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彭德懷評價:晉軍太不會打仗了,閻錫山的軍事指揮笨拙之至

彭德懷評價:晉軍太不會打仗了,閻錫山的軍事指揮笨拙之至

(八路軍過黃河)

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二日,蔣介石正式發表公告,同意將紅軍全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八路軍),並分別任命朱德、彭德懷為正、副總指揮。

彭德懷在紅三軍團時的老部下王平本來被安排在後方,他不想留在後方,於是給彭德懷發了個電報:「抗戰開始了,我願意上前方去。」

過了兩天,彭德懷回電:「要來就馬上來,遲了我們就出發了!」

九月三日,彭德懷與周恩來、林彪等領導人從西安出發,奔赴抗戰前線。他們在潼關渡河,然後換乘火車北上太原。

一路上,彭德懷所聽到的各種街談巷議,無不是希望八路軍能夠早日參戰。到了太原,民眾期盼之心更切,乃至於對八路軍送水送茶,夾道歡迎。

最初彭德懷去的是大同,八路軍也準備首先開赴大同作戰,然而當他到大同時,陽高已經失陷,山西的抗戰形勢也隨之急轉直下。

(開赴華北前線的八路軍)

彭德懷於是又從大同驅車,直抵位於雁門關的第二戰區前敵指揮部。閻錫山拿出了已經籌劃好的方案,按照這一計劃,晉綏軍六個軍的兵力將在平型關一線布置一個口袋陣,他希望八路軍能夠協防平型關。

彭德懷雖然名為八路軍副總指揮,只協助朱德分管軍事,但八路軍的作戰部署,實際多由彭德懷主導。早在來山西之前,他就對華北地形進行過認真研究,曾經整天呆在地圖前進行沉思。彭德懷的部下說他不是在看地圖,而是在讀地圖,「吃」地圖。

這位昔日的紅軍宿戰已把晉北、晉東地形都深深地刻在了自己的腦子裡。他知道日軍有機械化作戰的優勢,但只要截斷其交通和給養,就可以陷其於不利,而後者正是八路軍的特長之一。

用兵方面,包括閻錫山在內的國民黨將官與八路軍有明顯不同。他們一般情況下不敢集中兵力出擊敵人的薄弱點,更不敢向對方的側後進行突擊。針對閻錫山作戰計劃中的這一空白點,彭德懷提出,可以讓八路軍第一一五師隱蔽集結於日軍前進道路兩側,待對方進攻平型關時,從側後實施夾擊。

彭德懷的建議得到了閻錫山的同意。九月二十三日,八路軍總部到達五台山下的南茹村,彭德懷即命令一一五師在平型關外側選擇地形,進入伏擊狀態,並相機出擊。

兩天後,一一五師在平型關成功伏擊了板垣師團所部。首戰告捷,總部人員為之歡欣鼓舞,一片沸騰。

(油畫,平型關戰役)

板垣師團雖在平型關受阻,但另一支日軍卻從茹越口突破內長城南下,閻錫山被迫下令晉綏軍往忻口撤退。轉眼之間,日軍已進逼至太原北大門。

彭德懷對此深感惋惜。他並不認為日軍有什麼了不起,所謂「日本皇軍不可戰勝」只是神話,歸根結底,還是晉軍太不會打仗了(綏軍還比較有戰鬥力),閻錫山的軍事指揮也笨拙之至。

在平型關,板垣師團不過才投入了半個師團的兵力,閻錫山動用六個軍都沒法把它裝進口袋,這就明顯是指揮失誤的問題。在彭德懷看來,既然想殲滅板垣,那就要狠一點,主力必須全部用於突擊,不必多留預備隊,以求一擊成功。可是閻錫山既想吃著又怕燙著,說是說要對板垣扎口袋,但遲遲捨不得動用主力,多數兵力都在平型關上進行單純防禦。這種樣子,怎麼可能逮得住板垣呢?

茹越口被突破,則反映了防禦上的戰術漏洞。彭德懷對野戰築城相當有經驗,他認為好的防禦配備,應該是有縱深的據點式部署,而且各個據點本身要隱蔽和獨立,彼此在火力上能夠互相交叉、互相支援。如此即便被敵軍包抄至側背,也可以像正面作戰一樣繼續發揮防禦作用,守軍亦不必因此而發生恐慌。

閻錫山使用的卻是實戰中最需避免的線式防禦,這種防禦法一點被破,就會全線崩潰。

另外,閻錫山也不懂得使用預備隊。同樣情況下,如果是彭德懷指揮,他會事先控制一支較為強大的預備隊,並布置於縱深側翼的適當地點。敵軍不來包抄便罷,若是前來包抄,那麼它的側翼一定也是暴露的,正可以用預備隊進行猛烈的反突擊,到時就算不能立刻取勝,局面也不致太過被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執雨 的精彩文章:

彭德懷的哪一個建議,讓毛主席整整思考一夜才表示同意
在土地革命早期,毛主席信任彭德懷,原來跟這封假信有關
這種軍事學說取法於德國和蘇聯,毛主席把它運用於實戰,立即見效
中央紅軍連續取得勝利,毛主席威望大增,同時他也以驍勇善戰聞名
這支國軍的戰鬥力如此強悍,就連毛主席也一再強調要避開它

TAG:執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