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24周的寶寶,能救嗎?
午飯後,辦公室沒人,淼哥坐在辦公桌前看富蘭克林寫的《富蘭克林自傳》。
娟妹一陣風似的跑過來坐下:「淼哥、淼哥,我一直在關注一位女性作家陳嵐。
昨天她在微博上說,她和她的小夥伴在福州兒童醫院救助一位24周的早產寶寶。
真讓人揪心,這麼小的寶寶,肯定一直要呆在保溫箱里,費用昂貴不說,也不知道預後怎麼樣。」
淼哥頭也不抬,繼續看書:「嚴格說來,24周的寶寶不叫『早產兒』,應該叫『有生機兒』。
在我國,將妊娠滿28周,不滿37周出生的寶寶,稱為『早產兒』,妊娠不滿28周、胎兒體重不足1000克而妊娠終止者稱為『流產兒』。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在妊娠20周至不足28周間流產分娩的體重在500克至1000克之間的胎兒,有存活的可能,被稱為『有生機兒』。
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全球早產兒報告,對早產兒進行了分類和定義,提出『超早產兒』的概念,即胎齡<28周的寶寶。
這是最近幾年提出的,在我國還沒有被普遍接受,這裡面牽扯的東西太多,有醫療、家庭、倫理、經濟等多方面因素。
我國每年約有10萬超早產兒出生,並且呈持續上升趨勢。這些媽媽多數是高齡孕產婦,其中患多種疾病,輔助生殖技術受孕者佔三分之一。
她們非常渴望有個寶寶,並且隨著超早產兒存活率的提高,後遺症發生率的下降,家庭經濟狀況的改善,社會扶持力度的加大,父母希望救治的意願逐漸上升,放棄治療的比例日趨減少。
有報道顯示,目前發達國家超早產兒總體存活率已達到85%,其中胎齡26至27周,出生體重700~999g者,存活率穩定在90%左右;胎齡24至25周、出生體重500~699g者存活率也達到了50~70%。
我國相關報道較少,小樣本研究顯示:超早產兒總體存活率平均為50~60%,發達地區達到70~75%;其中胎齡26至27周、出生體重700~999g者存活率已達80~85% 。
目前,許多國家制定了超早產兒救治的倫理學指導意見:
對胎齡>24周或出生體重>500g者,建議積極救治;
對胎齡23~24周或出生體重400~500g者,根據家長意願決定是否救治;
胎齡<23周或出生體重<400g者,由於存活率很低,即使存活後遺症發生率也非常高,不建議積極救治。
不知道陳嵐老師提到的這個24周的早產寶寶情況到底怎麼樣,所以也不知道預後怎麼樣。
早產兒還是很被動的,即使存活,也可能留下終身併發症,比如神經系統發育障礙(腦性癱瘓、癲癇、智力低下、視聽覺障礙等)、身體殘疾、學習障礙、慢性肺病等。
所以早產兒的家長都要面臨這樣的兩難處境:究竟是窮盡各種手段保住寶寶的性命,還是竭盡所能減少寶寶的痛苦?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不是在場參與救治的醫生,沒有全面掌握寶寶的情況,不知道寶寶父母的態度,一味地指手畫腳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就祝福這家人吧,陳嵐老師和她的小夥伴積極救助,也是善舉,好人有好報。」
娟妹好奇的問:「淼哥,我們深圳醫院對於這種超早產兒,救助水平怎麼樣呀?」
淼哥放下書,揉揉肩膀:「今年4月,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報道了他們救治的一名『手掌女嬰』健康出院,據說是目前我國出生體重最輕的。
這個寶寶有個小名叫『早早』,出生時孕23周、體重僅480克。在新生兒科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悉心呵護下順利出院。
有苗不愁長,『早早』出院時糾正月齡2個月,體重已達3100克、身高46.5cm,吃奶好,大小便無異常,遺傳代謝等檢查未見明顯異常。整個一個棒棒噠!
深圳市婦幼保健院還是很厲害的,2000年搶救27周超早產兒,2010年搶救26周超早產兒,2014年搶救24周的超早產兒;
2015年搶救存活當時全國最低出生體重和最小孕周的24.5周,體重500克的超早產兒(深圳『九爺』),2016年更是搶救多名23周的超早產兒。
據院方報道,『早早』胎齡僅23周,體重僅480g,出生時皮膚呈膠凍狀,各個臟器發育均極不成熟且存在宮內感染,生後面臨著感染、呼吸、循環、營養、神經系統損傷等諸多難關。
『早早』的成功救治,再次刷新了紀錄,代表了深圳市早產兒救治水平已達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寶寶的生命力和意志力,是超乎想像地頑強,並且隨著醫療技術尤其是圍產醫學的發展和進步,早產兒搶救的成功率、存活率越來越高,我們千萬不要輕言放棄。
昨天,於主任給我發來一張照片,是一個產後5個月的寶寶,燦爛的笑著,主任和我感慨萬千。
這位媽媽的孕產史非常曲折,寫下來就是一本厚厚的書,可以說這一次懷孕是她最後的機會。
孕25周多,媽媽突然疤痕子宮破裂,全院多科室通力協作,迅速果斷把寶寶剖出來,送到深圳市兒童醫院。
足足在保溫箱里呆了3個多月,寶寶順利出院,於主任一直關注她的情況,每當聽到寶寶長勢喜人的消息就會開心的不得了。
醫者父母心,我們真是把患者當成自己的親人,特別是面對一條從鬼門關里搶救回來的生命,這是用金山銀山都換不回來的。
每個早產兒的背後,都有一個家庭艱難的抉擇和痛苦的掙扎,他們所承受的壓力,超乎你的想像。
我很喜歡一部記錄電影《生門》,沒有特效,沒有明星,甚至連一個專業演員都沒有。
攝製組駐紮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婦產科,拍攝700多天,真實記錄40位早產婦女迎接新生命的過程與她們在生產過程中經歷的生死考驗。
電影精選了四個早產兒家庭,除了記錄高危孕產婦在醫院的救治外,更將早產兒家庭背後的社會、文化等問題進行了全面展示。
人間自有真情在!無論是媽媽們奮不顧身的大愛、還是親友們萬眾一心的幫助、亦或是醫護人員的奉獻,都在全力為早產兒打開一扇『生門』。
一個個關切的眼神,一次次儘力的搶救,一幕幕擁抱的場景,都為當代醫患關係帶來了一層暖意。
我要組織在深圳的孕齡女性觀看這部電影,看完電影后和大家互動一下,聊一聊各自對分娩、對人生的感悟。」
娟妹開心的說:「太好啦,我有時間一定參加,收錢嗎?」
淼哥45度望著天花板:「當然不收錢啦,這個社會上,有很多熱心公益的好人。
我在網上表達了想組織大家看這部電影的計劃,好多小夥伴主動伸出援手,幫我牽線搭橋,真心感謝!
華夏星光國際影城南山書城店願意免費提供場地,《生門》電影方願意免費提供密鑰,我就不張羅免費的交通工具或可樂爆米花了。
報名請加微信小號 liumiao1500,等你來,最好帶著你的他。」


※外國小寶寶看見姐姐一個人在吃零食,接下來發生了有趣一幕
※想要儘快懷上寶寶?很簡單,只要做好這4點就可以了!
※繁殖喵在準備生寶寶前應先進行血型配對喲
※寶寶低體重、說話晚,竟然是家長這樣餵養惹的禍!
※寶寶說話晚、老吃手、哭鬧,其實是大人這點沒做好!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