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城建造是為了抵禦外敵?現實很諷刺,長城防的其實是自己人

長城建造是為了抵禦外敵?現實很諷刺,長城防的其實是自己人

今天璐璐要給大家說說長城抵禦外敵之外的另一大用處,也是當初建造長城的最初目的,更好的進攻。

說到長城,毫無疑問的是我國的名片,如同巨龍一般盤踞在華夏大地上,在我們心中,這條長城就是為了阻止游牧民族進攻才興建的,在《狼圖騰》一書中甚至說長城就是一道將我們自己圍起來的囚籠,充分的體現了我們的羊性。

不得不承認歷史上長城的確為抵禦游牧民族威脅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我們的先祖建立長城可並非是為了龜縮在城後防守,而出基於進攻的角度才建立的。

首先,我們看看歷朝歷代修建長城的時間節點。趙國,滅掉林胡、中山國後,開始修築長城。燕國,滅掉東胡,奪取遼東後,開始修築長城。秦國,滅掉義渠、稱霸西戎,開始修築長城。

到了統一後的秦朝也是在遠征匈奴佔據河套後,開始修築長城。漢朝是追殺匈奴奪得漠南後,才開始大規模修築長城;

隋朝,驅逐突厥稱霸西域後,開始修築長城;唐朝修築的一些都護府以及堡壘已經走出國門深入到了中亞,而最著名的明長城也是在明朝軍事優勢時,北征北元、韃靼,瓦剌後,才開始大規模修築長城。

有沒有發現,修築長城全是在把最重要的敵人擊退或者征服後才開始修建。中國歷史上修建長城超過5000公里的有3個朝代,分別是秦朝、漢朝和明朝。

而這三個朝代初期,在軍事上對北方少數民族佔有絕對的優勢。修建長城的初始目的,絕對不是單單的為了防禦,事實上,秦皇漢武,包括明初無不是在主動出擊,軍事上取得壓倒優勢時修建長城。

這就要跳出單一因素的思維限制,引入長城的另一個被遺忘的關鍵功能,經濟封鎖。

眾所周知,草原沒有鐵,沒鹽,沒藥材,風吹草低也只能見牛羊,一切戰爭物資基本都得靠貿易和走私,其實在很多中原商人眼裡,生意是沒有國界的,哪裡有價格差。

商人的身影就會出現在哪裡,導致草原上就獲得了很多武器和戰略物資等,等到戰略物資儲備足夠時就可以發動戰爭,南下搶劫了,這其中典型的商人就是晉商集團,他們私下裡和蒙古、後金有著密切的貿易往來,草原得到鐵器就是源於他們之手。

那這樣就會使得中原王朝得軍隊進攻游牧時遇上更大得阻力,於是為了絕對的碾壓北部勢力,為了更好得軍事進攻,限制戰略物資貿易,對敵人經濟封鎖就是重中之重,例如明代初期修建了大量關隘和堡寨,這就給商人留下了很多漏洞可以鑽。

沒有連貫的長城來圍堵商人,政府是很難做到經濟封鎖的。隨著長城的完善和連貫,是終結關內「奸商繞越」行為的大殺器。使得游牧民族得軍事實力被大大的削弱。所以長城的產生是並非一味的防守,而是為了更好的軍事進攻才誕生的產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彩虎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90%以上的武器都要用這個中國貨 美國求別限制出口
歷史上真實的波斯王子 悲催的帝國王子成為大唐將軍
又一個里程碑!中國核潛艇連傳三大喜訊 美新一代核潛艇剛公布就落後
為啥中國海軍的軍艦是白色 而國外軍艦是深灰色?
朝鮮名字是打明朝打出來的 還是朱元璋起的

TAG:迷彩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