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地理知識 大自然記錄者

地理知識 大自然記錄者

科學家們

利用自然界的統一律

和物質相互轉化與滲透的規律

來重現逝去的歷史

樹輪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07年06月,攝影/馬宏傑

在不適合生長的季節里,樹處於休眠狀態,到了春天(或某些地方的雨季),樹就開始生長了。新的細胞長在上一年的樹輪與樹皮之間。剛開始的時候,新生細胞長得比較大,形成的是「早材」,隨著季節的變化,以後長出的細胞就越來越小了,較小細胞的顏色也會逐漸變深,這時形成的是「晚材」。晚材與來年長出的早材之間會形成一道明顯的界線,前後兩條界線之間的那部分木材,就形成了「樹輪」,由於它代表樹木生命中的一年,所以也稱「年輪」。然而在熱帶地區,一年中所有時間都適合樹的生長,所以熱帶地區的樹往往分不出來早材和晚材,也就形不成樹輪了。

人類早在15世紀就發現樹輪寬窄與當年降水量有關,第一位把這種觀察記錄下來的是義大利人列奧納多·達·芬奇,而20世紀初的天文學家安德魯·艾里克特·道格拉斯是樹輪年代學的鼻祖,他想找到太陽活動與地球氣候之間的關係,但是缺少長時期的氣象資料。後來,他發現樹的生長時養分的供給與環境所提供的水密切相關,這樣一來,樹的生長狀況必然會反映當年的降水量。

冰芯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10年12月 ,攝影/王彤

2000米、1900米……冰蓋打鑽機將冰芯從深深的冰川中取出,千萬年以前的秘密也隨之被開啟。冰芯和樹輪一樣,裡面有著層層疊置的紋路,這在冰川學上叫作年層。

每一年,冬季的積雪經夏季消融後,形成一個消融面,消融面上污化物成了劃分年層的天然標誌。這樣,冰層就可以像樹輪一樣被測出年齡來。所有在大氣中循環的物質都會隨大氣環流而抵達冰川上空,並沉降在冰雪表面,最終形成冰芯記錄。通過這些冰芯里的氣泡和塵埃,冰川學家可以分析出當時的氣候。

湖芯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07年06月 ,攝影/劉嘉麒

由於湖面水體的保護,沉澱在湖底的自然界的沉積物會被完好地保存下來。而每年的沉積狀況會有所不同,湖泊紋泥就像樹輪一樣,一層一層很細地排列著。

科學家用特殊的打鑽機將湖泊紋泥取出,製成湖芯就可以解讀千年甚至萬年以前的氣候環境變化:有時,一段1米長的湖芯記錄著大約1600年的歷史,層層剖析下去,這裡千年以來的氣候和生態演變就會像幻燈片一樣展示在我們面前。不過並不是所有的湖泊都適合做研究,它要求水深15米左右,深了不好打鑽,淺了波浪對湖底的擾動太大。

石筍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07年06月,攝影/蔡炳貴

雨滴從天空落下,彙集成流,滲入土壤。溶入的二氧化碳增強了雨水的酸性,當流經石灰岩時便溶解了大量的碳酸鈣。進入洞穴後,如果滴滴溶液連續地落在同一個地點上,過飽和的碳酸鈣就會沉澱,逐漸向上結晶出美麗的錐形或柱形石筍(有時也會向下結晶出石鐘乳,當石筍和石鐘乳相連後,便形成了石柱)。

石筍里也有年層,但比起樹輪、冰芯、湖芯要複雜。在透光和紫外光下,石筍的沉積面會分別表現出透光和發光兩種微層。這兩種微層在多數情況下是重合的,這就是石筍的年層。科學家利用精密儀器可逐年提取石筍年層中的信息,建立起幾百年甚至更長的氣候環境變化年表。

內容來自

《博物》2004年03月

撰文/荒流 攝影/徐健

責任編輯/實習編輯 李磊

你還知道哪些大自然里的記錄者?

別錯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地理 的精彩文章:

丹頂宜承日,霜翎不染泥
誰拖住了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腳步
如何輕鬆地沉浸在靜謐深藍中
時間黑科技——你不知道的計時鐘表傳奇史
地理知識 太行山的秘密

TAG:中國國家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