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朝統治者真的不關心百姓死活嗎?

秦朝統治者真的不關心百姓死活嗎?

秦朝統治者給人的印象確實是不關心百姓的死活,否則,秦亡之後也不會那麼平靜地接受了。但實際上,在西漢時期對於秦朝的態度仍然是羨慕與蔑視共存,不像後世和今世這般要麼「暴秦」,要麼「偉大」。統治者首先關注的是自己的位子、然後是國家的強大,最後才是治下的百姓。這其中,就摻雜著治國思想的鬥爭。

始皇帝

1.儒法斗與法治人治斗

這其中有四個矛盾混入其中:其一儒家和法家思想的鬥爭;其二法治與人治;其三:國強與民生思想的爭論;其四:公平與不公平思想的爭論。下面我就混言之:

儒、道、法三家是春秋學術爭鳴中最大的三家,其後一直到現在也一直影響著中國。儒家為顯學、道家為民間和沒落儒士最喜的學問、法家則一直為半技術型官員信任。例如我們常聽到的酷吏(從上到基層皆有)。當儒家成為統治之學時,秦朝的法的「暴虐」形象就被奠定了,尊奉「法」的精神的人也被稱之為「酷吏」。這就是儒家的「人治」(表象就是禮制)與法家的「法治」的爭論。

西漢鹽鐵會議是中國經濟史、政治史上的極為重大的事件。其中就有「過秦」與「譽秦」之爭。而這一爭論,在後世經常上演。

2.西漢時期,秦朝形象好壞兼半:桑弘羊儘力維護秦朝

賢良文學(方正)們中大部分是儒家學說信奉者,漢初劉邦為了說明推翻秦朝的正義,自然會有諸多「過秦」言論,賢良們也多繼承發展了它們。然而,以桑弘羊為代表的人則堅持對「法家」思想進行了弘揚。例如他們說「故舟車之治,使民三年而後安之。商君之法立,然後民信之」「(商君)世人不能為,是以相與嫉其能而疵其功業」

賢良們除了對商鞅進行攻擊外,還對李斯、蒙恬等所有秦國名人都進行了批判。桑弘羊等人則極力辯解,例如對蒙恬與匈奴作戰,雖然加重了當時百姓的苦難。但是,擊匈奴大敗之,使匈奴十多年不敢南下,對國家有大功。李斯雖然人性不行,但能力超然。

同時,桑弘羊等人認為秦法即使輕罪也要重罰充分體現了「以刑去刑」的立法思想,不論是權貴還是老百姓,只要真正地以「法」去做,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平。雖然,法律嚴酷了卻是治理國家必不可少的手段和工具。

3.秦之法律,過於超前和過於落後兼而有之:今人不能被秦法所蒙蔽

這點有人會納悶兒,要麼超前要麼落後怎麼還兼而有之呢?其根本就在於對於「法」如何考慮。奴隸社會對奴隸的殘忍與秦對法律的嚴苛有著共進現象,使得奴隸們對法有著驚懼;秦對法律的懼怕經過一百多年的時間變成了遵守,又和今人一直倡導的對法的尊重有著共進現象。所以,驚懼、懼怕時間長了的習慣性遵守、尊重法律之間,其實表相上是一樣的。

因此,有人要求學習歷史時要學習秦朝對於法律的尊重,其實就是被上述表相蒙蔽的。

綜上所述,限於篇幅所限,關於國強與民生、公平與不公平的爭論,我們就不再展開了。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朝 的精彩文章:

最偏遠的秦國能統一六國,這三個原因很重要,尤其是第二點
秦朝的寡婦都喜歡做生意,既能愉悅自己,又受政府支持
秦朝名將,第一位無人不識,一位最低調卻給了秦統一天下的本錢
秦始皇死後三年秦朝就滅亡了,當時橫掃六國的軍隊都哪去了?

TAG:秦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