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殲11D與蘇聯35戰機比較
最新
10-13
據網上曝料稱國產殲11D戰機在4月29日首飛,編號為D1101。
隨著中國航空工業的「大躍進」,又一款新式戰機出現了。
殲11D是殲11B的升級版,目前從機頭雷達罩大小來看,應該換裝了AESA有源相控陣技術,隨著殲10C、殲11D戰機目前正在測試的AESA雷達,說明在未來AESA要進入了普及階段。
該機光電雷達右置,說明左側有空中加油管。
換裝數字式電傳操縱,殲-11B還是仿製的蘇-27SK模擬電傳操縱系統,殲-11BS才換裝數字式電傳操縱系統,所以殲-11D或換裝了數字式電傳操縱系統繼續測試。
一型主力作戰型號的引進決策往往是軍方在強烈需求牽引下的,綜合考慮相應型號引進成本、國產化程度和技術戰術性能才能做出的。
我們來看中國航空兵對於蘇35戰機是否有裝備需求,而作戰需求與潛在對手息息相關。
目前我國主要的作戰方向,第一是東南沿海,第二是南海,第三是中印邊境;在中國三個潛在戰爭方向上,越南、印度和日本顯然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國家。
更重要的是,引進蘇35彌補了中國五代機服役之前的空白。
如果沒有蘇35,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如何對抗日本未來的42架F-35,印度的國產的蘇-30MKI、T-50等空優型格鬥戰機,這種危機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不容我們等上5年、10年。


TAG:轉角遇見熱氣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