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魯山元結,閃耀在大唐危難之際!

魯山元結,閃耀在大唐危難之際!

魯山元結,閃耀在大唐危難之際!

文 南橋琴

汝若全德 必忠必直

汝若全行 必方必正

——元結如是說

《元結石像》 馬遠矚拍攝

商餘山是元結長大的搖籃

「商餘靈藥」是古魯山八景之一。端詳這一四字片語,無論在大唐還是今天,覺得把其界定為聯合片語比較合適,因為若理解為偏正片語商餘山的靈藥,確有厚此薄彼之嫌,商餘山和靈藥,兩者相輔相成,不分伯仲深以為比較好。

所說的靈藥,不清楚是不是有著白素貞盜取的那種直教人起死回生的仙草威力,但靈藥二字真的給人魔法的遐想。至少,吸引了大唐偉人元結一家的遷居奔赴,以至於千餘年後,我小鑽風一般茫然無措地前來巡山,並努力諦聽捕捉古代先賢的矯健足跫。

商餘山,又名青山,筆架山,在魯陽古城東南三十餘里的馬樓鄉東南,清乾隆.八年《魯山全誌》載:三峰峭起……往住煙雲封麓,微露其頂,若神山浮空,可望而不可即,或梢雲冠縹不見其際。

呵呵!誌書寫成這樣子美美噠,終是讓人明了孔老夫子:「不學詩,無以言」的教誨。

遠眺商餘山 郭東偉拍攝

商餘山遠眺 宋新傑拍攝

商餘山半山腰俯瞰 郭東偉拍攝

唐代文學家,軍事家,時評寫手,旅行家及旅遊開發者、人民的好公僕元結元次山,曾在此山居住,灌畦掇薪,牧羊薅草,採藥摘果,爬樹發獃,度過了人生最懵懂的青少年時代。

元結在著作《自釋》中講:少居商余山。顏真卿的說法是元結先父元延祖對仕途無興趣,辭官隱居商餘山。真心希望次山同學在商餘山的火堆旁出生!當然這不可能,覺得也不重要。他們一家人這樣與唐代的魯山建立了如此密切的連結,於我而言,自從知道這個歷史秘密之後,這個元結就參與到我對魯陽古代先賢競爭的考量中,而次山同學的競爭力與日俱增,以至於我把他定位於閃耀於大唐危難之時一顆亮晶晶的星星,以商餘山之子的名義!

《新唐書.元結傳》開頭便講:元結(719~772),後魏常山王遵十五代(顏真卿說是第十二代)孫(是正宗的公子王孫)。結少不羈(顏真卿說是:聰悟宏達,倜儻而不羈。),十七乃折節向學,事元德秀。天寶十二載(753)舉進士,禮部侍郎楊浚見其文,曰:「一第慁(hùn,辱沒)子耳,有司得子是賴!」果擢上第。復舉制科。會天下亂,沉浮人間。

讀古漢語,我總是被古人語言的簡凈深深折服。這一小段文字,信息量超大到如電影畫面,鏡頭由遠推近再唰——的一下又推遠,最後定格於茫茫宇宙。

商餘山主峰 南橋琴拍攝

商餘山次主峰 裴曉燕拍攝

您誰有見過17歲才開始正式念書的嗎?而且,開蒙如此晚,按現在的話兒講完全輸在起跑線上的一個浪蕩孩子,被考官贊為:給你個五星都不夠呀!(意思是授予個老虎獎也都還不夠哦!)錄取你可是主考的榮耀呢!這主考官禮部侍郎楊浚閣下真是萌萌噠!得到加持的次山君定當憶起六年前的初次京試,把持朝剛的李林甫以「天下太平,野無遺賢。」製造的集體被落第!

然而再大的激賞也阻擋不了天災人禍,安綠山反叛一下子把元結打回原形,重又沉浮人間而去。「沉浮人間!」把這四個字重寫出來,從心底便有一股大慟湧入眼睛,這人生看不見的命運之手翻手攪動的沉浮動蕩,誰人又能違拗得了呢?

不僅如此,戰火乍起,兵燹荼毒,滿地靈芝仙草的商餘山也待不下去了。官沒做成的元次山率族人避難到今湖北大冶境內的猗玗洞,在那個疑似桃花源里做起了原始人。

猗玗洞馬遠矚拍攝

時評寫手元結軍事才華的爆表展露

茫茫天地,沉浮六載之後的759年,史思明叛亂大唐帝國戰事吃緊,隱逸者元結經蘇源明推薦覲見唐肅宗李亨,獻上時政評論三篇,《新唐書》雲:帝悅曰:「卿能破朕憂。」顏真卿在元次山墓誌上書的是:上大悅曰:「卿果破賊,朕憂遂停。」

兩個版本大意類同。君主與臣子晤面,隱忍成性的李亨對元結的激賞照單全收,對犀利的批評也毫不介意,兩人相談甚歡。那三篇《時議》,我讀了多遍,確是一個文藝青年指點江山針砭時事的評述。能看得出元結「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憂國憂民的全德理念和全行實力。

只是不知為什麼我像犯了神經病似的,覺得其間滿是大悲慟。

這一年,元結40歲,卻宛如元氣少年,可以想見商餘山的靈氣都被吸納,又邊逃難邊旅居湖北襄陽、江西瑞昌瀼溪等風景勝地,養精蓄銳。一朝出山,銳不可擋。從內至外,沒有被黑暗圍困沒有被險惡緊逼沒有收斂起鋒芒深深蜷縮的孤絕無奈,沒有歲月磨損,沒有時乖命蹇的摧折,光芒四射,如同明珠自篋中亮出,宛若處子,倜儻無羈,貴不可言。

元結故里 郭東偉拍攝

元結故里的牧歌 南橋琴拍攝

元結故里的田園 宋新傑拍攝

元結故里淝溪 南橋琴拍攝

而當時大唐新晉大帝李亨48歲,48年宮庭陰謀黑洞洞里掙扎的李亨太子剛於一年前,抓住機遇悄然周密地在馬嵬驛發動了成功的政變,結束了朝不保夕天下人以為優渥至尊而實則惶恐不可終日的儲君生活。

也不必去講太子一黨先與李林甫後與楊國忠的政敵暗鬥有多麼驚心動魄,以至於面對從外圍包抄的敵手就要近身得手時,身為大唐太子兩度壁虎斷尾壯士斷腕般宣布與兩任太子妃離婚,形影相弔滿宮塵灰。

我從對李亨的同情,一下就理解了李隆基何以見到只會唱歌跳舞的傻白甜楊小姐,就完全放鬆了下來,軀體柔軟,心底生出無限溫柔。是那個叢林太嚇人,太非人了。也就理解了白居易後來為何否定《長恨歌》,只推《賣炭翁》的返璞歸真了。

就只說太子李亨與其親爹唐明皇的的關係,李亨是李隆基從十幾位皇子中精挑細選的大唐接班人。有次李隆基凡心大動叫來太子亨一同吃羊腿,李亨拿餐刀切肉,切完滿手是油便從席間抓塊麵餅揩手上的油,太子沒抬頭便內視到玄宗大帝的臉上起了陰雲,依舊不緊不慢接著以餅擦手,擦完後把揩油的餅香香噠地吃了,玄宗多雲轉晴半是點贊半是警示地詔曰:要知道惜福呵,我的兒!

這一細節可見古代的帝王對王二代極其嚴刻,同時也可窺見帝王與太子的微妙關係。

在太子與政敵的對決中,玄宗從不插手,任由太子在陰險的旋渦里沉浮,只是並未動過廢立的念頭,因為李亨實在沒有任何錯誤。

直到馬嵬坡嘩變,謎底被揭開,帝王與儲君原本是天敵。

登基前心力已然耗盡的李亨,見到不染世塵的元結之「上大悅」,是真的,也是曇花一現的火苗竄動,作為強心針劑的元結註定改變不了僅隔三年就被新的政變嚇死病榻的李亨的命運。李亨用45年的忍垢偷生換來6年的主政大唐,活了51歲解脫了。他得到的是千年帝制黑色幽默般的黑金大禮包。為這個大禮包死難的皇親貴戚前赴後繼是華夏文明史中政治生態的黑洞和地獄,覺得這個大禮包不過是個黑匣子。是統治和貪婪滅絕了人性的柔軟亮光,還是人性中本就隱藏著猶如鴆毒的汁液?當金字塔的頂端都是如此罪孽深重地不可自我救贖,普羅大眾想要得到恩澤的祈求也就全然變成了笑談!

元結是幸福的,少年輕狂,大多數人生時間在浪漫遊戲,自稱漫叟,聱叟,一生做著理想中的自我,入世則龍騰九天,俯視蒼生;遁世則龍戲野淵,逍遙自在。

商餘之子註定不會讓皇上失望。如獲至寶的唐肅宗李亨立即任命元結為山南東道參謀,次山君招集人馬收編地方武裝勢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大壓賊境,阻擊史思明叛軍,史思明銳氣大挫不敢南侵。元結打掃戰場,將之前戰死的唐軍將士築墓「哀丘」。

並對肅宗意欲親征平叛的勇武提出:「賊銳不可與爭,宜折以謀」的戰術,屯兵泌陽堅守關隘,保全十五座城池。以討賊有功升遷監察御史里行,後又參山南東道來鎮府。簡直橫空出世,形同霹靂嬌娃。元結曾在《與呂相公書》信中,不無傲嬌地對他的頂頭上司荊南節度使呂諲陳述:「某甚愚鈍,又無功勞,自布衣歷官,不十月官至尚書郎。」十個月官升九階,軍事家也可以天生嗎?儘管是戰時非常態,也足以亮瞎人眼啦!

肅宗駕崩,代宗寶應元年(762年),元結以家母多病,上表辭官,代宗詔許,特授元結著作郎(專業作家)之職。元結遂移居武昌樊口,就是那個蘇東坡離開黃州四年後,仍「君不見武昌樊口幽絕處,東坡先生留五年。」念叨不絕的好去處。蘇軾因烏台詩案在黃州被監視居住期間,多次過江到武昌西山拜謁元結勝跡。寫下「爾來風流人,惟有漫郎叟。」的詩句表達對元結的景仰之情。

甚至數年之後,蘇軾與翰林學士鄧聖求同在玉堂值夜班,二人偶然聊起當年游武昌謁元結勝跡的往事。因鄧聖求早年曾任職武昌,觸發共同語言,蘇軾詩興大發遂賦詩《武昌西山》並作序說明創作背景。熟料此詩一出,蘇轍、黃庭堅、張耒等紛紛次韻酬唱,文壇和者竟多達30餘人,呈一時極盛,書寫下北宋文壇集體追念中唐文壇俊傑元結的千古佳話。成為文壇熱點,敢情蹭熱點由來已久吶!

這多災多難的塵世倘若沒有偉大卓越靈魂的輝映迴響,沒有古今唱和的悠遠鏈條,沒有隨處彈撥抖動一下,即聞琴弦絲竹清音回蕩,即現遠播不息的陳釀流觴,那將是怎樣的無趣和不堪呢?全然不可想像。

文學藝術家元結的脫貧攻艱行動

代宗廣德元年(763年),元結受任道州刺史,道州素有「襟帶兩廣,屏蔽三湘」之稱,歷來為湘南桂北物質集散地和兵家必爭之地。不堪忍受沉重稅賦的少數民族奮起抗爭,匪盜也在戰亂中趁火打劫,生靈慘遭塗炭。

厚德會說話的顏真卿在元結墓志銘文里說:上以君居貧,起家為道州刺史。實際上是道州已然被義軍攻破,元結歷時數月方才抵達道州,只見四萬餘戶的道州十不存一,滿目瘡痍,民不聊生。

到任後元結立即投入生產自救重建家園和脫貧攻堅行動。面對公案上上任不足五十日積累起的二百餘件催繳租稅公文,他一方面以三個代表為指南,以科學發展觀為宗旨,以人為本,為民請命,上書朝廷減免賦稅;另一方面雙管齊下地制定切實可行的脫貧攻堅計劃,也顧不上建檔立卡,組織力量填寫大沓表格,即開始發展種植業畜牧業,也不搞招投標讓自己的親戚中標,而是親自動手,帶領流民修房蓋屋建設起了新農村。以至於禍亂的匪盜都繞開道州,不忍入侵這一理想國。768年,元結又一次臨危受命被委任容州刺史,將在道州的工作又複習實踐了一遍。值得一提的是,諸葛亮為大局穩定七擒七縱孟獲,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安撫少數民族。我們的次山君不帶一兵一卒,只在一名翻譯一名嚮導的陪同下走訪各少數民族首領,「單車入洞」飲酒締盟,「六旬而收復八州」談笑間挽狂瀾於既倒。

769年元結母親病故,以至於回家奔喪都被老百信攔著不願失去他們的父母官。

772年,元結丁憂期滿入朝等待加授新職,不幸病逝於長安。按我的推斷,是道州容州兩任的世事維艱,焦裕綠、孔繁森一樣的殫精竭慮,加上母親病故的悲傷,浩劫襲擊摧毀了元結結實的軀體,醫療條件又差。元結死後歸葬於河南魯山樑窪鎮青條嶺。

是年,63歲的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為好友元結親手撰寫並書丹悼文。該碑現存於魯山一高老校區院內。

元結墓 馬遠矚拍攝

元子陵揭牌儀式馬遠矚拍攝

元子陵

元次山碑馬遠矚拍攝

次山書院馬遠矚拍攝

元結寫詩,主張詩歌為政治教化服務;反對當時詩壇「拘限聲病,喜尚形似」的不良風氣,開新樂府運動之先聲。他的詩歌有強烈的現實性,觸及天寶中期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也正是這樣的元結才能在道州刺史任上寫下:「征斂又可悲。州小經亂亡,遺人實困疲。大鄉無十家,大族命單羸。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出言氣欲絕,意速行步遲。追呼尚不忍,況乃鞭撲之!」這樣源出肺腑與黎民百姓同呼吸的痛惜之言。

元結的散文,情真意切,現場感十足。在寫道州右溪的散文《右溪記》里這樣寫到:「而置州已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為亭宇;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裨形勝。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 「 右溪 」 。

當時,湖南道州城西一百多步遠有一處風景勝地,被傾心大自然的元結髮現,覺得獨自激賞不過癮,便立即開發出來,供大家遊玩。開發的背景,應當是他在道州任刺史時水深火熱如火如荼的新農村建設時期。遠在唐代元結即致力於開發旅遊景點了,從這件事可窺見元結的原創精神。也可見元結依賴大自然,一生都在不斷返回精神原鄉的真性情。

赤子情懷與後世評說

在這裡說點元結作品中記述的與蘇源明的軼事:

乾元己亥(759年),漫叟待詔長安。時中行公掌制在中書,中書有醇酒,時得一醉。醉中叟誕曰:願窮天下鳥獸蟲魚,以衝殺者之心;願窮天下醇酎美色,以充欲者之心。中行公聞之,嘆曰:子何思不盡耶?何不曰:願得如九州之地者億萬,分封君臣、父子、兄弟之爭國者,使人民免賊虐殘酷者乎!何不曰:願得布帛、錢貨、珍寶之物,溢於王者府藏,滿將相權勢之家,使人民免饑寒窮苦者乎!叟聞公言,退而書之,授予學者,用為時規。(《時規》)

被杜甫稱為「學蔚醇儒姿,文包舊史善」的蘇源明,758年入翰林院學士為中書舍人。

這裡記述的正是759年蘇源明向肅宗推薦元結,等候肅宗召見時,兩人醉酒時說的醉後閑話。不知您讀後有何感慨,此刻的我淚流滿面,一邊任由淚流,一邊在想:真是吃著低保操著國務院總理的心吶。一個民族的中流砥柱和脊樑正在這酒後的箴言里!

有時也想,這天下到底是誰的呢?作為一代帝王如若沒有竊國的心態,肯定也是想還臣民一個青天的,但帝王的境界,胸襟,膽識,知識格局,實則決定了一切。倘若連大帝自己受到的束縛都沒有辦法破除,您還要過多的指望有意義嗎?千年帝制的黑金咒箍如何才能拆解得下來呢?元結的先父元延祖明白的早,懂得帶著親兒子愉快地玩耍。

其實再往上追溯一下,也並非可以這樣子講。元結的祖父元亨是皇組李元軌的心腹,李元軌後來謀反成為武媚娘捕殺的反對勢力,只是元亨死後四年李元軌才東窗事發。

但以當時嫵媚娘為穩固統治任用酷吏盛開告密之門的做派,元亨留下的孤兒寡母也會成為羅織的對象。可以想見,元延祖的青少年時代基本上都是在戰戰兢兢的白色恐怖中度過,「活著」便是最大的理想。這種家族歷史的隱秘會留下隱藏逃跑的烙印,潛意識裡也有避開黑暗遠離政治陰謀的自我超脫。

元結還有個特點便是喜歡自我遷移,看不出一點眷戀故土的意思,而這與他鮮卑人的游牧基因也大有關係。甚至覺得他在詩歌創新,在軍事上勇謀過人也都與他大草原上馳騁的先祖血統不可剝離。

摩崖石刻:大唐中興頌馬遠矚拍攝

浯溪馬遠矚拍攝

元結為母親守喪期間,隱居在湖南祁陽西南約2公里處湘江西岸的浯溪。徜徉於浯溪山水之間,面對天造地設的石壁,不免勾起了將當年《大唐中興頌》「刻之金石」的宿願,便加以補充,請好友顏真卿書寫刻石,有了今天我們所見的《大唐中興頌》摩崖石刻。自元結開始,江邊崖岸上被雕刻了唐代以來三百多位名人的書畫詩文詞題等四百餘處。著名的有顏真卿、皇甫湜、黃庭堅、秦觀、李清照、米芾、范成大、沈周、顧炎武等後世後大咖,浯溪石刻群遂成為湖湘南部獨特的人文景觀。

縱觀元結一生,54年的生命長度從759年至769年間斷續被肅宗、代宗任用,閃現在大唐危難之時的勛業被傳記和墓志銘文記載。其餘時間都在隱居著述及漫遊中度過,少年時在商餘山的生活被稱倜儻不羈,戰亂中避禍旅居的足跡遍及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每到一地,隨遇而安,沉醉於自然,放浪形骸,垂釣漫遊,著述思考。

韓愈說:「唐之有天下,陳子昂、蘇源明、元結、李白、杜甫、李觀,皆以其所能鳴。」

無論指揮戰鬥還是作地方官,你看見的都是一個未被社會異化的擁有整全人格的天然人,有赤子情懷,洞悉世道人心,通曉宇宙法則,放在哪裡都光芒四射,退敵兵,築哀丘,扶流民,惠百姓,出奇制勝安邦定國。而一旦完成工作,立即就想回家繼續玩耍,恐怕這才是打動我的深層原因。覺得次山同學不想作軍事家,也不想作政治家,就願意作個旅居寫作的人。

元結作品現存的集子常見的有明郭勛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陳繼儒鑒定本《唐元次山文集》、淮南黃氏刊本《元次山集》。今人孫望校點有《元次山集》。元結所編詩選《篋中集》尚存。

元結對自己的著作有清醒的認識,在《篋中集》中,他講到自己:凡所為文,皆與時異,故朋友後生,稍見師效,能侶類者,有五六人!

粉絲真是太少。即便在今天,元結的知音又有幾人?

一個十七歲才拜他的族兄元德秀為師開始正式學習的人,完全超人一般掌握了種種魔法。這不是對今天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教育理念的打臉嗎?

劉睿銘,您研究少兒教育,您深以為呢?希望在地名古今的留言里得到回應。

文章這樣結尾好意外額!

寫在後面:

尋訪拜謁商餘山 左起:宋新傑 裴曉燕 南橋琴 郭東偉

尋訪拜謁商餘山 左起:宋新傑 裴曉燕 南橋琴 馬遠矚

尋訪拜謁商餘山

2017年9月19日下午,魯山縣攝影家協會主席郭東偉先生,魯山廣電局馬遠矚台長、融媒中心宋新傑主任,魯山縣文聯攝影師裴曉燕美眉,南橋琴五人一行拜謁元結勝跡,登商餘山。如果非要狹隘地說是為文章配圖拍片,是對元結的大不敬,也是對大家心底深處深存一份對元結敬仰之情的無視。

尋訪十分艱難,先是到了青山腳下,問說不是商餘山。折返,兜轉了半天,當地沒人知道有商餘山這座名山。感覺想哭。後幾經問詢,說剛剛遇見的青山就是商餘山。清乾隆.八年《魯山全志》也的確這樣講。半山腰長滿成排的光伏發電儲能板,登頂卻完全沒有路,我們幾個撥荊踏棘爬至一個峰頂,陷於櫟叢荊棘之中,已完全看不清山脈山峰的本來面目。心中一片茫然。

大家都不甘心,下山又尋摸到元結故里。是在一處扁平的山丘上,立了塊難看的黑碑。還好一群羊正在那兒吃草,歡叫,描繪著田園牧歌的實景真相。我站那估視了一陣兒,感覺還好。碑後面不遠是座藥王廟,前面是淝河上游的源流淝溪,左面沃野百里,右面是一片窪地,詩意的的小路穿過楊樹林。我和東偉君沿小路走了一段,看見一座乾渠水閘,乾渠似已廢棄多年,乾涸的渠底雜草叢生。

我們幾個在田埂邊上,摘了大捧酸棗,吃著返回,酸酸甜甜地結束了圓滿的尋訪拜謁,有種對不起元結的感覺。

晚上,家兄永新教授看見我發朋友圈圖片,問詢位置說一定去看看。我說:根本看不到任何東西,更別說元結的蹤跡。家兄執拗的講:那也還是要去看看。好吧。

文中配圖為上面四位攝影達人領銜奉獻,在此深深致謝!

元結與顏真卿

元子陵

約稿啟事

地名古今」以強調原創為主。內容板塊和欄目大致如下,文章字數以兩三千字以內為宜。突出個人化,文字盡量講究而有韻味。

1、我說地名|以個人視角講述熟悉的地名歷史變遷和故事,避免面面俱到,避免羅列概念。突出個人對地名的理解和歷史變遷的解讀。

2、傾聽講述|每個村莊、每個街巷,都有說不完的人與地名故事,每個人都是一本大書,傾聽講述,以細節勾勒歲月流逝中的、難以重現的故事。

3、我的漂泊|許多人的人生旅程,會在遷徙、漂泊中走過。用印象最深的幾個地名,穿插個人的成長史、生活史,本身就是地名古今不可缺少的內容。

4、故居尋訪|千百年來,每個地方都有影響歷史、文化的名人,故居尋訪,在尋訪中解讀名人,使之古今融合。同樣避免面面俱到,寫最能觸動自己的地方即可。

5、行走天下|旅行已成為當今時尚所在。如何行走,如何把旅行化為自己生活、精神的一部分,把旅行與異地觀感融為一體,既是遊記,也有頗為充實、敏銳的詩意表達,這是最值得期待的行走天下。

6、回家的路|遠離故鄉的人,心中永遠牽掛故鄉。每次踏上歸家之路,會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兒時的星星點點的記憶,家庭幾代人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一棵樹,一口井,一家人,左鄰右舍,都是故鄉難忘的記憶。

留存鄉愁 敘說古今

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名古今 的精彩文章:

一年四季自自然然成熟的水果
一座名園一座山

TAG:地名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