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Lancet》:全球首次各年齡段肥胖調查數據結果出爐!

《Lancet》:全球首次各年齡段肥胖調查數據結果出爐!

《Lancet》:全球首次各年齡段肥胖調查數據結果出爐!

《柳葉刀》該篇文章

我們一直都知道肥胖是一個世界性的大問題,但是我們真的了解過肥胖的人數到底有多少嗎?這項《柳葉刀》雜誌發表的文章告訴我們:從1979年到2016年,全球肥胖女孩數量從5百萬上升到2016年的5千萬,男孩肥胖人數從6百萬上升到了7千6百萬;肥胖成年婦女人數從6千9百萬人增加到3億9千萬人,肥胖男性從3千1百萬增加到2億8千1百萬。而另外還有2.13億兒童和青少年和13億成年人處於超重狀態,肥胖的前驅狀態。

2017年10月10日,一項極大樣本量的有關於體重和時代變化的大型研究被刊登在《Lancet》上。(點擊閱讀原文即可獲取論文數據)

這篇研究涵蓋了1975年到2016年全世界範圍內體重和各個年齡段之間的發展變化聯繫。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的國家超過了200個,研究總人數達到1289000000人年齡段覆蓋兒童(大於5歲)、青少年以及成人。接下來,我們就一一為大家講解這47年來,體重和年齡以及性別之間的關係。

1.1975年數據

1975年,全球5~19歲女孩的BMI指數平均值為17.2kg/m2,男孩為 16.8 kg/m2 。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隨著時代的更迭,體質指數變化和性別以及年齡之間的關係。

2.男女情況對比

以下為論文中各個地區男性和女性隨著時間變化,其BMI指數變化情況:

《Lancet》:全球首次各年齡段肥胖調查數據結果出爐!

各個地區女性的BMI指數變化情況

《Lancet》:全球首次各年齡段肥胖調查數據結果出爐!

各個地區男性的BMI指數變化情況

告訴大家一個開心的事實:從1975年到2016年,全球所有地區的人體質指數都在增加。當然這得益於生產力以及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大多數人可以實現溫飽,然而在這個數據背後,一種新的不樂觀的情況開始蔓延:肥胖問題越來越顯著。

全球體質指數女孩每10年平均上升 0.32 kg/m2 ,男孩每10年平均上升 0.4 kg/m2 。

而經過這47年來的不斷增長,到2016年,女孩平均體質指數達到了18.6 kg/m2,男孩的平均體質指數為18.5 kg/m2,而在成年男女中,這個平均體質指數為男性24.5 kg/m2,女性 24.8 kg/m2。

而歐洲以及美洲地區的變化對於女孩的體質指數變化幾乎沒有什麼影響。而在2000年以後,東亞(小編看了看自己的肚腩)和南亞所有年齡段,不分性別,體質指數都呈現加速的狀態!

2016年,平均體質指數最低的地區是南亞和東非,女性和男性分別為 16.9 and 17.9 kg/m2。

3.體質指數各地區分布圖

而在本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繪製了各個區域內不同年齡段的BMI指數的地域分布圖:

《Lancet》:全球首次各年齡段肥胖調查數據結果出爐!

2016年兒童和青少年組體重地域分布圖

2016,衣索比亞的男女年齡標準化平均體重指數最低,女孩為16.8kg/m2,男孩為15.5kg/m2。其他國家的體重指數較低的男女在2016是尼日,塞內加爾,印度,孟加拉國,緬甸和柬埔寨。在另一個極端,年齡標準化的平均體重指數在庫克群島、紐埃和薩摩亞的女孩和男孩中超過24kg/m2。

4.兒童肥胖和成人之間的關係

1975年至2016年,兒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年齡標準平均BMI相關。 但是在邁入了21世紀以來,這種相關性變得薄弱起來。2000年前兩個年齡組之間呈中度相關,但2000年後僅為弱相關。

《Lancet》:全球首次各年齡段肥胖調查數據結果出爐!

1975年和2016年關係比較

《Lancet》:全球首次各年齡段肥胖調查數據結果出爐!

2000年前後兒童青少年和成人肥胖關係圖

兒童青少年和成年人BMI趨勢的脫鉤是由於一系列明顯的區域現象:大多數西方國家的成年人繼續增加,兒童和青少年的平均BMI停止上升。 相比之下,成人BMI的上升似乎在大洋洲已經穩定,儘管水平較高,而兒童和青少年的BMI持續上升。 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兒童和青少年的BMI增加率比成人更多。

1975年,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亞,中東和北非的大多數國家,女童的平均BMI高於男孩,而歐洲和拉丁美洲許多國家以及加勒比的女孩比年齡標準化的平均BMI低於男孩比。 2016年,在許多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亞的亞洲國家,女孩體質指數比男孩更高的情況仍然出現。 相比之下,中東和北非的BMI之間的性別差距由於男孩比女孩的體重增加而減少或逆轉。 在歐洲和拉丁美洲,女孩比男孩體重指數更高,縮小了BMI中兩性之間的差距。

5.肥胖增長情況

這些年來我們都知道全球肥胖趨勢在增長,但是具體是什麼情況呢?

在47年的研究分析中,全球範圍內兒童和青少年肥胖女性患病率從1975年的0.7%上升到了2016年的5.6%。2016年女孩,而男孩則從0.9%上升到了7.8%。每個地區的肥胖情況都有所增加,高收入地區和南部非洲比例上升最小。

《Lancet》:全球首次各年齡段肥胖調查數據結果出爐!

女孩肥胖增長情況

《Lancet》:全球首次各年齡段肥胖調查數據結果出爐!

男孩肥胖增長情況

在大多數地區,超重和肥胖患病率的增加大於體重不足患病率的下降,即BMI分布的寬度增加。

從1975年到2016年,每個國家的肥胖患病率都有所增加。肥胖的女孩數量從1975年的5百萬上升到2016年的5千萬,而男孩肥胖患者從6百萬上升到了7千6百萬。而兒童和青少年肥胖絕對人數增加最多的地區是東亞,中東和北非,南亞,以及高收入去以英語為母語的地區。

全世界肥胖成年婦女人數從1975年的6千9百萬人增加到2016年的3億9千萬人,而肥胖的男性人數從1975年的3千1百萬增加到2016年的2億8千1百萬。而另外還有2.13億兒童和青少年和13億成年人處於超重狀態,雖然沒有達到肥胖的狀態,但是體重已經超標。

6.研究啟示

兒童和青少年肥胖已經成為一個極大的隱患。自邁入21世紀以來,很多高收入國家兒童和青少年的BMI指數不斷攀升,而東亞,南亞,東南亞的兒童和青少年的BMI指數也在不斷的攀升。如果按照這個趨勢走下去,到2022年,兒童和青少年肥胖人數將超過體重偏瘦的人群。

本次研究並沒有調查5歲以下的孩童,但是5歲以下孩童的肥胖情況也已經趨於不斷增長的態勢。

全球範圍內,不論是高收入國家海還是低收入國家,兒童和青少年體重過重這個問題都是存在的,而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肥胖的情況仍然在不斷地增長中。

這個研究儘管是目前最全面的關於肥胖的人體BMI的研究,但是某些地區,如加勒比,波利尼西亞和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和中亞地區的數據來源較少,數據的稀缺性反映在我們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估計的更廣泛的不確定性。

本次研究中許多5-9歲兒童資料的信息來源自高收入國家,經過學校的研究測量來錄入信息。而在以前的研究中,高收入國家10歲以前的肥胖趨勢和10歲之後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本次研究中5~9歲兒童數據的缺少限制了本次研究的分析。

7.如何遏制肥胖蔓延?

目前已經有幾項研究來評估干預措施對於兒童和青少年的肥胖和超重的系統和模型,但是其在實施後對於人群的改善效果卻很少被調查。而人們通常認為肥胖是多種因素造成,比如飲食,環境,遺傳等,因此,沒有系統的信息反映兒童、青少年和成人BMI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而實際上,如果各國政府,社會,以及學校利用自己的公眾影響力來宣傳肥胖的危害以及出台一些具體的措施,是有望遏制BMI的增長的。

在高收入國家,政府並不願意使用稅收和行業法規來改變兒童和青少年的飲食和飲酒行為,因為這會犧牲一部分利益。相對而言,某些中等收入國家切實在實行監管和稅收。

利用政策來給與全穀物或者新鮮水果和蔬菜一些補貼優惠,使得大眾願意去購買。雖然目前的政策勢頭可能正在制定稅收和法規來減少高能量飲食的消費,但很少有政策和計劃嘗試通過有針對性的價格補貼(有條件的)和食品券或健康的學校膳食,使全穀物和新鮮水果和蔬菜等健康食品更加實惠。

在肥胖的預防以及體重管理方面,我們需要持之以恆的去推進。我們應該推廣運動以及控制飲食的好處來干預兒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篩查和管理肥胖兒童和青少年的高血壓、葡萄糖不耐受、血脂異常和肝功能異常的情況;並在極端情況下減肥手術。

編輯結語

從1975年到2016年,每個國家的肥胖患病率都有所增加。肥胖的女孩數量從1975年的5百萬上升到2016年的5千萬,而男孩肥胖患者從6百萬上升到了7千6百萬。

全世界肥胖成年婦女人數從1975年的6千9百萬人增加到2016年的3億9千萬人,而肥胖的男性人數從1975年的3千1百萬增加到2016年的2億8千1百萬。而另外還有2.13億兒童和青少年和13億成年人處於超重狀態。

在這份大數據的樣本沒有出來之前,我們知道肥胖和超重情況一直存在,也一直在關注肥胖的進展,但是我們似乎從來都沒有下定決心去控制自己的BMI指數,然而現在,我們確實應該行動起來!

而關於肥胖的研究進展和相關治療手段,我們將會在後面的微信推送中持續關注,敬請期待!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轉化醫學網 的精彩文章:

專訪|領星CEO許強博士:縮小國內外精準醫療差距,改善中國患者的實際臨床獲益!
Nature勾勒「藍圖」:需求導向下的DNA測序未來!
Nature Genetics:動物模型是否可行?基因組研究證實人源腫瘤基因在小鼠模型中變異!
孕期發燒致畸機制大揭秘!退燒藥有奇效!

TAG:轉化醫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