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偏遠的秦國能統一六國,這三個原因很重要,尤其是第二點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大家都知道是秦朝,秦國地處中國的西北方,現在來看是最落後的地方,當時的齊國、楚國等國家經濟發達,商業也出現繁榮景象,百家爭鳴過後更是人才輩出,但是,為什麼後來被一個角落裡的秦國所滅呢?一個本不被人看好的秦國是如何在短短的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呢?其實原因不外乎這幾個。
1、變法圖強
商鞅是一個奇才,他在秦朝實施變法,具體的內容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規範上,這個就不一一贅述。商鞅變法的核心內容就是將秦國變成了一個強國,舊制度被紛紛破除,秦國的經濟快速發展。本來秦國人好鬥,商鞅實行連坐之法,一人內鬥全村受罪。在戰場上也是這樣,一人後退,全隊集體受罰,這就讓秦國的戰鬥力獲得極大的提升。
2、人才集聚
秦國在改革期間,廣納天下人才,商鞅其實就不是秦國人。給人才大量的優惠政策,搶佔了知識高地,秦國畢竟與他東邊的那些國家不同。秦國地處偏遠,本來文化底蘊就少,加之商鞅變法封建制度又破除得更加徹底,秦國對於人才的選用反而相對更加的大膽,不分平民貴族,只要有能力,都能身居高位,自然吸引了更多的人才。人才有了什麼事情辦不成?
3、遠交近攻
這涉及到秦朝的外交策略,秦國在最西邊,其實地理位置在軍事上是相對較好的,敵人都在自己的東邊。秦國在外交策略上採用遠交近攻的戰略。對於鄰國,秦國毫不手軟,攻之而後快。但是對於遠一點的國家,秦就和人結親。這樣,在攻打鄰國的時候,能減少其的支援同時能夾擊鄰國,一舉兩得。這樣的外交戰略也是成功的因素之一。
4、佔盡天時
春秋戰國幾百年,一直在不斷的打仗。傳統的奴隸制經濟不斷被破壞,封建經濟興趣。奴隸主慢慢的演變成了地主,地主和農民成為社會的主要階級。農耕經濟需要強大的一統王朝,時代迫切需要統一,這個時候,秦國剛好到達頂峰階段,可以說是佔盡天時。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秦朝花了幾百年,幾代人的不斷努力終於完成了統一,不過,誰也沒想到的是,盛極一時的統一秦王朝,只短短存在了幾十年,真!是令人唏噓。


※秦朝的寡婦都喜歡做生意,既能愉悅自己,又受政府支持
※秦朝名將,第一位無人不識,一位最低調卻給了秦統一天下的本錢
※秦始皇死後三年秦朝就滅亡了,當時橫掃六國的軍隊都哪去了?
TAG:秦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