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力電池未來3到4年內迎來「報廢潮」
中國動力電池將迎來「報廢潮」,到2020年報廢量將超過24.8萬噸,大約是2016年報廢量的20倍。如此大規模的「報廢潮」,面臨的卻是嚴峻的回收形勢。如何安全回收、環保處理,加強廢舊動力電池的規範化循環利用,避免此類新型固體廢物引發「災難性」的環境後果,成為業內人士普遍關注的「世界級難題」。
3到4年內迎來「報廢潮」
近年來,在環境問題日益嚴峻、能源多樣化戰略漸成發展共識的背景下,多國政府加大了對新能源汽車產業扶持力度,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未來5年國內新能源車的產銷量將保持快速增長,年複合增長率預計超過30%。
隨著新一輪推廣政策的出台,以及未來鋰電池生產技術提升、成本下降等影響,未來5年用於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需求將高速增長,2016年我國汽車用動力電池產量為30.8GWh,預計2020年中國汽車動力鋰電池產量將達到141GWh。
隨著電動汽車市場規模不斷增長,預計動力電池的報廢量也會出現快速增長的趨勢。2016年動力電池的報廢量約1.2萬噸,到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報廢量將達到24.8萬噸。
回收和循環利用成難題
現有動力電池產能中,磷酸鐵鋰電池佔主流。值得注意的是,受特斯拉熱潮帶動,國內也有部分企業探索將三元材料比如NCM(鎳鈷錳)和NCA(鎳鈷鋁)用於動力電池。從2014年開始,國內陸續有用於乘用車的三元動力電池產線投產。
2013年之前,國內鉛酸電池回收行業出現嚴重問題,缺乏資質的個人和小作坊非法回收鉛酸電池,直接排放廢棄酸液,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教訓十分慘重。
儘管新能源車用動力電池主要採用相對環保的鋰電池,相比鉛酸電池污染性弱一些,但如果回收處置不當,也極有可能重蹈當年鉛酸電池覆轍,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鑒於動力電池「報廢潮」即將到來,對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決不能掉以輕心。
三大瓶頸亟待破解
儘管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的重要性在業界已達成共識,但其循環利用市場尚處於萌芽階段,無論是政策法規、工藝技術還是回收體系,都亟待進一步加強研究和規範。
首先,政策法規支撐力和約束力不夠。我國制定的一些政策和技術標準全部為引導性或推薦性指導文件,對於經營規範的骨幹企業有參考指導作用,但對於不法貿易商來說並沒有任何約束作用。
其次,回收處理技術滯後。目前,全球範圍內包括德國、美國、日本等多個發達國家都在積極支持和推動該領域國家共性關鍵技術工程化研究開發。而我國在動力電池回收處理技術工藝方面相對國際同行有些滯後。
再次,回收網路體系不健全。動力電池的回收網路應由汽車生產企業負責,但我國汽車生產企業往往將責任上移至電池供應商,而電池生產企業又沒有全國性的回收網路,加之網點建設成本高昂,目前全國回收市場極不規範,整體處於一種「不管有牌無牌,價高者得」的無序狀態。
新思界行業分析師表示,面對「報廢潮」,應引導建立透明通暢的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網路,改變現有的「付費式」商業回收模式,同時還應充分利用高校、企業等研發力量,加大回收處理技術方面的研究,同國際接軌。儘快建立健全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體系,建立技術支撐體系,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新思界為您提供《2017-2021年新能源汽車電力電池行業市場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新興電子產品成我國FPC行業未來增長亮點
※我國人機界面被外資品牌領先 規模呈小幅波動
※政策催化LED照明發展 驅動晶元行業需求將利好
※機器人用精密減速機尚未產業化 中國市場缺口較大
TAG:新思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