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師,我屬於哪一類?

老師,我屬於哪一類?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心中(不是口頭上)認定自己是什麼人,他多半就會真的成為什麼人,這種作用叫做「自我心理暗示」,實際上就是你自己引導自己走向你的角色。

昨晚的第三節自習,我臨時增加了一個小班會。主要是針對昨天出現的違紀情況,結合前天的那篇《孩子,「好樣的」,和老師「頂」起來》日誌,再談了規矩意識和思想改造。

我解釋了為什麼要在月考前,公布一個班級內部的違紀處分的方案,以及下一階段的班級管理的一些事情。

我說,國家為什麼設置了監獄?就是因為思想教育工作不是萬能的。就以咱們的校紀班規為例,有些孩子根本就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因為他們一直都是「良民」。上課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按時到班;作業認真獨自完成……

再如咱們國家有那麼多的法律,但是你感覺到它們的存在了嗎?沒有!為什麼?因為我們都是一個守法的好公民。所以,只要你做好自己該做的,什麼校紀,什麼班規,對你而言就是不存在的。

相反,如果你是一個不能管住自己,同時又不知道改正錯誤,甚至是不服從管教的。那你就會覺得學校、老師和你「處處過不去」,處處都好像在「針對你」。

當說服教育不能起到效果的時候,那就只能採取「強制措施」。就像社會上那些長期欠錢不還的「老賴」,法院最終會動用法律的武器來懲治的。我們的規矩也是如此。當然還是本著「治病救人」的「方針」的。

我說月考之後,雖然這個成績不能說明全部的問題,但是可以說明一大部分的問題。隨後在學習上,就會分三類來「對待」:其一,成績優秀,學習態度端正的,就要重點培養。力爭能在全校排上比較靠前的名次,成為班級學習的榜樣。其二,底子比較弱,但是態度端正的,要補差,爭取也能儘快的成為優秀生。這一部分稱為「待優生」,但是前提是態度沒有問題。其三,態度有問題的,暫時不談學習。主要是扭轉思想,端正態度,做一個懂規矩、守規矩的學生。

第二個談的是關於讀書的問題。在開學第二周還是第三周的時候要求孩子們帶一些書,準備組建班級的「圖書角」。孩子們都按要求做了,但是因為書架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所以這個「圖書角」一直沒有落實。這裡面有我的責任在其中。下周,我會抽時間和涵宇一起去買個簡易的書架。同時,我要求這一周要把那些不合乎規矩的圖書帶回去,比如網路小說,還有什麼寫犯罪的小說,玄幻的等等等。這些書不能再出現在教室。隨後語文老師也會推薦一些書目供大家參閱(說到語文老師,她是一位非常認真負責的好老師、好同事。對孩子們作業的批改,認真、「苛刻」,經常利用零碎的時間對作業不合格的進行單獨指導。有這麼盡職盡責的老師,是孩子們的幸運)。

我告訴孩子們,下周每個人都要給自己制定一個讀書的計劃。我這學期給自己定的計劃是30本,但是到目前為止才完成了5本,所以需要「再接再厲」。讀書是一件最便宜的「奢侈品」。培養一個良好的讀書習慣是會受益一生的!

放學後,大部分孩子都走了。四五個孩子圍到講桌旁。A說,老師,這次考試我肯定考不好。我問為什麼?他說開學這一段總是不在狀態,上課的時候也沒有完全認真聽講,經常走神,而且學習也不得法。老師也都沒提問過我,感覺自己像是被忽略了一樣,心裡感覺可落寞,空落落的……

聽了這幾句話,我說,你如果知道自己前一段的學習不在狀態,那月考之後要趕緊調整。至於方法這個問題,不是短時間內就有的。我想,咱們班很多人都是沒有方法的。但是他們做到了一點,那就是踏實。其實方法不方法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是否儘力了,是否老老實實的去學習了。

就像過河一樣,在沒有橋的情況下,不要總想著橋搭好了再走過去。要先「摸著石頭過河」,不能「畏水」而「止步不前」。看著別人學的很「得法」,其實那人未必是真的「得法」了,人家只是在下著苦功夫罷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只需要踏踏實實、本本分分的去做就行了,不要想著什麼「方法」。就像絕不是看一本「如何致富」的書,就可以發財了!

俗話說得好:勤能補拙是良訓。在武俠的世界裡,獨孤求敗的功夫練到了一定程度,隨便一根樹枝就是兵器。最高的境界就是「以無招勝有招」。學習上亦是如此——學無定法,踏實勤奮就是最好的方法!

再者,你說自己有種被「忽略」的感覺,這應該是心理在作怪。當然這說明你希望能成為老師眼中的「紅人」,說明你想進步,這是好事……

因為值日生在打掃衛生,還有幾個孩子跟著我進了辦公室。一個孩子問,老師,您把我歸為三類中的哪一類?我笑著問,你想讓我把你歸為哪一類?答,當然是第一類了。我說,你歸為哪一類,不是我說了算。這要看你自己!你的態度還是挺好的。他說,但是我的成績不行。我說,剛才所謂的「優秀」,不是說和別人比的優秀,而是和過去的自己相比,進步了就是優秀。一個能力只能考100分的學生,他考了98分,那就是優秀!另外,你歸為哪一類學生,是你自己來決定的,不是我說什麼就是什麼的!這也就是我開頭所說的那個「自我心理暗示」。

隨後他們和我交流看書的心得。一個孩子問我,《圍城》的結局是什麼?方鴻漸和孫柔嘉是和好了,還是分開了?另兩個孩子各抒己見。我說,錢先生去世了,即便是他活著,作者本人也不好說結局是什麼。即便是小說寫出來的結局是他們和好了,但是難道這就是結局嗎?不是,因為他們的生活還在繼續。

我舉了一個例子,《平凡的世界》最後一段是這樣的——他(孫少平)上了二級平台,沿著鐵路線急速地向東走去。他遠遠地看見,頭上包著紅紗巾的惠英,胸前飄著紅領巾的明明,以及脖項里響著銅鈴鐺的小狗,正向他飛奔而來……

這就是路遙百餘萬字長篇小說的結尾,你說孫少平和惠英走到一起了嗎?不知道!留給讀者自己去遐想吧。這就是文學的美,懸念的美。

當我問到他們是否把我開學初就推薦的這本書讀完了。一個孩子說,當聽您說作者因為寫這本書累死了,我就「不忍心」去讀了……

我喜歡這種和孩子們討論的場景,因為其實我們是「互為師生」的。韓愈的《師說》說得好: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我之於孩子的作用應該是「幫」而非「管」(當然管的成分也應該是有的,但不是主要的)。「幫」就是以「被幫助者」(學生)為主體,我要幫助你,但大主意得你拿,事情得你干;我可以推你一下,拉你一把,至於走向什麼目標,達到什麼標準,那是你的事。

題外話一則:

今天上午我有監考。年級長汪主任巡視到我所在的考場時,笑著問我講桌上的座次表是誰寫?我說是班裡學生。他說,字很漂亮,我轉著看了一圈,數你們班的字寫得好看呢!這學生以後都可以好好培養,重點關注……

我還沒有告訴主任,這是學生在我們兩周調一次座位的情況下自主、自發去做的。而且兩個人都考慮到了,所以我們的講桌上有著兩份座次表(哈哈,多乎哉,不多也)。

(能看出來哪一張是紫琪寫的,哪一張是伊新寫的嗎?)

雖然不是表揚我,但是感覺也是在肯定我。這就是當班主任的幸福之所在吧……受表揚的幾率很大,58個人,只要有一個成功了,我就會「沾光」。同時,「倒霉」的幾率也很大,因為58個「小地雷」,「響」任何一個都與我有關。哈哈……(22:12記於辦公室。散記完於10月13日,因學校網路出現問題,不知何時才能發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人育語 的精彩文章:

TAG:山人育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