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千里江山圖》作者王希孟之死
千里江山圖(局部)
「上天讓他幹了這件事」
傳世名作《千里江山圖》的作者是北宋畫家王希孟。他是中國繪畫史上僅有的以一張畫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其18歲入宮,20歲去世,留下了絕筆之作《千里江山圖》。
有的研究人員聲稱:王希孟簡直「就像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因為幾乎沒有關於他的任何史料記載。《千里江山圖》是其存在的唯一憑證。
宋徽宗趙佶
宋徽宗即位4年後,這位熱愛藝術的皇帝創辦了專門培養繪畫人才的「畫學」。這是歷史上最早的宮廷美術教育機構,也是古代唯一的官辦美術學校。畫學的門檻很高,招收的學生不過30人,王希孟就是其中之一。其入學時不過十三歲左右。
3年畢業後,在進入宮廷畫院的考試中,王希孟掛科了。宋徽宗是個極其嚴格的老師,遂派王希孟去當時的中央資料檔案館「禁中文書庫」,負責謄寫文書、整理資料。儘管如此,他還是不死心,擠出時間畫畫,逮到機會就給宋徽宗獻畫,幫他獻畫的則是當時的北宋權臣蔡京。於是便有了後人所說的「沒有蔡京,可能就沒有王希孟」。
經過蔡京的多次提拔,宋徽宗終於注意到了這個有天分的少年,並親自教其作畫。不出半年,《千里江山圖》便問世了,當時的王希孟僅有十七八歲。
形態各異的山石樹木,隨便截取一幀都好看
畫里的每一座山、谷、丘、
水都有著不同的模樣。
山水畫宋代進入巔峰時期,畫院制度完備,繪畫成為了科舉制度的一個特殊部分。在追求文藝氣氛的影響下,以米芾等為代表的著名畫家更是層出不窮。畫家陳丹青這樣說到:「王希孟在最好的年紀出生在了山水畫的黃金時代!。其提筆畫《千里江山圖》的時候,正好18歲。大幾歲或小几歲都不可能有《千里江山圖》,只能說是上天讓他幹了這件事情!」。
天才少年生平無幾,憑添幾多傳奇
不得不說,除了畫作本身傑出的藝術價值之外,作者天才少年王希孟的身世,也為此畫增添了不少傳奇色彩。
據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書畫鑒定家楊新在其《關於千里江山圖》一文中所述:《千里江山圖》並無作者款印。僅從卷後隔水黃綾上蔡京的題跋中才知道這一巨制的作者叫希孟。從宋犖的 《論畫絕句》 中才提出希孟姓 「 王」 。 宋詩說:「 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親傳筆法精。 進得一圖身便死, 空教腸斷太師京。 」
蔡京題跋
蔡京的題跋:「政和三年閏四月一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此外楊還表示:「宋犖是在梁清標家裡看到這一卷 《千里江山圖》而寫下上面的詩句的。 但梁氏、 宋氏去北宋已六百餘年 , 從何得知希孟姓王,又何知『未幾死 , 年二十餘』 ?因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第三條有關希孟的生平資料 ,這裡暫從梁、 宋說法。」
王希孟人物圖
而對於王希孟的去世,流傳的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身體過於羸弱;其二是其後上呈《千里餓殍圖》,徽宗大怒,遂賜死。
《千里江山圖》的命運比王希孟頑強得多
1126年,北宋隨著金軍入侵由盛轉衰,被認為是亂臣賊子的蔡京遭到抄家,《千里江山圖》也隨之被收入南宋內府。到了元代,一位名叫李溥光的和尚得到了它,最終這幅畫輾轉落到了乾隆皇帝的御書房,《千里江山圖》的名字也第一次被寫入記錄皇宮收藏珍品的《石渠寶笈》中。
乾隆御題
命運的再次轉折。1922年,辛亥革命爆發沒多久,溥儀退位。按照民國政府給清皇室的優待條件,每日的開銷則靠民國政府的撥款。那時誰也不知這皇宮還能呆多久,溥儀就動了把宮裡的字畫文物偷運出宮轉手賣錢的心思。
1922年11月25日,溥儀賞給了溥傑17件文物,其中就有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運出宮的書畫文物先去了溥儀父親的醇王府,隨即又被運到天津租界內的張園。之後溥儀成了日軍的傀儡皇帝,舉家遷往長春。與溥儀同行的還有一百多箱從宮中帶出的文物,《千里江山圖》就在其中一個箱子里。
愛新覺羅·溥儀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溥儀倉皇出逃。京津的文物販子把溥儀從故宮中偷盜出的書畫稱為「東北貨」。之後一位古董商論文齋的靳伯聲,輾轉買貨,得到了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
解放不久後,中央政府也發出行政命令,要求各級政府將清宮流出的文物歸還給故宮,不少個人收藏者響應號召捐出自己手中的文物。1953年,靳伯聲把《千里江山圖》捐給了國家文物局,文物局把它存放在故宮。1957年,修葺一新的故宮把這幅畫登記在冊,《千里江山圖》重回紫禁城!
10萬+用戶已加入我們:


※紙幣收藏投資新手入門須知:「六大紀律」「十七項注意
※紙幣也變身?9050變8050,你分得出嗎?
※人民幣收藏你選擇對了嗎?
※為何喜歡收藏四版幣?小時候的回憶都在這!
※百相眾生——名人大家的收藏之道
TAG:中福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