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布袋戲:三大牛逼之處至今無可匹敵

布袋戲:三大牛逼之處至今無可匹敵

布袋戲是最具有閩南特色的民間藝術之一。

它的歷史十分悠久,始於晉朝,也就是魏蜀吳仨哥們打來打去的三國時代後,被司馬老賊撿漏創立的朝代。所以,布袋戲的劇本很喜歡取材於三國。

先來看看它的畫風:

布袋戲,其實就是用木料和布織成中空的戲偶,人的手指套入,通過手的動作帶動人物,加上配音、口技、樂器等完成的戲劇表演。

在傳統的生、旦、凈、末、丑五個行當以外,布袋戲還增加了 「雜」 這個行當,就是把不能歸到前面五個行當的給歸進來,主要成分就是孫悟空、牛魔王之類的妖魔鬼怪。這是布袋戲的一大特色。

布袋戲有三個最牛逼的地方,至今沒有其他藝術形式可以超越。

一人完成所有配音

布袋戲檯面上只有戲偶,會說話就變成鬼了,所以需要有人配音。

一場布袋戲下來,至少有十幾個角色,跨越了不同性別、幾十歲的年齡、六大行當、不同性格特點。然而,傳統布袋戲中配音演員只能有一個人。也就是說,同一場表演下來,所有戲偶說的話都出自同一個人的口,稱之為口白。

就!問!還!有!誰!

這個傳統對表演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每一個口白藝術家,都是一個演出團體的核心人物。要成為出色的口白表演者,需要有一定天賦和長時間的訓練,在今天的社會讓很多年輕人望而卻步。這導致了這項藝術門檻很高,傳承困難。

人偶製作極度精細

布袋戲對使用的戲偶製作要求高到令人髮指,基本上可以做到看了戲偶,就知道人是什麼性格,表情神態的刻畫極度精細。服裝也十分精緻,全部採用手工製作,採用傳統功法,精美華麗,質量上乘。

有圖有真相:

話說布袋戲偶有十三道製作工序,全部手工完成,少一個工序都不好意思拿上台表演:選材、雕刻、磨平、打土底、刷白底、貼棉紙、調五色、上彩、勾畫臉譜、蓋臘、扎髯結髮、連接布袋、穿戴外衣帽巾。

傳統的戲偶服裝是延續了明、清兩朝風格的,也是全部手工綉制,在做工、刺繡、裝飾上皆極為考究。

台灣混得最好的戲劇藝術

在傳統戲曲藝術普遍衰落的今天,台灣也不例外,基本上都不行了。

但在這遍野哀鴻中有一朵璀璨的奇葩,沒錯,就是布袋戲。

台灣人民神奇地把布袋戲融入了動漫元素,創造了一大批時尚又騷氣的新形象。如下好幾圖所示:

台灣人民還為布袋戲創作、拍攝了系列電視劇《霹靂布袋戲》,從1988年拍到現在還未完結,已經拍了2000多集,在台灣的受歡迎程度絲毫不亞於火影忍者、七龍珠之類的小日本動漫。

在電視劇中,布袋戲保留了戲偶精湛的製作工藝,以及僅一人配音的傳統,同時對工藝和表演形式進行了大量的改良和創新。

比如說,在操作上,為了拍一場主角渡河的戲,演員在水下操作戲偶,這在之前布袋戲的七尺舞台上根本不可能完成。在工藝上,將原本不能自由活動的手指和雙腿解放了出來,可以完成蘭花指、劈叉、腿咚等各種高端大氣的動作。在布景上,更是引用了各種高科技手法,使得整個舞台十分絢爛多彩。

布袋戲是閩南土生土長的民間藝術,三大牛逼之處至今無人能敵。有機會的話,記得支持布袋戲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與職場 的精彩文章:

TAG:創業與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