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取消乘機特權有助於制度性公平

取消乘機特權有助於制度性公平

日前,民航局發布明傳電報《關於取消簽發和使用公務乘機通行證的通知》,決定從2017年10月15日起取消簽發和使用公務乘機通行證。這意味著公務乘機「搭便車」現象將退出歷史舞台。「以後再也不能拿著『紅單子』直接批票坐飛機了。」一位民航內部人士坦言。(10月12日《北京日報》)

「公務乘機通行證」一開始是為了簡化流程,方便機務保障人員執行任務用的,也就是俗稱的「加機組」,管制員、簽派員、飛行員、局方檢查代表甚至是民航機務實習人員,只要出於公務需要,便可申請簽發公務乘機通行證直接批票坐飛機。

原本是為了方便工作,事急從權而制定的特殊措施,卻因為其帶著方便的特性而成為了不少人的「變通之道」和尋租之法。就民航局發布的消息來看,之所以要取消簽發和使用公務乘機通行證,主要原因是發放證件基數增長,有些地區存在審批不嚴格等問題。顯然,正是因為審批不嚴格,才直接導致了發放證件基數的增長,如一些機務保障人員公器私用,頻繁在計劃外「加機組」,甚至讓親友「搭便車」免費乘機,這樣一來,航空公司的利益無疑受到極大損害,額外付出了不少運輸成本。

「特權」一旦出現,便很容易逐漸蔓延。對於那些可以獲得免費乘機便利、同時獲取這種便利並不是那麼困難的人來說,很容易就會將這種便利「惠及」身邊之人。而在「集體行動邏輯」理論中,「搭便車」心理是最為常見的,尤其對於公共資源,只要有可能,人們便都會想著去分一杯羹。有民航業外部的工作人員就隱晦透露,一些公務人員也利用「公務乘機通行證」這一利好,突破「出差應盡量選擇乘坐經濟實惠的交通工具」的要求,搭上了免費乘機的便車。

此次民航局發布通知取消簽發和使用公務乘機通行證,無疑是想要杜絕這種越來越頻繁的「搭便車」行為,同時打破出行中的特權現象,讓飛機回歸其公共資源的本質。一種看似「搭便車」的行為,實際上牽涉的是腐敗問題。與工作無關,卻佔用公共資源,造成了公共成本的損失,更關鍵的是,大部分人並不將其視為腐敗,殊不知腐敗正是始於這種看起來屬於小利小惠之事。同時,當這種「搭便車」的範圍逐漸擴大,對其他老老實實買票乘機的人便造成了制度性不公平,而制度性不公平是最容易催生民眾不滿的負面因素。

公務乘機的「搭便車」式特權只是一個行業和領域的問題,一個公平的社會就應該消除各種特權,如今舉國上下都在反腐,從「老虎」到「蒼蠅」,都沒有輕易放過,那麼對於利用便利佔用公共資源的揩油行為,也應該列入反腐內容。如今取消公務乘機通行證,無疑開了個好頭,對我國目前還依靠高票價和政府補貼而生存的民航業也大有裨益,可謂一舉兩得。

特權對於人們來說,用起來舒適,割捨起來可能困難。也希望民航部門以此為戒,不再開特權的口子,讓民航業的發展在公平的制度之下持續前行。

■本報評論員  張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湘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崔順實為中心形成巨型「干政網」
半年拘留到期 「朴」去何方
小天體頻訪地球,如何應對

TAG:三湘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