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容 > 珀萊雅過會實錄:賭上傳統化妝品企業最後的自尊

珀萊雅過會實錄:賭上傳統化妝品企業最後的自尊

作者@陳憲

前段時間,化妝品公司珀萊雅上會通過了。重點是,珀萊雅與嬌蘭佳人居然是表兄弟的親戚關係....八卦措不及防的出現在國慶上班的第一天,觀察君立刻振奮了,開始認真研究動輒上百的護膚品到底是什麼神仙水。

然而,看完招股書,觀察君現在只剩下驚奇了。這是一家把國內化妝品企業特性發揮到極致的公司:營收增長靠代言,市場開拓靠促銷。

從前往後看,宋仲基、鄭爽、唐嫣、大S、高圓圓、佟麗婭、章子怡,珀萊雅更新代言人的速度可謂與時俱進,且都是「帶貨」好手。就這樣,珀萊雅的營收連續兩年負增長。有限的業績下,盈利質量也一言難盡。

渠道品牌雙降,業績深陷泥潭

俗話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這句話用在珀萊雅身上再合適不過。

正是靠著二三線城市的日化專營店,珀萊雅一步步走到今天,擬上市公司的地位。也正是在這過程中,珀萊雅一步步的推高了銷售、管理、財務費用。最後,當所依賴的日化渠道漸漸失去推力,三費將成為壓迫珀萊雅的最後一根稻草。

觀察君有這樣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看一個公司,我們最關注的是賺不賺錢。首先來看幾組數據:2014-2016年,珀萊雅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7.4億元、16.45億元、16.23億元,同比增速為-5.45%、-1.33%;毛利率為63.26%、63.80%、61.96%;凈利率為9.09%、8.74%、9.46%。

作為一個擬上市公司,珀萊雅業績停滯不前,毫無疑問會成為投資者的首要擔憂。再者,毛利率正常,凈利率卻低於同業20%的水平是怎麼回事?高達60%以上的毛利,竟然只有不到10%的凈利率?

別急,我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珀萊雅如何遭遇了發展瓶頸。在我國,化妝品行業從商業模式上,著重考察的還是渠道和品牌。觀察君也將從這個兩個維度分析珀萊雅的營業收入。

2016年,我國前20大化妝品品牌中,歐美系、日韓系企業佔據大部席位。本土品牌只有五家進入,分別是上海上美(韓束)、上海百雀羚、伽藍集團(自然堂)、上海家化(佰草集)、雲南白藥。珀萊雅排名第23位,市場份額只有0.6%。

上面的榜單,基本能夠說明國內化妝品行業的現狀。完全競爭市場下,國內起步較晚的3800多家化妝品中小企業,大部分依靠主場優勢在打天下。

但在網購如此發達的今天,主場優勢有多大競爭力已經不好估量。珀萊雅方面數據顯示,電子商務模式對化妝品行業傳統線下銷售帶來了較大的衝擊。公司日化專營店及商場超市的營業額在不斷下降,日化專營店銷售佔比由66.82%下降到57.58%。專營店分銷商的數量從2014年的284家一度上升到306家,2017年上半年剩下230家。

電子商務的衝擊不止於此,應該說,以傳統線下銷售為主的化妝品企業都感到了危機。正在IPO排隊的丸美股份,以直銷起家,經銷壯大。日化店渠道貢獻營收佔比也由57.36%下降到48.21%。

丸美股份主營業務分渠道的收入

早些年,移動網路尚不發達,珀萊雅的日化品專營店也曾稱霸過二三線城市。到如今,珀萊雅期末日化品專營店的網點數量保持在2萬左右,依然是公司分銷渠道大頭。

與此同時,珀萊雅電子商務銷售額雖然沒有形成主要支撐,但成倍的增速還是較為可觀。這種時候,珀萊雅會順應潮流調整渠道布局嗎?答案是否定的。

根據珀萊雅的募資項目,主要是花6.32億元建設營銷網路。這個營銷網路建設又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更新一下現有的舊櫃檯,日化專營店櫃檯 10000 個,商場櫃檯 700 個,超市櫃檯 600 個。改造櫃檯就能拯救下滑的業績?這個觀察君不好說。只能說血緣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廣東嬌蘭佳人總裁李雙林與珀萊雅實際控制人侯軍呈是表兄弟關係。嬌蘭佳人做化妝品連鎖零售的,屬於傳統線下銷售,難道珀萊雅的執著來源於此?

而且,觀察君還注意到,在舊版的招股書中,珀萊雅在募資項目中信誓旦旦的表示要效仿韓國品牌悅詩風吟,在全國各大城市開設單品牌「悅芙媞」直營店150家。但在新版的招股書中,這一宏圖計劃居然被默默隱去了,悅芙媞的拓展模式也改為了加盟店的形式。

那這個單品牌的具體運營情況如何?到目前為止,觀察君還沒有看出特別的成效。

從去年6月開始,推廣已有一年的悅芙媞,目前直賣店有24家,加盟店8家。今年上半年直營渠道收入913.93萬元,占當期營收比為1.1%。更直觀的盈利數據是,與悅芙媞有關的子公司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合計虧損4438.24萬元。

有意思的是,悅芙媞的不溫不火還不是個例。珀萊雅在2015年上半年曾大力推廣旗下另一品牌「優資萊」,失敗後不得不重新調整人員架構。除此之外,珀萊雅旗下還有「韓雅」、「悠雅」、「貓語玫瑰」等一系列品牌,但這些品牌加起來也就貢獻十分之一的營收。

觀察君這下算明白了,珀萊雅這是想複製上海家化的成功路徑啊。後者的產品包括佰草集、高夫、美加凈、啟初、六神、家安等品牌,走的是多品牌的路線。

但,不知是渠道還是產品又或者其他原因,珀萊雅其他品牌的運營情況不甚樂觀,營業收入2015年驟降1億多。這是否意味著公司多品牌戰略的失敗?我們無法判斷。最直接的結果是,珀萊雅缺乏新的業績支撐點,單靠珀萊雅一個品牌,公司營收瓶頸在所難免。

步步累高的三費成為最後的「暴擊」

在開頭,觀察君就說過,珀萊雅是一家把國內傳統化妝品企業特性做到極致的公司。同時,這也回答了上文的第二個問題,為什麼珀萊雅的凈利率這麼低?

一般情況下,消費類企業凈利率偏低,癥結往往在於銷售費用。高額的代言成本如果沒有帶來相應的收入,不小心就會侵蝕利潤。珀萊雅的代言人不僅都是大牌,而且換的勤快,銷售費用確實高。但如果只按套路走,那你就too young too simple了。

首先,我們可以把珀萊雅的利潤表細化一下,以2016年為例。主營業務成本38.04%,其中,原料佔10.4%,包裝及零星物料佔23.57%,直接人工及製造費用佔4.07%。刨去上述成本,公司毛利率為61.96%。在這基礎上,還要扣除期間費用,剩下的才能粗略算作企業賺得的利潤。

2016年,珀萊雅銷售費用率38.19%,管理費用率11.09%,財務費用率1.22%。上述期間費用率總共50.5%。簡單點說,假設珀萊雅有10元的營業收入,扣除生產成本4元,剩下6元還要支付運營的各項費用大約5元,這樣珀萊雅自己賺1元。

那問題出在哪裡呢?珀萊雅毛利率水平與同行業持平,那就只能是三費問題。有些時候,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把珀萊雅對標上海家化和丸美股份,數據顯示,不單單是銷售費用,珀萊雅的管理、財務費用均高出行業1%~2%。

由上表可知,如果單單是銷售費用率偏高,珀萊雅的凈利率還不至於到10%以下。可以推斷,在侵蝕利潤這件事上,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也出力不少。

2015年珀萊雅銷售費用率高出上海家化約8%。管理費用率雖然與上海家化持平,但高出丸美股份約5%。而財務費用方面,上海家化和丸美股份在零售業富裕的現金流支持下,均有利息收入流入。珀萊雅儘管經營性流入正常,但60%以上的資產負債率,使得公司每年需要償還的利息支出上千萬。

實際上,化妝品行業的銷售費用相較於其他行業偏高是事實,線下傳統的專櫃營銷也更依賴銷售人員及促銷活動。2016年上海家化邀請華晨宇代言六神、劉濤代言佰草集導致銷售費用進一步增加,同年凈利率也出現嚴重下滑。但是珀萊雅顯然沒有把握好分寸,盲目的把品牌建設等同於明星代言,重渠道輕研發,市場開拓靠促銷。這才導致三費同時增加,企業不堪重負。要知道,佰草集在2016年才第一次有了代言人。

而珀萊雅簽約宋仲基花費約2200萬,這些一次性付清的款項並沒有被計入銷售費用,而是資產化進入了長期待攤費用科目。這又是觀察君不得不提的一大bug,往期明星代言珀萊雅也是相同的會計處理。這一有爭議性的舉動同樣引起了發審委的關注,反饋意見要求珀萊雅說明將代言費列入長期待攤費用的依據。

我們再回到銷售費用,可以發現,2015年是珀萊雅關鍵一年。這一年明星代言一如既往佔據了銷售費用的一半,但職工薪酬顯著增加了約6千萬元,同比增長41.84%。2015年上半年,為了推廣優資萊品牌,珀萊雅商超促銷人員增加了1100 人左右。但這一年的品牌開拓是失敗的,2015年下半年公司開始對品牌銷售策略進行調整,部分經銷商退出。

經歷過一次教訓後,珀萊雅對於線下銷售渠道似乎並不死心。2016年開始推廣新品牌悅芙媞,公司銷售人員薪酬沒有明顯減少。有意思的是,同年公司進行了去中心化事業部架構調整,減少了管理人員50人左右。

接二連三的品牌推廣表現溫吞,讓觀察君不經擔憂,公司難道要依靠珀萊雅品牌維持未來的長期穩定?尤其是公司償債指標並不良好,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均低於1,遠低於行業水平,資產負債率約是同業的兩倍。

公司表示,這是由於花費超過8億元建造珀萊雅大廈。其中,包括3億元受讓一塊西湖區的土地。觀察君猜測,這或許也是珀萊雅品牌建設的一部分吧。畢竟,除了改造專櫃的項目,這也是一項需要動工的「形象」工程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化妝品 的精彩文章:

怎樣選擇護膚品
貝玲妃的化妝品怎麼樣 貝玲妃化妝品哪款好用
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用的化妝品,我們都買的起!就是有點肉疼
有哪些平價化妝品比大牌還好用?
化妝品和男朋友哪個更重要?為什麼?

TAG:化妝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