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方的大地上 4 趙州橋

北方的大地上 4 趙州橋

北方的大地上(4)風雨滄桑趙州橋

老鄭系列遊記

這次北行的一大收穫,是嫂子宴賓和弟弟宴武帶我們參觀了我嚮往已久的趙州橋。

小學三年級的課本上我們應該都學過趙州橋的課文,而歷史上記載著更多有關趙州橋的美麗傳說:昔日洨河水泛濫,百姓只靠木船擺渡,木匠祖師魯班一夜之間把羊群化成石頭建起大橋。

趙州橋公園壁雕

張果老和柴王爺一同來試橋。張果老倒騎毛驢,驢背褡褳里裝著日、月;柴王爺推小車,運載著五嶽名山。行於橋中心,將橋壓得搖搖欲墜。魯班見勢不妙,縱身跳入水中,用手將橋托住,石橋安然無恙。至今橋上面還留下了清晰的驢蹄印、車道溝和膝蓋印;橋底保留著魯班的手印。正如民歌《小放牛》所唱的:「趙州石橋魯班爺修,玉石欄杆聖人留;張果老騎驢橋上走,柴王爺推車軋了一道溝。」

清晰的驢蹄印和車道溝

有史記載:「趙郡皎河石橋匠李春工跡也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坐落在石家莊東南45公里趙縣城南的洨河之上,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當地俗稱大石橋。橋長50.82米,跨徑37.02米,券高7.23米,兩端寬9.6米,中間略窄,寬9米,建造1400多年來經歷過無數次的洪水和其它自然災害,特別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依然保存完好,甚至整體看上去猶如新橋一般。

趙州橋工匠李春雕塑

雖然這與歷代維護維修有關,但也不能不驚嘆它的設計精準和建築質量的高超,樹立了建築界的世界典範。它不僅是我國而且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巨大石拱橋,對後代的橋樑建築有著極深遠的影響。趙州橋素來被稱為天下第一橋,它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據載,趙州橋由北宋皇帝賜名。一孔石橋飛跨皎河之上,因趙縣古稱趙州所以通稱趙州橋。

美麗的趙州橋近景

趙州橋始建於隋代,是由著名工匠李春設計建造,是名副其實的橋樑壽星,隋朝石匠李春以無比的聰明才智,用無言的石料,不僅完成了這舉世無雙的宏偉建築,又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遐想和詩畫般的意境。難怪歷代文人墨客對趙州橋倍加讚賞:「水從碧玉環中過,人在蒼龍背上行,日摸憑欄望河塑,不需擊楫壯心聲。」 又有:「隋匠天工落奇橋,石骨長虹映燕趙」。

美麗的趙州橋

是的,趙州橋歷盡風雨滄桑1400年,它不僅在冀中平原、河北燕趙大地上大放光芒,並以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橋被列入吉尼斯之最,美國土木工程協會還為其頒發了「國際歷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還真為中國建築界掙了不少面子。趙州橋作為中國第一石拱橋的地位都是不可動搖的。也許就因如此,同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陀羅尼經幢就是免費參觀的,而趙州橋卻須交錢才能一睹其芳容。為了收門票錢,還特意為它修建了一個面積可觀的遊覽區。

桔子和老鄭留影於趙州橋

然而,當我們來到它的面前,卻不僅惘然若失---因為它並非我想像中那個歷盡滄桑,滿目斑駁的趙州橋。那古樸的、承載著厚重歷史感的趙州橋不見了。赫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光潔的、打上加固鋼釘、塗滿了現代顏色的石拱橋---這是人類保護的傑作。趙州橋經歷一千四百多年的洪水衝擊未曾倒下,今天卻在金錢的洪流中「倒下」了。古橋仍在,面目已非。

趙州橋園內鮮花映紅牆

我的想像中,趙州橋滿身青苔,斑斑駁駁,甚至破損嚴重,但它橫跨洨河,那種力量超越時空,絲毫不減當年。雖經千年風雨,它會清癯許多,憔悴許多,但即使成為一座雕塑,也會有一種穿透人心、震顫人心的力量,讓人們在瞻仰中與其一同高大、一同偉岸、一同在浩然正氣中升騰,蓬勃地奮飛。可是,這些都沒有了,趙州橋忽然間從我的小學課本中褪色,成為一座滑稽的半古半新之橋。

趙州橋園內鮮花映紅牆

然而,當我們站在橋上,手撫精雕細琢的欄杆,還是感受到了古代工匠的偉大。唯獨遺憾的是:橋雖在,河卻小了很多。那條讓古人敬畏的滔滔大河已經成為一池靠人力維持的深綠色淺流,人們甚至還出租小船在已經污染的河上泛舟。原來的洨河哪裡去了?在金錢的催生下,原生態的自然景觀已經蕩然無存!趙州橋這座令國人驕傲的石拱橋,沒有了河水在下面奔流,它只能成為一件供人觀賞的古迹。但無論如何,趙州橋確實不愧為一座供人瞻仰的豐碑。2010.08.16.

趙州橋刻字詳解

附錄:小學三年級課文:《趙州橋》

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叫安濟橋,又叫趙州橋。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設計和參加建造的,到現在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趙州橋非常雄偉。橋長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寬,中間行車馬,兩旁走人。這麼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礅,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橫跨在三十七米多寬的河面上。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平時,河水從大橋洞流過,發大水的時候,河水還可以從四個小橋洞流過。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衝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

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橋面兩側有石欄,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裡吐出美麗的水花;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所有的龍似乎都在遊動,真像活了一樣。

趙州橋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鄭書緣 的精彩文章:

TAG:老鄭書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