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太虛大師:佛教的四種行門

太虛大師:佛教的四種行門

理既遍通,則應起行。教海浩瀚,行門無涯,故知佛教修行的法門無量。雖然,現在約四種行門來說,可以總攝一切行門。

1、律儀行

律儀為學佛之行業規範,最為重要,但專依律儀為行門而修習,亦可達到究竟果位。如能先持解脫戒而後定共戒、道共戒,乃至菩薩的三聚凈戒,次第而修,即可達到究竟佛果。

所以律儀,一方面為一切行門應共修共學的基礎,而一方面則亦依此為專門而達到究竟。如佛十大弟子中有優波離尊者持律第一,亦是依律儀而達到究竟的好例。

2、禪觀行

是為修禪定止觀行,但其範圍亦同律儀一樣的廣闊。

在佛法中修定,除了外道鬼神的邪定,其從凡夫禪而小乘未入聖位禪,已入聖位禪,乃至菩薩佛的禪,皆名修習禪定;不過因修行者的程度,致有淺深的差別。

又平常從入手方便,則分五停心,如因緣觀、數息觀等;漸進階層如九次第定等等。

又如大乘所明首楞嚴等種種的三昧,皆是此禪觀行,故禪觀行在佛法中極為普遍。

因聖智非散心所能發,欲證聖果須由定力;所以修行皆在修慧中,必有定力與之相應。

如證小乘聖果,最低限度,亦要得到欲界定,否則便無證聖資格,故佛教中種種的修行,皆可攝歸於禪觀行。

但第一律儀、是在道德實踐上言,而觀、是從現證實驗上說。大乘佛教談性相空有的理境,便要如何地去實驗而得證到;故禪觀為佛法中修行的第二部分。

律儀與禪觀二種,是佛法中修行最平正的通途;但有特別的殊勝方便行,便是真言和凈土。

3、真言行

即修種種陀羅尼行門所謂三密相應,身密結印、口密誦咒、意密觀字,並有曼荼羅─壇─等的施設,而修習亦極嚴敬而不違犯。

此依種種法配合而成行,如以種種葯配合於一丸而去治病一樣;同時所以修習密行須仗阿闍黎之傳受灌頂,亦正似藥丸須由醫生為對病施用一樣。

故真言密行為佛法中修行的第三部分。

4、凈土行

泛常一般的人們,都以為念彌陀生西方便是修凈土行,其實依全部佛法來說則不然,念彌陀生西方不過為凈土法門中的一種而已。

凈土,是通於諸佛及聖位菩薩的凈土。如佛言:「十方凈土,隨念往生」,亦通於聖位攝受眾生的菩薩凈土,所以凈土範圍是很廣闊而普遍的。

如藥師經中有琉璃凈土,上方有香積凈土,彌勒如來有內院補處凈土等等,皆是凈土。可是凈土唯大乘教法中有,聲聞中無。

所謂凈土攝受,是由佛菩薩果上的功德妙用,依大悲願力而方便攝受下位眾生,使其至臨命終時,往生而不退轉。

所以我們修行凈土,好比欲去凈土中留學一樣。但欲留學,須先預備資格,方可進入;故修習凈土亦然,須積福德資糧。

且修凈土現身亦可證得,如修得三昧時便可現身得入凈土中,非決定要臨命終時始有凈土可生。

十方凈土,種種非一,在西藏之三大寺中,大概發願往生兜率凈土,亦有發願往生十方凈土者。

如法華經所謂「臨命終時,千佛授手」,故知凈土法門是包攝無量數的凈土行,不斤斤乎念彌陀生西方也。

修真言行,能使現世發生許多功用,而修凈土行,則必能使其心有一定的歸宿,得到簡易的安心。所以修真言能發用,修凈土能安心。

上來所說的四行:律儀與禪觀,是由自力而向上增進;真言與凈土,是由他力為加持。至於其餘的觀行,如一心三觀,法界觀等等,皆可收攝於禪觀中。故佛法中所有行門,皆此四行攝盡,是四行為一切行門的大綱。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本文摘自《太虛大師全書》第一編。

善付囑專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學誠法師:情商高的人怎樣對待別人的攻擊和謾罵
高僧掠影:印光大師傳奇的一生
印光大師:佛留舍利 廣度眾生
佛教中的十大真理 一條比一條經典
大安法師:臨終助念遭親屬反對該如何應對?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