發生的。但不好的結果真正出現之時,丟人更嚴重,因為還要丟錢……但做不好就不做嗎?不持續做,不反覆做,哪有機會改進,修正,總結,進步呢?

當年我的美股賬戶是新東方的同事幫我開的,等到我能夠熟練操作的時候,已經是六個月過去了,笨拙吧,愚蠢吧!那又怎麼樣呢?沒過多久我就開始寫腳本操作賬戶了……

後來做天使投資,第一年也是顆粒無收,那又怎麼樣呢?我這種人是不可能得出那樣的結論的:「也許我不適合做這事吧?」

我從來都相信自己一定會有進步,只不過需要時間而已——時間可是我的朋友(哥們)啊!我怕什麼呢?

「也許我不適合干這事吧?」,這絕對是一切失敗者的墓志銘。可以改成「也許我不適合來到這個世界吧!」(有時候對自己刻薄一點會讓自己異常清醒……)

開店這事是很多人想乾的事情,雖然我認為這是比較初級的創業。1/3概率失敗,1/3概率賺錢,1/3概率維持……那又怎麼樣呢?第一次沒賺到錢,很辛苦,難道就不開了嗎?很多人都會得到一個結論:「唉,我可能不適合干這個!」然後呢?然後人生就那樣了——什麼都不適合!

所謂的心態,其實就是大腦正常運轉的狀態。大腦不能正常運轉了會有什麼好事發生呢?發生的只可能是災難!

如何防止大腦進入錯誤的運轉模式呢?一個概念就能夠有效防止入坑:

長期。

關注長期,就會知道別人的看法其實只是暫時的,你能看到自己成長之後,會自動離開那些說風涼話的人,因為你們已經不再一個層次了。

關注長期,你會了解進步和提升是一個長期過程嗎,其實的框架則需要快速搭建,這樣我們才有改進的空間。

關注長期,就會對自己更加寬容,沒有人能時時刻刻保持高速增長,事物發展總是螺旋向上的。

能夠深刻理解長期,懂得用這樣的眼光來看待問題,一時糊塗的幾率會大大降低。

做過賺錢的生意,就有更高的視角去思考「成長的生意究竟是什麼?」;

做過「有成長的生意」了就有機會去思考如何找到成長率爆發點;

經過長期思考與行動,才真正認清「成長率」的難得,所以才認真在已經驗證過的企業中尋找二級市場投資機會;

否則絕大多數人只是認為那是炒股而已。

05

如何儘快渡過剛開始的笨拙?掌握最少必要知識就馬上用起來,然後專註,改進

不開始行動,一切都是虛無。所以要儘快開始:

儘快開始那個過程;

儘快渡過那個過程;

如何儘快渡過呢?

掌握最少必要知識之後馬上開始行動,而後把注意力放到改進之上。

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尤其是別人的看法——把注意放在事實上,而不是別人的看法,你自己知道自己的看法都常常不準確,更何況別人的看法呢?

還有一個魔法現象:

當你專註的時候,時間飛速流逝……

所以,專註,實際上是「儘快渡過」的核心方法。對於專註的人來說,這個長期會更短。

速成普遍不可能,但人和人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有的人學了很久都沒入門……

有的人掌握了最少必要知識之後就開始迅速入門,迅速行動……

有一些注意力集中的專註份子,不在意外界看法,於是他們的「長期」被他們的「專註」與「行動」縮短了許多,於是,他們比其他人更為迅猛的達到了成功的里程碑……

這有什麼奇怪的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讓自己更值錢 的精彩文章:

究竟什麼才是知識?知識的幾個要素
究竟是什麼決定你的價格?
人的一切成長和進步都是重新選擇剛需的過程——下
新東方掌門俞敏洪說:優秀是一種習慣!
為什麼你不能成功?究竟是什麼決定了你的命運?

TAG:讓自己更值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