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屋裡的一副對聯

老屋裡的一副對聯

這次回老家,偶然發現房子後面老屋的門口,整齊的蓋了一層瓦片,看得出來是防止雨水流進屋裡面去,才鋪了幾圈。細心呵護這個承載著三代人喜怒哀樂的舊房子,容不得慢慢破損,這麼呵護,不是父親又是誰呢。

我拿起鋤頭,輕輕鏟掉四周已經長起來的野草 ,透過落滿灰塵的玻璃,隱約看到了擺在牆上的那片鏡子。這是記憶中很多人家屋裡擺著的最值錢物件,那時候年紀小,每每看到別人家鋥亮的大鏡子,總是對著它擠眉弄眼,觀看自己的表情,直到被叫走玩耍才罷了。

在鏡子的兩邊和上方,總會有一副對聯,印在同樣質地的鏡框上。雖然剛上小學,但從鏡子的新舊程度和對聯的內容,已經能夠辨別出其年代是否久遠,從而判斷出這個家庭是否富足和貧寒了。

那時候處在文革時代,記不清是二哥家還是四哥家,對聯是「虎據龍盤今勝夕,天翻地覆慨而慷」,諸如此類氣吞山河的壯美詩篇,已深深銘刻在勞苦大眾的心裡,雖然父輩們對這些字不一定都認識,但「為人民服務」和「毛主席萬歲」這些詞句,還是很熟悉的,也許當時的供銷社只能買到革命詩詞的對聯吧。

我家的對聯,卻是與眾不同。那些領袖詩詞,大多是鮮紅的大字,而父親屋裡的對聯,白底黑字,雋永清秀,行草飄逸,十八個字中,有三個是繁體字,分別是「觀」「於」「間」,對於我來說,完全認出這幅對聯的時候,已經是高二時候的事情了。

上聯:得趣在山林以外

下聯:觀人於取捨之間

橫批:喜溢琴堂

在潛意識中,這幅不知出處的對聯,已然成為我的座右銘,尤其是四十歲以後,才體會到真正的人生樂趣,往往存在於市井山林之中,而非金錢權利所能帶來;而看待和評價他人,就應該是有舍有得有褒有貶啊。

後來經過查證,發現這幅對聯來頭之大,簡直不能仰視。在山東曲阜孔廟小南屋的門口,這幅對偶得當,通俗鮮明,但哲理博大,醒世戒人的對聯,才是真正的出處。

想像在和風細雨的初春,知音對坐,輕撫琴弦,脫離於世間嘈雜,靈魂飛翔于山林溪澗,那種不問塵世的恬淡,絕非你我所能體會到的。

而對於凡間眾人,要有普渡眾生的高度,發掘他的優點,容忍他的錯誤,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看人看事均在於取捨之間,延及世間萬物,無非「取捨」二字。

雖然經常路過曲阜,卻沒下車遊覽,今年一定去孔府,一觀真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哈河靜靜的流淌 的精彩文章:

TAG:老哈河靜靜的流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