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堵車6小時 男子下肢腫脹血栓堵塞險喪命
原標題:醫生提醒:堵車6小時致血管「堵車」,男子險喪命 久坐不動易致靜脈血栓,下肢發生腫脹應及時就醫,切莫亂來
三湘都市報10月13日訊 假期內許多人都會選擇外出旅遊,高速路上長時間的擁堵讓大多數遊客「痛不欲生」。殊不知,其實不光高速路會堵車,人的身體血管也會有「堵車」的時候,久坐不動或卧床患者,由於血流淤滯形成血栓很可能引發急性動脈栓塞,影響下肢功能和生活質量,嚴重者甚至猝死。
高速堵車6小時 下肢腫脹血栓堵塞
10月5日,30歲的黃先生開車從郴州返程長沙,旅途勞頓的他在途中遭遇了長達6小時的高速堵車,久坐不動後,他突然發現身體變「僵硬」了,原來是靜脈血栓使他的血管也「梗阻」起來。發現病情後,黃先生被緊急送往長沙市第一醫院。
據醫生介紹,當時黃先生左下肢腫脹、皮膚緊繃,並伴隨劇烈疼痛感,為急性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因急性期血栓脫落,隨著血流漂至肺動脈,引起急性肺動脈栓塞。病情危急,有可能導致猝死。
送醫後,血管外科醫生在局部麻醉下對患者行經右股靜脈下腔靜脈造影及可回收濾器植入術,術後給予溶栓、抗凝的藥物治療。手術後恢復良好,下肢腫脹癥狀迅速緩解,血栓脫落導致肺栓塞的隱患也排除了。
長沙市第一醫院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彭漢武介紹,靜脈血栓多發生於下肢或盆腹腔手術後及嚴重外傷、急性感染、妊娠、惡性腫瘤、心臟病患者。其中,久坐不動或卧床的患者由於血流瘀滯,也是高發人群。彭漢武說,靜脈血栓的主要表現就是突然發生的、單側下肢腫脹,癥狀明顯,治療不及時,會產生深靜脈血栓形成後綜合征,患病的下肢可能會長期腫脹難以消退,影響下肢功能和生活質量或導致致命性肺栓塞等更嚴重後果。
多喝水多動腿 情況不對莫亂來
靜脈血栓後果這麼嚴重,普通市民日常如何避免預防?
彭漢武提醒,市民在乘飛機、車船長途旅行中、久坐電腦前及日常打牌娛樂時,一方面要多飲水,稀釋血液黏稠度,另一方面可以多起身,提提腳腕、按摩小腿、進行腿部適當運動。當遇到堵車情況時,若不是特別堵的路況,可在車內伸縮下肢雙手活動,若遭遇長時間堵車則可以下車適當活動筋骨,調整呼吸再上路。
對於血栓發生風險大的人群,可通過穿著靜脈曲張襪,使小腿和大腿間形成壓力的順差來促進靜脈血迴流,有效防止血栓形成。如果做過骨科手術或長期卧床,要進行腿腳按摩,盡量下床活動,做一些屈膝動作。至於一些骨科、產科等大手術之後、或是有腫瘤等易栓因素的高危病人,需要通過醫生採用機械方式、藥物等途徑進行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
彭醫生特別囑咐,如果出現單側肢體腫脹、疼痛、壓痛,或不明原因呼吸困難、咯血、胸痛等癥狀,需立即就醫。對於危險人群如出現腿部抽筋或一側腿部腫脹,應及時去醫院檢查,在未檢查清楚前千萬不可採用按摩、推拿、拔火罐等治療措施,以免人為促使血栓脫落,危及生命。
(三湘都市報 記者 張洋銀 實習生 李佳玲 通訊員 曾戀戀 李可)


※取消乘機特權有助於制度性公平
※崔順實為中心形成巨型「干政網」
※半年拘留到期 「朴」去何方
※小天體頻訪地球,如何應對
TAG:三湘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