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7大經典項目解讀,為何稱他建築界畢加索?

7大經典項目解讀,為何稱他建築界畢加索?

PART1:紀錄片《Sketches of Frank Gehry》

PART2:弗蘭克·蓋里7大經典項目解讀

PROJECT1:維特拉傢具博物館

Vitra Design Museum

維特拉傢具博物館由弗蘭克·蓋里在1987年主持設計

並於1989年10月竣工

展覽面積共740平方米

該館主要用於收藏並展示19世紀以來的

2000餘件不同時期和不同風格的椅子

以及其他傢具等設計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

在2004年維特拉傢具公司從原先商業客戶的辦公類傢具

開始向個體客戶的居住傢具市場拓展

這一市場的拓展帶來了大量經典的、再版的

甚至一些後現代風格的設計作品

而為這些作品展陳所需的室內空間在維特拉廠區卻處於匱乏的狀態

於是公司在廠區北部原先的一塊預留建設場地

為新的「居家系列」傢具設計建造一個新的博物館

該館則由赫爾佐格與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設計

(將在後續赫爾佐格&德梅隆專篇中進行介紹,本文就不展開了)

蓋里設計的這座博物館從遠處看去

就象是置於自然風景中的

一個經過藝術家精心製作的雕塑

人們從各個角度均可欣賞到它那優雅的姿態

博物館作為藝術和文化活動的中心

必須具有良好的藝術形象

其外部形象與內部空間應給人帶來視覺上的震憾

同時它還需要能確切表達出它的內涵

即具有豐富的象徵意義

正是基於這一點

蓋里以其獨特的設計手法

用幾何形體和自然光線塑造了一個新穎獨持

充滿動感、複雜多變、相互穿插而又相互扭曲的「建築雕塑」

它打破了人們對傳統建築中內外空間的認知

維特拉傢具博物館被塑造成了帶有鮮明蓋里風格的建築

它也成為維特拉廠區內醒目的標識

蓋里在設計中著力去表現建築的營建和製造活動的過程

並使外部複雜的形體對應其內部不同的使用功能

「形式服從功能」在維持拉傢具博物館得到了充分、甚至誇張的體現

博物館的外觀為形狀各異的體塊

其內部是展室、坡道、樓梯、入口以及天窗等

蓋里將這些建築構件作為極其重要的造型元素

完全暴露並加以表現,讓人感知

另一方面

蓋里又創造出令人興奮著迷、啟人心智

並符合使用功能的室內空間

維特拉傢具博物館的從外部空間到內部的轉換並不明晰

室內看上去並沒有精心的構造

似乎僅僅為外部形體塑造的偶然結果

然而對外封閉、單一材料的白色牆面所圍繞的展示空間

以及儘可能的簡單、沒有多餘繁雜裝飾的室內設計

恰恰為所要展示的傢具提供了一個合適的背景

博物館外露的建築構件在創造建築雕塑感的同時

也為室內創造了不同特質的動態空間形式

以天窗為例,自然光線從不同形狀的天窗泄下

通過反射和漫射成為柔和並富於變幻的光線

從上至下,從外到內

使建築物的內部產生一個迷人的、充滿情趣的空間

在這個空間里,人們既可以很自然地觀察各個展品

又可以對建築構成的空間及其光影效果產生令人興奮的感性經歷

蓋里試圖從現在的世界中提取素材

將現成的世界作為設計的源泉

並按照他自己的理解, 重新塑造一個他所認識的真實世界

他改變了有封閉特徵的建築中所有的點

使建築中那種固定的、封閉的和可預見的性質被改沒了

呈現出建築形體的錯位和扭曲

PROJECT2:布拉格 跳舞的房子

Dancing House in Prague

1992年,蓋里的一座驚世駭俗的跳舞的房子在布拉格誕生

蓋里給大樓取了個特別浪漫的名字

"Frend and Ginger"

即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美國紅極一時的

踢踏舞電影明星搭檔 弗倫德 和 金傑

他試圖重新打破布拉格的寧靜

在二戰期間,美軍曾經誤以為這裡是德國的德累斯頓

而炸毀了原址上的古建築

從此一石激起千層浪,風波不斷

多年之後,蓋里別出心裁的設計又在這個地方出現了

它被人們認為是美國人拋下的另外一顆炸彈

一座建築舞動了全城

對捷克人的心靈產生的衝擊遠遠大於在視覺上的衝擊

當塵埃落定之後,時間成為衡量一切的最好標準

抹去了偏見,人們開始發現這座建築愈發可愛

它俏皮扭曲的姿態給布拉格帶來了新鮮的活力

在弗蘭克·蓋里來到歷史悠久的布拉格之前

整座城市籠罩在巴洛克和哥特式建築之中

古香古色,異常的靜謐

這一座建築舞動全城

如同它的名字「Frend and Ginger」

如果你細細品味,會發現跳舞的房子左邊是一幢玻璃樓

那就是舞后Ginger

而右邊的白樓當然是他的舞伴Frend

樓頂的半球形玻璃餐廳儼然是他的禮帽

在四層樓處有一個顯眼的陽台

宛若是Frend摟著Ginger的那隻手

取名「布拉格的珍珠」

一座赫赫有名的法式餐廳就位於房子頂樓

從餐廳頂樓可以遠眺皇宮和大教堂

夜幕低垂時

皇宮的燈光和河上流動的燈影曖昧相約

道不盡戀戀風情

PROJECT3:杜塞爾多夫新海關大樓

Neuer Zollhof in Düsseldorf

弗蘭克·蓋里為舊港改造設計的新海關大樓

和布拉格的「弗倫德&金傑」類似

這裡有三座跳舞的房子

尤其吸引人眼前的是中間那棟金屬外皮的大樓

除了蓋里,媒體港還雲集了一大批當代活躍的建築師作品

比如建築師Horst H.Baumann

斯蒂文·霍爾、David Chipperfield等

蓋里設計的新海關大樓坐擁南岸最開闊的水域

—視野不受對面駁岸的干擾

白色膩子粉和紅色磚塊外牆的兩棟獨立樓群分別由九個模塊組成

中間夾著一棟較矮的金屬外牆大樓

在視覺上十分扭曲變形

蓋里在70年代初開始對最廉價的工業建築材料感興趣

比如鐵絲網籠(聖塔莫妮卡住宅)

鐵皮板(杜塞爾多夫新海關大樓)等

也有例外,從前蘇聯以低價購買的金屬鈦就不算便宜(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

他認為這些材料因為長期被使用在工業建築中

特別是倉庫、工地等臨時性的工程建築上

造成了人們對它們的漠視

蓋里的建築表示了對這些建築材料的另眼相看

將同樣的材料用在不同的場所而產生了截然不同的價值

這其實是一個觀念問題

材料本身的高低之分

就如同「倉鼠」與「廁鼠」的高低之別

其角色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可以轉換的

上個世紀70年代後期

由哲學家賈克·德里拉(Jacques Derrida)

提出的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

即對結構主義(Construction)的分解

其本質就是質疑這種代表絕對的

"高"與"低」、"白"與"黑"的二元主義

PROJECT4:畢爾巴鄂 古根海姆博物館

The Guggenheim Museum in Bilbao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有過「一幢建築拯救一座城市」的神話

那麼,這個神話就發生在西班牙的北方城市畢爾巴鄂

1997年,當一幢驚世駭俗的建築落成在內維隆河畔時

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範圍的詫異目光

這就是古根海姆博物館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

蓋里在1991年開始設計,博物館1997年落成開幕

這座博物館成為了蓋里的代表作

也可以說是解構主義建築的代表作

博物館選址:

位於城市門戶之地,舊城區邊緣,內維隆河南岸

與鄰近的美術館、德烏斯託大學及阿麗亞加歌劇院共同組成文化中心

建築總面積:2.4萬平方米

一進門便是一個300平米的高大門廳

用於舉行招待會和安放永久性藝術品

展廳分三層,採光良好

周圍是餐廳、咖啡廳、商店等附屬設施

此外還有一個350座的會議廳

用來放映電影或進行報告會

整個建築由一群外覆鈦合金板的不規則雙曲面體量組合而成

其形式與人類建築的既往實踐完全不同

超離任何習慣的建築經驗之外

在蓋里魔術般的指揮下

建築,這一章已凝固了數千年的樂曲又重新流動了起來

奏出令人嘆為觀止的音律

從內維隆河北岸眺望城市

博物館是最醒目的第一層濱水景觀

面對如此重要而富於挑戰性的地段

蓋里給出了一個迄今為止建築史上最大膽的解答

在鄰水的北側

蓋里以較長的橫向波動的三層展廳

來呼應河水的水平流動感及較大的尺度關係

因為北向逆光的原因

建築的主立面終日將處於陰影中

蓋里聰明地將建築表皮處理成向各個方向彎曲的雙曲面

這樣,隨著日光入射角的變化

建築的各個表面都會產生不斷變動的光影效果

避免了大尺度建築在北向的沉悶感

蓋里為解決高架橋與其下的博物館建築衝突的問題

將建築穿越高架路下部

並在橋的另一端設計了一座高塔

使建築對高架橋形成抱攬、涵納之勢

進而與城市融為一體

以高架路為紐帶

蓋里將這棟建築沛然莫御的旺盛生命活力

輻射入城市的深處

在南側主入口處

由於與19世紀的舊區建築只有一街之隔

故採取打碎建築體量過渡尺度的方法與之協調

博物館的吸引人之處在於它的外形設計

從外表看,與其說它是個建築物

不如說是件抽象派的藝術品

它由數個不規則的流線型多面體組成

上面覆蓋著3.3萬片鈦金屬片

在光照下熠熠發光,與波光鱗鱗的河水相映成趣

儘管建築本身是個耗用了5000噸鋼材的龐然大物

但由於造型飄逸,色彩明快

它絲毫不給人沉重感

這座雕塑般的巨大建築從表面上看有點令人眼花繚亂

因為它是由一系列建築碎塊拼鑲而成

這些碎塊有的是規則的石建築

有的則是覆以鈦鋼和大型玻璃牆的弧形體

然而整個建築並不是毫無章法

事實上它是繞著一個中心軸旋轉成形的

這個中心軸是一個扣著金屬穹頂的空曠的中庭

光線可以透過玻璃牆照進來

整個建築是由多個不同形態的個體組合而成

而這些個體單元都對應一個主要的房間

這個房間就被稱為「單一空間」

在古根海姆博物館中

蓋里就依照他的想法

把每塊功能都分成一個獨立的部分

最後通過中心的中庭把它們匯聚起來

博物館的室內設計極為精彩

尤其是入口處的中庭設計

被蓋里稱為「將帽子扔向空中的一聲歡呼」

它創造出以往任何方正空間都不具備的

打破簡單幾何秩序性的強悍衝擊力

曲面層疊起伏、奔湧向上,光影傾瀉而下,直透人心

使人目不暇接,百不能指其一

在此中庭下,人們被調動起全部參與藝術狂歡的心理準備

踏上與庸常經驗告別的渡口

這個中庭可以說是整個建築的中心

所有的零散體塊最後都彙集於此

中庭內樓梯、電梯的外表被包裝成平面、折面、曲面

透明與不透明的包裝材料在這裡交替使用

形成虛虛實實現代雕塑的效果

僅僅通過二維圖紙已經很難描繪

如此複雜而又精美的空間了

但是可以看出蓋里是個極富想像力的建築師

因為這樣複雜的空間處理並非常人所能控制

從平面上可以看出,即使是再不規則的輪廓

其展廳部分也是十分規整的矩形平面

陳列空間作為觀賞展品的地方

其造型不應過於複雜花哨

這樣會分散觀者的注意力

因此蓋里採用了較為簡單的形態作為展廳的形體設計

而這樣處理反而使得展廳和其他空間產生了強烈對比

讓人穿行其中有著截然不同的體驗

內部空間豐富的層次使室內光線如同幻境一般

蓋里很善於利用不同體塊間形成的縫隙作為天光的採光口

形成溫和卻形態各異的光線

傍晚的古根海姆博物館

在畢爾巴鄂的夜景中熠熠生輝

大片的金屬牆面折射著城市中的光芒

倒印在內維隆河之上

有人在參觀過古根海姆博物館之後

說它的造型像一朵盛開的花朵

也有人說像一隻遊動的魚

對於此,蓋里並沒有表示自己的觀點

PROJECT5:迪斯尼音樂廳

Walt Disney Concert Hall

沃特·迪斯尼音樂廳位於美國加州洛杉磯

是洛杉磯音樂中心的第四座建物

主廳可容納2265席,還有266個座位的羅伊·迪斯尼劇院

以及百餘座位的小劇場

其獨特的外觀,使其成為洛杉磯市中心南方大道上的重要地標

迪斯尼音樂廳落成於2003年10月23日

其造型具有解構主義建築的重要特徵

以及強烈的蓋里金屬片狀屋頂風格

此音樂廳的提案來自於沃特·迪斯尼的遺孀莉莉安

她宣布捐出5千萬美金建造一座以沃特·迪斯尼為名的音樂廳

並要具有最佳的音響效果

以及一個莉莉安喜歡的花園

弗蘭克·蓋里在1991年完成了設計圖後

獲得莉莉安的青睞,建造工程於1992年展開

然而工程前期

在興建音樂廳地下停車場部分就大幅超出預算

停車場在1996年建好時,已花費9千萬到1億1千萬美金

導致洛杉磯縣議會須賣掉政府債券來彌補不足

工程進度的調配與其預算用料的拿捏

都引起不少爭議

地上建物也遲遲無法開工

幸而前洛杉磯市長理察·雷登與加州慈善家艾里·博洛特展開募款活動

地上建物才能在1999年的12月開工建造

2003年此音樂廳落成時

包括地下停車場,造價已累計到2億7千4百萬美金

其中由迪斯尼家族捐款有8仟450萬美金

迪斯尼公司捐款2仟5百萬美金

相較於洛杉磯音樂中心的其他三棟建物

(於1960年代建造,造價約3千5百萬美金)

迪斯尼音樂廳可說是洛杉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音樂廳建物

迪斯尼音樂廳落成後

由於片狀屋頂的反射光引起周邊居民困擾

還產生了一些修正的額外費用

這些凹凸的拋光不鏽鋼板,如同大面的鏡子般

在日照強烈時,會反射炙熱的陽光到周邊的公寓里

以至這些居民的空調費用爆增

且被反射到的街上

行人經過也都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熱

經測量後,路邊溫度可達60℃的高溫

該音樂廳的售票員也表示

曾多次看到對面街上有施工用警告三角椎

受不了高熱而融化

亦發現有垃圾桶產生自燃現象

諸多的抱怨使得音樂廳不得不再花一筆錢

透過電腦分析,將容易折射光線到人們活動區域的幾片屋頂

使用噴砂的方式將其亮度減低

以避免同樣的問題再次發生

從平面上看,音樂廳的各個區域

也像是被拆分後再重組在一起

演奏大廳是一個近似馬鞍的形狀

更衣區形狀較為規整

排練區為了反射房間內的聲音而呈現出不規則的牆面

而化妝間則是布置在半個梭形區域內

音樂廳的內部空間如同它的外表所展現的一樣極為複雜

每一個剖面展現出來的空間都異常豐富

特別是演奏大廳內的空間變化及後期裝修所形成的裝飾面

讓所有置身其中的人們都驚嘆不已

一旦走到音樂廳的面前

你的視域就被無數建築符號佔據

每一個角度都看到不同的塊狀立面組合

從來不會出現重複的構圖

這麼豐富的建築體量和立面

幾乎很少有其他的建築可以超越

音樂廳內部空間極為豐富

不僅有不同形體、材質的相互穿插

更是難以找到一面垂直的牆體

無論牆、柱、天窗還是穹頂

全都是斜線或弧形走線

給人妙不可言的觀感

演奏大廳可容納2265名聽眾

蓋里運用豐富的波浪線條設計了天花板

並營造出一個華麗的環形音樂殿堂

廳內沒有陽台式包廂,全部採用階梯式環形座位

坐在任何位置都不會有被遮擋視線的感覺

音樂廳的另一設計亮點是

在舞台背後設計了一個12米高的巨型落地窗供自然採光

白天的音樂會則如同在露天舉行

窗外的行人過客也可駐足欣賞音樂廳內的演奏

室內室外融為一體

此設計在當時絕無僅有

PROJECT6:紐約比克曼大廈

Beekman Tower , New York

位於紐約的比克曼大廈是弗蘭克·蓋里設計的摩天公寓大樓

這在蓋里的整個設計生涯是較少見的項目類型

建築總面積為110萬平方英尺

帶有蓋里標誌性的玻璃和褶皺的不鏽鋼外覆面特徵

底部是一座6層高的石質墩座

容納了一座公立學校、新的公共開放空間

和為附近的紐約市立醫院準備的流動醫療中心

比克曼大廈不鏽鋼外立面呈現出宜人的波狀結構

這一切要歸功於其錯落有致的單元結構所形成的外觀

外部曲線直抵不規則地面

該建築可以看到蓋里經典的流線造型

鋼鐵外殼好似幕布一般垂下,充滿了褶皺感

這也正是所謂的「白金貼面的高迪,巴洛克風格」

外牆的褶皺不僅僅有裝飾效果

對於內部採光而言

這些褶皺在每一個部分都創造出一系列的間隔效果

內牆和有夢幻般波紋的外牆互相呼應

這座具有不鏽鋼外表的大廈

有一個獨立的車輛通道

可以讓人們直接進入這座外貌酷似好萊塢大片《鋼鐵俠》的建築

有評論者認為這恰好說明

摩天大樓這種龐然大物至今仍沒有讓紐約感到審美疲勞

儘管從遠處看各層外觀幾無差別

但大廈每一層都有其獨特之處,絕無雷同

大樓的主體形狀並不出奇

經典的T型構架和銳利的轉角

讓這座建築有著出人意料的厚重感

隨著樓層升高,它的形狀會稍稍退後

漸次打破直線輪廓,好似一疊堆得高高的玩具積木

樓的形狀隨著每一次脫離直線的間隙

都會有些流線型的變化

給人一種整個結構缺乏平衡的感覺

為了催生出這個最終方案

蓋里在紐約的四季酒店訂了一個房間

日復一日地在房間里看著窗外的紐約天際線

「我嘗試了不下幾十種方案

從嚴謹的到性感的都試過

最後才決定使用現在這個方案

四面都用一系列不規則的、柔軟的褶皺產生蝕刻的效果」

蓋里這樣說道

比克曼大廈的外立面並非這棟建築唯一迷人、奇特之處

它還呈現出一種獨特的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共存的形態

—大樓最底下的6層正在修建一所公立小學

紐約的教育官員和這座大樓的開發商達成協議

要在大樓的最底下5層修建一個公立小學

這5層也已經被紐約教育局從開發商手中買了下來

並保持著公立小學一貫的簡樸紅磚造型

此外,大樓本身還包括零售空間

附近紐約市中心醫院的辦公場所及各種不同規格的公寓

PROJECT7:紐約曼哈頓 IAC總部大廈

The headquarters of IAC in Manhattan , New York

美國互聯網巨頭IAC公司於2006年選址紐約曼哈頓西區

興建其總部大樓

並由蓋里來主持設計

大樓的外牆為白色

蓋里別出心裁

把每一層的外圍都設計得與一般大廈不同

一般大廈外牆是平的

但這座大樓的外牆卻呈延綿起伏狀

故從街外看整座大樓呈波浪型

IAC公司辦公大樓是弗蘭克·蓋里在曼哈頓的第一個建築

這座大樓彰顯了許多蓋里的個人風格

底部有幾個扭曲的塔樓像蜂巢一樣結合在一起

在此之上,是另一組直徑相對較小的塔樓

整座大樓看上去就像是迎風的船帆

塔樓由傾斜的牆面、斜柱與不規則的空間構成

這個獨特的設計可容納多變的結構配置與開放式辦公空間

而簡潔、流動性的造型為曼哈頓的城市天際線

增添了一抹飄逸的色彩

建築形體依然是具有雕塑性體量

猶如乘風破浪的船隻,又像是冰山一角

對比其他的作品,這個形體還是內斂了很多

特別出彩的是玻璃幕牆的處理

每一層都是從透明玻璃到90%圓點彩釉玻璃的過渡(fritted glass)

靠近樓板的地方彩釉玻璃自然的遮擋了後面的結構

又不影響辦公室的自然採光

一舉二得

這個9層的辦公樓大約一共用了1437塊玻璃

其中有1349塊是不同形狀或者不同角度的

白天建築看起來是乳白色不透明的體量

晚上在室內燈光的照射下

建築變成了透明的燈籠

這樣的建築形體當然不可能形成很規則的辦公空間了

所以室內是開放的工作台

小隔間辦公和會議室的靈活組合

倒也適合網路公司靈活自由的工作氛圍

IAC總部大廈2007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成世界十大建築奇蹟之一

弗蘭克·蓋里

Frank Gehr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輕芒APP 的精彩文章:

馬丁·斯科塞斯炮轟評分網站,為《母親!》正名
拿什麼來拯救你,抖森的髮際線
這個如鬼怪大叔般溫柔的城市 有一座堪稱「丸美」的美術館
外溫馨,內敞亮,一間由倉庫改造的小家

TAG:輕芒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