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漢憤青富豪楊王孫一生瀟洒,死後卻給兒子出道難題要裸葬

西漢憤青富豪楊王孫一生瀟洒,死後卻給兒子出道難題要裸葬

楊王孫是漢武帝時代的人。家裡有上千金的財產,生活得很講究。唐代史學家劉知幾說考察其一生行跡,除了做了一件事,並無特殊功績,實為狂狷之徒,而班固修《漢書》時偏偏把他與敢於直諫的大臣朱雲放在一起,不是顯得很不像話嗎?這個人就是生活在漢武帝時期的楊王孫,他幹了一件無論在當時還是後世都稱得上驚世駭俗的事——裸葬。

一生優渥的楊王孫,等到病危時,卻給兒子留下遺囑,說:「我想光著身子入土,以便回到我本來的樣子中去。一定不要違背我的想法。我死後做一隻口袋裝入我的屍體,墓穴挖到地下七尺,把口袋放下去後,從腳下把口袋褪下來,讓我的身體直接和土接觸。」他兒子想沉默不答應,但又難以廢棄父親的命令;想聽父親的,又於心不忍。

兒子感到十分為難。要知道,漢代人普遍認為,人死後會像生前一樣生活,因此「事死如事生」,生前的主要用品都會做成冥器進行陪葬,以免在陰間因缺少器物而無法生活。這麼徹底地搞裸葬還真是聞所未聞。拒不執行吧,怕違背父親的遺願;照辦吧,心裡又有所不忍。左右為難之際,兒子想到了父親的好友祁侯,便讓他勸勸父親。

祁侯給楊王孫寫了一封信,大意是:聽說你要實行裸葬,這萬萬使不得。若死者無知無覺也就罷了,若有知覺,豈非要裸體與先人相見?何況《孝經》上說過,人死後要有棺槨和衣服,這是聖人遺留下來的制度呀,怎好違背?希望您三思而行。

楊王孫回信解釋了自己的想法:古代的聖王遵循人情,給人們制定了葬禮,如今世人卻逾越了,大搞厚葬。我提出裸葬,正是要矯正社會上厚葬的風氣呀。厚葬本就無益於死者,而俗人卻競相攀比,為之耗盡錢財,卻不知道最後全部腐朽於地下。或者,今天埋葬,明天就被人挖掘,這與曝屍於野又有什麼區別呢?況且,死是生的結束,是萬物的歸宿,是物質各自返回到它的本原。我聽說,人死之後,精神脫離肉體到天上,而屍體形骸歸於地,各歸其所,屍體又有什麼知覺呢?如今,人死之後,大肆鋪張搞厚葬,用絹帛包裹屍體,用棺槨隔開泥土,肢體被纏繞束縛,口含玉石難以腐化,如此種種,使歸宿難以到達,變化無法進行……

楊王孫一番言辭,把祁侯說得心服口服,其子也沒辦法。最終,楊王孫還是裸葬了事。

也許有人說,楊王孫搞裸葬,是因為家裡貧窮,拿不出錢進行厚葬,或是害怕浪費錢財,連累子孫吧。實際上,楊王孫是個富豪,生活得相當滋潤,他喜好黃老之術,之所以堅持裸葬,是因為「不加功於亡用,不損財於亡謂」。難怪班固在寫《漢書》時,不忘為楊王孫濃墨重彩地記上一筆。

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地區、不少人在身後事上不惜大做文章,楊王孫的做法是不是給人一種有益的啟示呢?

祁侯不好再說什麼,只有同意他的觀點。

王孫死後,就光著身子被埋葬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初的記憶 的精彩文章:

劉邦麾下有一支美女特戰隊,個個都願為他擋刀避箭
三姓家奴呂布為人不恥,有人一生十叛舊主卻被稱英雄
36年前,一所中專也敢叫「大學」
郭德綱說他想讓誰紅誰就紅,底氣何來:扒一扒他是怎麼紅的
中國歷史上最惡毒妃子排行榜

TAG:最初的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