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頸椎分七段,每段不好都會產生不同的疾病——原來這麼多病都跟頸椎相關

頸椎分七段,每段不好都會產生不同的疾病——原來這麼多病都跟頸椎相關

有約君說

大家可能都知道頸椎病會引起肩頸痛、頭暈、頭痛,但可能鮮有人知道,頸椎出了問題,還會引起眨眼、斜視、盲視、眼花、耳聾、耳鳴、高血壓,甚至還會導致濕疹、痘疹、粉刺、痤瘡、咳嗽等疾病。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胥海斌提醒,一個人的頸椎,自上而下,一共分七段,每一段頸椎出現問題,都會導致各種相關疾病。只有查明原因,對症治療,才能解決問題。胥海斌介紹,通過「骨筋脈」三聯療法等治療方法,通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因為各段頸椎錯位而引起的各種癥狀。

第一頸椎(寰椎)

典型癥狀:頭暈、眩暈、偏頭痛

專家解剖:

胥海斌介紹,寰椎即第一頸椎,直接與枕骨相連,沒有椎體和棘突,由前後弓和側塊組成。因為像個「環」一樣,所以叫寰椎。寰椎下關節凹和樞椎上關節突構成了寰樞關節。頸椎的旋轉約50%由寰樞關節提供。

易致疾病:

寰椎主要關聯頭、耳、鼻、喉、臉等,一旦發生錯位,最容易導致頭暈、眩暈、偏頭痛,此外,還有失眠、嗜睡、健忘、倦怠、精神恍惚、癲癇、搖頭、眼冒金星、眼花、心動過速、痛風、面癱、腦震蕩後遺症、腦供血不足、美尼爾氏症、性功能減退。

典型病例:

今年40歲的陳女士是一名房產中介,兩年前出現無明顯誘因的反覆頭暈,曾輾轉在其他醫院的耳鼻喉科、神經內科門診就診,都未得到明顯改善。到了後來,她頭暈癥狀加重,尤其是轉頭時癥狀更明顯,甚至出現了噁心嘔吐、視物模糊,無法正常上班。兩個月前,她來到胥海斌的診室求診。經問診和查體,胥海斌懷疑為寰樞關節的問題。果然,頸椎片提示,她的樞椎齒突距寰椎兩側塊間距不等寬,齒狀突向右移位。胥海斌介紹,通過「骨筋脈」三聯療法治療兩個療程之後,陳女士頭暈癥狀改善,並恢復了工作。

專家析因:

胥海斌分析,頭暈是椎動脈型頸椎病的常見癥狀之一,患者因頸部的伸展或旋轉導致體位改變而誘發眩暈癥狀。當寰樞關節錯位時,其椎動脈活動空間減少,頭部轉動時常因牽拉而使血管發生壓迫,進而影響頭部的血流供應。另一方面,寰樞椎關節的病變刺激頸交感神經,又會引起椎動脈痙攣,因而患者出現反覆眩暈,甚至噁心嘔吐。

第二頸椎(樞椎)

典型癥狀:眨眼、斜視、盲視、眼花、耳聾、耳鳴

專家解剖:

第二頸椎又稱樞椎,其椎體有一個向上的齒突,齒突在發生上原是寰椎椎體的一部分,後脫離寰椎而同樞椎椎體融合而成。樞椎的棘突寬大且分叉,橫突較小且朝下,第二頸神經從關節後方通過。

易致疾病:

樞椎主要關聯耳、鼻、喉、舌、聲帶、口等。如果發生錯位,最易患眨眼、斜視、盲視、眼花、耳聾、耳鳴,此外,還有譫語、煩躁、頭昏、頭痛、過敏性鼻炎、失眠、嗜睡、癲癇、心動過速、房顫、面癱。

典型病例:

今年40歲的某公司策劃部文員劉先生,2月前出現耳鳴,持續時間4~5小時,癥狀可忍,患者未予重視。但過了一個月,他的耳鳴癥狀加重了,導致不能入睡,還伴有頭暈、左側偏頭痛,頻率為2~3次/周,疼痛為針刺狀,有脹感,期間發生嘔吐2次。四處求醫未果。

後來到胥海斌的診室求醫。經頸椎側位X線片檢查,發現他的樞椎右旋,齒突距兩側塊距離不等,而且還出現了頸椎曲度強直,椎體前緣略有骨質增生,頸椎右側側彎,第四頸椎輕度右旋。胥海斌介紹,通過運用「骨筋脈」三聯療法治療,兩個療程之後,他沒有再出現嘔吐,頭痛、耳鳴等癥狀也基本消失。

專家析因:

胥海斌分析,他的癥狀主要表現為頭暈、耳鳴、嘔吐、偏頭痛等,無伴隨其它癥狀,因此,可判斷是因為樞錐右旋,壓迫並刺激頸枕部神經引起的。寰椎橫突旋轉向前或後,壓迫﹑牽拉交感神經乾的頸上神經節,頸上交感神經受刺激可引起椎動脈痙攣,由內耳前庭的缺血導致眩暈。此外,噁心中樞位於第二頸髓處,容易導致由頸髓受壓迫刺激而產生噁心。

第三頸椎:

典型癥狀:神經痛、濕疹、痘疹、粉刺、痤瘡、高血壓、咳嗽

專家解剖:

胥海斌介紹,第3~6頸椎為我們是常規的典型的普通頸椎。普通頸椎椎體較小,呈橫橢圓形,上面的橫徑凹陷,上位頸椎位於下位頸椎的凹陷處,上下椎體之間形成馬鞍狀對合,增加了頸椎的穩定性。

圖為第3~6頸椎

易致疾病:

第三頸椎主要關聯咽、頰、肩、橫膈等。如果第三頸椎發生錯位,最易患神經痛、濕疹、痘疹、粉刺、痤瘡、高血壓、咳嗽、斜視、近視、視物不清、頭昏、偏頭痛、壓痛、三叉神經痛、耳鳴、失聽、頸痛、吞咽不適、胸悶、房顫。

典型病例:

今年28歲的辦公室文員陳小姐,半年前出現右肩頸部酸痛不適,感覺勞累,臉上長滿痘痘,到私人診所推拿按摩治療,癥狀稍有好轉,但仍反覆。一個月前,癥狀加重,雙側肩頸開始疼痛,伴右上臂酸痛,自行貼膏藥、外搽扶他林仍無改善。到胥海斌門診就診時,拍片顯示,她的頸椎發生了輕度退行性變,第三、四頸椎輕度後移。對症治療後,癥狀得到了明顯改善。

專家析因:

第三、四頸椎輕度後移,會導致小關節的錯位刺激項韌帶。項韌帶為三角形的彈性纖維膜,基底部向上方,與寰椎後結節及頸2~7頸椎棘突的肩膀不相連,其後緣肥厚呈遊離狀,是斜方肌的附著部。因此,頸椎後移刺激項韌帶在一定程度上會刺激到斜方肌,使肌肉持續處於緊張的狀態,造成肌肉的勞損酸痛。

第四頸椎:

典型癥狀:胸悶、打嗝、口腔潰瘍、扁桃體腫痛、鼻炎、卡他性中耳炎、牙痛

專家解剖:

第四頸椎也屬於普通頸椎,主要關聯頸部肌肉、咽、臂等。

易致疾病:

第四頸椎如果發生錯位,最易患頭昏、咽喉異物感、口腔潰瘍、扁桃體腫痛、粘膜炎、鼻塞、鼻炎、卡他性中耳炎、牙痛、弱視、失聰、噁心、呃逆、落枕、全手麻木、胸悶、打嗝、心動過速。

典型病例:

今年34歲的辦公室職員黎先生,在一年前在晚上趕文案時出現胸悶氣短、打嗝,他當時未在意,但隨後胸悶、打嗝反覆發作,多次去醫院心內科及脾胃科查心電圖、胃鏡,都未見明顯異常,服藥後癥狀也無明顯改善。後來由於癥狀加劇,他來到醫院脾胃科住院治療,胃腸鏡檢查均未見異常,但頸椎MR顯示其頸椎有問題。他於3個月前來到胥海斌的門診,經查,發現他的第3、4、5頸椎椎體都輕度後移。胥海斌介紹,他運用「骨筋脈」三聯療法幫他治療,1次治療後,他打嗝頻率即明顯減少,2次後打嗝消失,胸悶感明顯緩解,二個療程後癥狀基本消失。

專家析因:

由於已經通過外院的多次檢查排除了其他疾病,胥海線斌判斷該患者是頸椎失穩導致椎小關節錯位,刺激了頸椎橫突前方的交感神經節心臟節段,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或抑制,使患者出現胸悶氣短。此外,頸3、4、5椎小關節錯位,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膈神經,故出現打嗝不止。

第五頸椎:

典型癥狀:咽喉部異物感、扁桃體炎、咽痛、音啞、哮喘、口臭

專家解剖:

第五頸椎也屬於普通頸椎。主要關聯手肘、食道、氣管、橫膈膜、心臟等。

易致疾病:

第五頸椎如果發生錯位,最容易引起眩暈、視力下降、咽炎、咽喉部異物感、扁桃體炎、咽痛、音啞、哮喘、口臭、上臂痛、胸痛、心動過緩、噁心、呃逆、上肢橈側拇食二指麻痛、血壓波動、頸肩手脹痛。

典型病例:

今年21歲的大學生小言,從3個月前出現沒有明顯誘因的發作性吞咽困難,而且每次發作輕重不一,輕時自覺咽喉部有異物感,嚴重時有咽下困難,無咽部疼痛、呃逆,伴心煩、失眠,偶有胸悶、心悸,休息後緩解。他曾前往當地醫院耳鼻喉科及消化科就診,胃鏡、頭顱CT都未見明顯異常。按「梅核氣」、「神經官能症」治療,癥狀改善也不明顯。兩個月前,他來到胥海斌的診室,經檢查發現,他的第五、六頸椎出現鉤突增生,椎間孔變窄,第五、六頸椎之間的間隙變窄,而且,第五、六頸椎間盤前突明顯,從而對食道形成了壓迫。胥海斌說,治療2個療程後,小言的咽部異物感才明顯緩解。

專家析因:

患者第五、六頸椎椎體向前突出,壓迫食道,因而引起咽部異物感甚至吞咽困難。此外,由於他也是「低頭一族」,使用頸部軟組織慢性勞損急性加劇,導致頸椎緣由穩定的生理力學結構破環,造成椎間盤向前突出,刺激或壓迫食道,從而出現異物感或咽部阻塞癥狀。

第六頸椎:

典型癥狀:低血壓、心動過緩、扁桃體炎、氣管炎、百日咳

專家解剖:

同樣屬於普通頸椎的第六頸椎主要關聯甲狀腺、食道、氣管、心肺、上肢等。

易致疾病:

第六頸如果發生錯位,容易出現頸部僵硬、肩部痛、上肢橈側麻痛、低血壓、心動過緩、扁桃體炎、氣管炎、百日咳、血壓波動、哮喘、拇食二指麻木、脊痛。

典型病例:

今年51歲的李老師,兩個月前開始出現沒有明顯誘因、呈放射性的左側肩胛區及上肢疼痛,當頸部活動時疼痛會加重,有時還伴有麻木。他在當地醫院接受過針灸、拔罐及口服抗炎鎮痛藥物等治療,癥狀都無明顯緩解。之後來到胥海斌的門診。經檢查發現,他的頸椎椎體生理曲度已變直,第五、六頸椎已向前輕度移位,出現椎間盤突出和骨質增生,第六頸椎的神經根受壓。對症治療一個療程後,他的頸肩部疼痛才明顯緩解,兩個療程後疼痛基本消失。

專家析因:

患者屬於典型的「神經根型頸椎病」,第六頸椎節段主要支配肩胛肌及上肢運動及感覺,所以,受壓時易出現患側肩胛區及上肢的運動及感覺異常。患者因椎間盤突出及椎體小關節骨折的增生壓迫第六頸椎神經節段,所以出現了肩胛區及上肢稱放射性疼痛並伴有麻木的癥狀。

第七頸椎(隆椎):

典型癥狀:傷風、甲狀腺炎、吞咽不適、貧血、哮喘

專家解剖:

第七頸椎即隆椎,棘突特長,當頭前屈時其棘突隆起,易於觸及,隆椎棘突下凹陷處即「大椎穴」,是臨床計算椎骨數目和針灸取穴的標誌。主要關聯甲狀腺、食管、氣管、心肺、肱肌等。

易致疾病:

隆椎如果發生錯位,容易出現傷風、甲狀腺炎、吞咽不適、貧血、哮喘、氣短胸悶、低血壓、心房纖顫、上肢尺側及無名指、小指麻痛、頸根痛、肩胛痛、闌尾炎、雷諾氏、雷納氏綜合症、肥胖、消瘦。

典型病例:

今年51歲的銀行職員余先生,因為吹空調受涼後感頸部疼痛,從肩至手指麻木疼痛,以無名指最明顯,頸部後伸時疼痛加重。理療後,癥狀未見明顯緩解。經檢查後發現,他的第六、七頸椎出現了骨質增生,椎間隙變窄,項韌帶鈣化,第7頸椎旁有壓痛點。胥海斌說,對症治療3個療程後,余先生的這些癥狀基本消失了。

專家析因:

第七頸椎骨質增生可形成骨刺壓迫周圍神經根,從而導致受壓神經支配區域的麻木疼痛。

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胥海斌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蓉芳 通訊員白恬

編輯/何家

了解更多近期熱點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有約 的精彩文章:

注意!這些話不能說,說了很有可能影響健康
飯後剔剔牙,舒服又愜意?剔牙手法不對很危險

TAG:健康有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