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防癌︱三個關鍵詞!幫您有效預防大腸癌!
有證據顯示,在癌症病人中,約有40%的病人因飲食不當而引發,這其中就包括大腸癌。其中,高動物脂肪飲食是導致大腸癌的高度危險因素,而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能顯著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同時應重視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入。
近來很多調查表明,伴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大腸癌的發病率正在悄悄增高。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飲食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有證據顯示,在癌症病人中,約有 40%的病人因飲食不當而引發,這其中就包括大腸癌。
飲食不當的突出特點是熱量、動物脂肪和膽固醇等攝入過多,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等明顯缺乏,以及在高熱量攝入同時伴隨運動過少等。這裡我們給您有針對性地講述預防大腸癌的三個「關鍵詞」:
1、動物脂肪
無論國際上的研究,還是我國的數據均發現,高動物脂肪飲食是導致大腸癌的高度危險因素。
其原因可能包括:
(1)諸多致癌物質為脂溶性,即可溶解於脂肪中。因此,從飲食中攝入的動物脂肪越多,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質的危險性就越大。
(2)高脂肪飲食可增加腸道內膽汁酸的分泌,後者對腸道粘膜有潛在的刺激和損害。如果長期處在這種刺激和損害中,可能誘發腫瘤細胞的產生,導致大腸癌。
GIF/1K
飲食建議:
(1)少吃或不吃富含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食物,其中包括:豬油、牛油、雞油、羊油、 肥肉、動物內臟、魚子、魷魚、墨魚、雞蛋黃,以及棕櫚油和椰子油等。
(2)植物油(包括花生油、豆油、芝麻油、菜籽油等)限制在每人每日 20-30 克左右(約合 2~3 湯匙)。
(3)不吃或少吃油炸、油煎的食品。
(4)適量食用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欖油、金槍魚等。
(5)在烹調過程中,避免將動物性食品和植物油過度加熱(包括烹調溫度過高及加熱時間過長)。
2、膳食纖維
眾多的證據表明,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能顯著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其原因可能是膳食纖維有較強的吸水性,可增加糞便的體積,使糞便成形,利於排便。這樣可縮短糞便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減少致癌物質與腸壁的接觸,降低腸道中致癌物質的濃度,從而減少發生大腸癌的危險。
此外,有研究表明,增加可溶性膳食纖維的攝入,還可能減少動物性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腸癌發病的機會。
GIF/1K
飲食建議:
(1)每日補充膳食纖維 30 克。
(2)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魔芋、大豆及其製品、新鮮蔬菜和水果、藻類等。
(3)在維持主食量不變的前提下,用部分粗糧替代細糧。
3、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諸多的科學研究均表明,維生素 A、β-胡蘿蔔素、維生素 C、維生素 E、微量元素硒等,在預防惡性腫瘤方面有潛在的作用。
飲食建議:
(1) 注意補充新鮮蔬菜和水果,特別是胡蘿蔔、油菜、柿子椒、西紅柿、苦瓜、橙子、柑桔、西瓜、草莓等,用以補充胡蘿蔔素和維生素 C。
GIF/1K
(2)適量食用核桃、花生、奶製品、瘦肉、海產品等,補充維生素 E。
(3)注意攝取麥芽、魚類、蘑菇等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
(4)如果因各種原因,難以保證上述食物的攝入,可適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合劑。
除上述三點外,在飲食上還應注意:
(1)食物要多樣化,單一的食物模式難以滿足人體對多種營養素的需要。
(2)食物要講究天然與新鮮,不吃霉變、煙熏、烘烤、腌制、過燙的食物。
GIF/2K
(3)如飲酒,要適量,不飲用烈性酒。
(4)不飲用濃咖啡和濃茶。
(5)適量選用目前被認為有潛在抗癌作用的食物,包括:香菇、洋蔥、大蒜、獼猴桃、蘆筍等。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
於康教授
「吃好每天三頓飯」是著名臨床營養學家、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於康教授主持的權威健康科普平台,歡迎關注!


※經常腹痛當心大腸癌!年輕白領後悔沒早做這些檢查
※出現這10個癥狀,趕緊去醫院檢查別僥倖,大腸癌十有八九找上你了
※什麼豆漿助於糖尿病初期患者控制血糖,降低大腸癌的發生概率呢
※大腸癌早篩查 這6類人都是大腸癌高危人群
※大腸癌患者化療期間護理注意事項
TAG:大腸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