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光緒帝不愛騎自行車,溥儀卻鍾愛

為何光緒帝不愛騎自行車,溥儀卻鍾愛

在中國,「舶來品」自行車出現的時間不晚於1868年。當時自行車性能尚未完善,不經過長時間的練習,騎車者很難掌握騎行技能。中國的道路狹長、凹凸不平,自行車的優勢不明顯,騎車者多為金髮碧眼的洋人,以傳教士居多。

1896年7月20日,3名英國青年從倫敦出發,騎自行車環遊地球,由印度入中國,經漢口、蕪湖、蘇州等城市,於1897年12月22日抵達上海,耗時520多天,行程14332公里。他們一路風餐露宿,將沿途見聞記錄下來,投往各大報館,賺取旅費。在中國,每到一個城市,都能迎來大批看客。抵滬當天,數百位外國人騎車「為之洗塵」,場面頗為壯觀,「華人觀者如潮」。這一出以自行車為主導的行為藝術,激起了中國人騎車的興趣。隨著道路狀況的改善及自行車的不斷改進,1898年的上海黃浦灘一帶,自行車此往彼來,有如梭織,「華人能御者亦日見其多,輕靈便捷,其行若飛」。以致《申報》發表社論,大膽預言:自行車必將大興於中國。

清朝皇帝中,有兩位與自行車有過親密接觸。一位是熱心西學與變革,對電報、電話、汽車、輪船、電燈、蒸汽機等洋玩意懷有極大興趣的光緒帝,一位是末代皇帝溥儀。

光緒帝的長辮子卷進自行車的後軲轆里,從車上摔了下來。和當時很多中國人一樣,他從此不再學騎自行車了。

不同於早早放棄的光緒帝,末代皇帝溥儀簡直是自行車的鐵杆粉絲。1922年12月,溥儀與婉容大婚,溥佳特意贈予他一輛自行車作為新婚禮物。「因他從未騎過自行車,看了十分高興,就開始練習起來。

1923年夏,紫禁城一場大火將建福宮及其附近的靜怡軒、延春閣、積翠亭、凝輝樓等全部燒完。清理完畢後,溥儀索性在那開了一個運動場,每天打網球,練自行車。他還特以每月100元的工資,聘請「飛車小李三」教他騎車技能。

溥儀愛騎車,自然也特別愛買車,尤其是外國的大牌車。他曾命遜清皇室內務府不惜從鹽業銀行貸款,購買各式名車,有英國的美人牌、雙槍牌、三槍牌、帽牌車;德國的藍牌車;法國的雁牌車等。車買來後,玩膩了,就賞賜給親屬或隨侍的人。他經常使用的20多輛自行車,都存放在御花園的絳雪軒。至今故宮博物院還收藏有溥儀、婉容曾使用過的一輛英國三槍牌自行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旭閑自媒體 的精彩文章:

李克農在反諜戰中完美布局,還往膳食負責人身上扣上貪污罪名
蔣介石產生原子彈計劃後,命令戴笠暗中調查,可惜事與願違
抗戰勝利前,日本向中國移民33萬人,侵略本質掩蓋不了
為何張學良與紅軍達成停戰協定,又是如何走向抗日
張學良這次打敗仗後,激起民憤,只好請求辭職

TAG:張旭閑自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