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的「復興教科書」:啟蒙民族自信的經典
最新
10-13
1933年,商務印書館在上海「一·二八」事變中,遭到日軍的轟炸與焚燒,包括教科書在內的數以萬計的書冊葬身瓦礫、片紙無存。1933年,商務印書館提出「為國難而犧牲,為文化而奮鬥」的口號,推出了氣勢磅礴、意義深遠、影響廣泛的「復興教科書」,後被譽為「民國教科書發展史上一座里程碑式的山峰」。
從1933年5月開始推出的「復興教科書」不僅是中國近代教科書史上編輯校訂人數最多、出版種類最多、經歷課程標準最多的教科書,同時也是一場抗戰時期規模最大、影響力最為廣泛的愛國、救亡教育宣傳運動。它以民族精神為支撐點,提高了整個民族在抗戰中的凝聚力和文化認同感,展現了中華民族抵禦外來侵略而挺起的不屈脊樑。
在日寇鐵蹄下,商務印書館編撰出版的一系列「復興教科書」,無一例外地都將「國家」和「民族」作為書中內容的主題。在烽火歲月中,「勿忘國恥」「共赴國難」「民族復興」成為教科書編輯人員的教育理念本源。
這套具有紀念意義的「復興教科書」的出版,不僅從內容上強化了中小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信仰教育,更是中國教育史上具有開拓精神的教科書,一些經典的具有時代意義的教科書甚至使用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


※李世民的14個兒子為何只有兩子能得善終?
※梅蘭芳孟小冬分手後人生殊途,在對這件事的態度上,卻驚人一致
※蔣介石強娶了這個姑娘,卻始亂終棄!
※新中國最年輕的省會城市,原來只是一個小村莊,一條鐵路改變命運
※除了關羽張飛,劉備只和一個男人在一張床上睡過,那就是趙雲!
TAG:忘了是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