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不是活給別人看的,而是活給自己的

人生不是活給別人看的,而是活給自己的

新媒體管家

四毛說

四毛說,提到張愛玲,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高抬著下巴,眼神微微向下,倨傲的俯視著一切的態度。她是式微的貴族小姐,卻又顛簸流離,一生居無定所四處漂流。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麗的袍子,爬滿了虱子,我想這是對她一生最恰當的描述。

01

(張家公館,今上海康定東路87弄)

都說張愛玲的小說細膩。

四毛說,張愛玲本身就是一部耐讀的小說。

張愛玲的故事遠比她的小說更加細膩和複雜。

都說張愛玲一生漂泊,居無定所,

四毛說,那是因為不曾看到張愛玲的放任不羈。

都說張愛玲愛情坎坷,丈夫出軌,老無所依,

四毛說,那是因為不曾看到張愛玲的隨性和不將就。

張愛玲出生於一個沒落的封建貴族家庭,

張愛玲的奶奶是李鴻章的長女,嫁給張家做三姨太。

李鴻章嫁女,陪嫁數量驚人,

位於上海的「張家公館」就是當時的嫁妝之一,

後來也就是張愛玲出生的地方。

張愛玲的奶奶生有一子一女。

這「一子」便是張愛玲的父親:張廷重。

這「一女」叫張茂淵,便是張愛玲的姑姑。

張廷重七歲便沒有了父親,

從小寵溺慣了,一副滿清遺少的樣子,

內秀,靦腆,完全是一副紈絝子弟的破敗相,

整日的在院子里背手踱步的背四書五經,

後來大清滅亡,因所學無所施展,竟沉迷於鴉片。

張廷重妻子黃素瓊,雖然也出身官宦世家,

受五四運動的影響,渴望自由與平等的西式家庭氛圍,

可見,迂腐的張廷重不是她理想的夫君。

冬去春來,在1920年9月30日,

在上海的張家公館,黃素瓊為張家誕下一女,取名張瑛,

改名字是在她小學入學的時候,

母親覺得「張瑛」發音嗡嗡嗡的不夠響亮,改作張愛玲。

封建遺毒害死人啊,

張愛玲有個大伯早夭無後,

她生下來就名義上過繼給了這位死去的大伯,

喊自己的父母為叔叔嬸嬸。

人生就像一粒種子,

落根的那片土壤就已經決定了生長的高度,

張愛玲落根於封建大家庭陰鬱的深宅大院,

加上墮落沉淪的父親和心高氣傲的母親,

註定了張愛玲要有一個多舛的童年。

02

(張愛玲與弟弟張子靜)

1922年張廷重在天津謀了一份秘書的職位,

兩歲的張愛玲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搬家,

在天津,張愛玲度過了他一生之中最安穩的童年時光。

母親黃素瓊固執的認為兒子可以繼承祖業,

而女兒長大了必須自食其力,

她把大把的精力花在教育張愛玲身上,

是母親為張愛玲開啟了智慧大門。

張愛玲出生的次年,弟弟張子靜也出生了。

張廷重並沒有因為兩個孩子的出生有所改變,

仍舊沉迷於裊裊的鴉片煙霧中和青樓的美夢裡。

黃素瓊不恥於丈夫的行為,兩個人漸行漸遠。

張茂淵同樣憎惡哥哥張廷重的腐化墮落,

因此黃素瓊倒與這個小姑子張茂淵相處得十分融洽。

日積月累,黃素瓊要離開的念頭愈來愈強烈。

機會終於來了,張茂淵要出國留學。

小姑子年幼需要照顧,成了黃素瓊一同出國的理由,

此時張廷重生活的主要內容便是抽大煙和出入花街柳巷,

對於黃素瓊的出國倒也歡喜贊成。

1925年,黃素瓊拋下了四歲的張愛玲和三歲的張子靜,

毅然決然的離開了浮華敗落、死氣沉沉的深宅大院。

追求自由的黃素瓊一到歐洲,

便迫不及待地把束縛過的小腳塞進高跟鞋裡,

變成了手捧高腳杯的歐洲貴婦人。

03

(張愛玲與表姐弟在一起,中)

1928年,張廷重因為失去靠山丟了鐵飯碗,

只得又搬回了上海,

張愛玲在天津的幸福童年在她八歲時嘎然而止。

這一年,在歐洲呆了三年的黃素瓊從歐洲返回了上海,

遊學經歷帶給她的是西方現代的思想認知和生活方式。

看到丈夫依舊沉醉在裊裊的鴉片煙中無法自拔,

黃素瓊咬牙做出了最終的決定:離婚。

離婚後,黃素瓊搬出自己的東西住進了赫德路公寓,

張茂淵因看不慣哥哥的墮落,

也從家裡搬出來了,同嫂子黃素瓊住在一起。

父母離婚了,張愛玲的童年也隨之結束了,

她變得愈發的敏感、愈加的多疑和內斂,

無助的她已經不能在父母懷裡流淚了,

更多的時候只能當著姑姑的面哭。

人生而具備為人父母的本性,

卻未必具有教育子女的能力。

或許,父母不幸的婚姻如同一個魔咒,

成了張愛玲孤獨一生的開端吧。

張廷重終究不是一個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1934年,張廷重再婚迎娶了孫用蕃,便是張愛玲的後母。

這孫用蕃與張廷重倒是很般配,都是前清遺少,

又都喜歡整日的斜卧在床榻上吞雲吐霧,

完全不顧裊裊烏煙外那個十四歲少女厭惡的眼神。

孫用蕃的進門加速了張家的衰敗,

1948年,他倆賣掉了在上海的最後一處房產,

搬去了江蘇路一間只有14平米的房子里,

廚衛設施都得與同樓的十幾戶人家共用。

"自助者天助之,自棄者天棄之"

誰也不曾想到,

一個是大清帝國重臣李鴻章的外孫,

一個是國民政府總理孫寶琦的女兒,

以驚人的速度淪落到了如此地步,

富貴時縱然銷魂盪魄,醒來時不過黃粱一夢。

04

(張愛玲與父親和弟弟合影)

十四歲的張愛玲做夢也想不到小說中才出現的後母,

結結實實的應驗在自己身上。

從此,張愛玲在她出生的這個「張家公館」里,

開始了一段陰鬱而苦難的日子。

自尊敏感的張愛玲在後母的言行里,

感受到的不只是委屈,還有痛。

有一天的晚飯,

父親因一點小事大發脾氣,打了張子靜一記耳光,

弟弟習以為常似的,繼續埋頭吃飯,

張愛玲卻大大震撼,心頭冰涼,

委屈和憤恨的淚水悉數掉到了碗里,

後母孫用蕃奚落道:又不是打你,你哭什麼?

張愛玲無法忍受後母的尖酸和刻薄,

央求父親讓她去姑姑和母親那裡住幾天。

兩個星期後,張愛玲從母親與姑姑住處回了家,

孫用蕃就問:怎麼走的時候也不跟我說一聲?

張愛玲說:我跟父親說過了。

後母勃然大怒:對父親說了?你眼裡哪裡還有我?

脆脆的一記耳光就落到了張愛玲的臉上,

張愛玲要反撲,被僕人給拉住了。

「她打我,她打我」孫用蕃一路叫囂著跑上了樓。

父親一把揪住張愛玲,不問青紅皂白就是一頓打。

該來的遲早會來的,

厄運就像小時候回家衚衕口的那條狗,躲都躲不掉。

一天上午張愛玲練琴,

把煙床上打盹的張廷重和孫用蕃吵醒了,

張廷重二話不說就把張愛玲打的死去活來,

孫用蕃登時覺得機會來了,

慫恿張廷重把張愛玲關了起來。

張愛玲被關在樓下的一間空房裡,

由兩個僕人看著,不許跟任何人見面。

張愛玲用腳踹著鐵門,

想著她與父親的緣分就此盡了,

經常壓抑不住委屈就哭了起來。

終日的鬱悶加上營養不良,張愛玲病倒了,很重。

父親與後母商量好了,堅決不給她請醫生,也不給她用藥。

傭人何干看不下去了,

對張廷重說,她死了你也是要背上惡父的罵名的。

為了自己的聲譽,

他開始背著孫用蕃給張愛玲用消炎藥,

張愛玲竟也奇蹟般的痊癒了。

張愛玲經歷了這一劫,對活下去越發的渴望。

她決定逃出去。

趁著兩個看守換班的空檔,張愛玲摸到鐵門邊,

拔出了門栓,然後閃身奔了出去,

站在空曠的大街上,她回望囚禁自己的那幢房子,

這幢她出生的豪宅帶給她的磨難終於畫上了句號,

她知道,她再也不會回來了。

此生,張愛玲再也沒有回到父親身邊,

以至於在父親去世時想見她一面,都被張愛玲拒絕了。

05

(黃素瓊,張愛玲母親)

逃出牢籠,張愛玲能去的只是母親和姑姑的住處了。

在母親這裡依舊是冷嘲熱諷,

「都是因為你,我沒錢去茶樓,沒有錢買新衣服」

錢這玩意終究成了母女感情之間的攪局者。

敏感細膩的張愛玲陷入了深深的自責:

也許不該過來拖累媽媽的。

後來在張子靜也從父親那裡逃出來投奔母親時,

母親直接坦言自己生活已經很困難了,

何況根據離婚協議姐弟二人本應由父親負責。

張愛玲立即幫著弟弟求情,但不成,

最終還不得不看著弟弟的背影落寞的離去。

張愛玲忍受著母親的陰陽怪氣在捱日子。

易中天說過這麼一句話:

一個人有了獨立的財產,才能有獨立的人格,

每次向母親伸手要錢都讓張愛玲有莫名的罪惡感,

她說,能夠愛一個人愛到問他拿零用錢的程度,都是嚴格的考驗。

張愛玲素來是一個自尊要強的人,

她開始計划下一場的逃離。

06

(張茂淵,張愛玲姑姑)

這時的張愛玲十六七歲,

已經由黃氏小學畢業,進入了聖瑪利亞女校學習。

她幾乎把自己封閉起來,

生活得卑微而孤寂,跟誰都玩不到一塊去,

她把大把的時間花在國文和寫作上,

文章不斷的在校刊上發表。

雖然偶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稚嫩味道,

但文筆滿顯老練和滄桑,

難掩一個早熟少女的經世情懷,

追根溯源,這大概是不幸童年的苦澀果實吧。

有心人天不負,18歲那年,

張愛玲獲得了倫敦大學入學考試遠東區的第一名。

命運的捉弄如同夏日的連陰雨,

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

由於二戰爆發,張愛玲倫敦大學入學通知成了一張廢紙。

幸好倫敦大學的入學成績在香港大學也是有效的,

在19歲這年,張愛玲來到了香港大學,

終於實現了人生的第二次逃離。

母親和姑姑擔心張愛玲第一次出遠門,

便安排了香港的李開弟作為接應。

這李開弟是姑姑張茂淵的初戀,

兩人在開往英國的船上認識並墜入愛河,

後來李開弟結婚了,新娘不是張茂淵。

張茂淵悠悠的一句「今生等不到,我等來生」

這一等就是半個世紀,

五十二年後李開弟妻子病故,

張茂淵終究如願,與李開弟攜手走進了婚姻殿堂,

這一年張茂淵78歲。

07

(張愛玲香港大學學生證)

李開弟開車將張愛玲送到了香港大學校區,

這一次張愛玲徹底的自由了,

但也不得不一個人獨自面對脫離父母所面臨的困境,

第一個難題就是錢。

在香港大學,張愛玲是人人皆知的貧困生,

學校里只有她沒有鋼筆,只能用蘸筆,

一瓶墨水隨身帶來帶去,非常醒目。

她從不去參加舞會,

因為沒有多餘的錢購置裙子和皮鞋。

於是,她只有努力學習獲得獎學金。

她的每門課程都能得第一名,

港大文科的兩項獎學金都被張愛玲一人斬獲。

同學們大多厭嫌張愛玲的貧窮和清高,

把她孤立在港大圈子之外。

好在,一個人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

張愛玲遇到了她一生最要好的朋友:炎櫻。

炎櫻也來自上海,兩人有很多共同的愛好。

兩人一起逛街,一起畫畫。

要我說,炎櫻是張愛玲在港大的最大收穫,

即使後來不常見面,

炎櫻也一直活躍在張愛玲的生命里。

後來張愛玲的兩次婚姻,炎櫻也都是見證人。

張愛玲理想是海外求學,離父母越遠越好,

但生活並沒有在她預設的軌道上前進,

1941年12月日本進攻香港,香港隨即淪陷。

張愛玲三年的大學生活嘎然而止。

如同一隻剛要飛翔就折斷翅膀的鳥,

張愛玲帶著被戰爭打破的夢想,

和炎櫻回到了她以為再也不會回來的上海。

此時張愛玲的母親已經去了印度,

此後的十年,張愛玲同姑姑一同租住在愛丁頓公寓里。

張愛玲剛回上海,姑姑給她接風吃的是蔥油餅。

姑姑解釋到:我現在就吃蔥油餅,省事。

張愛玲心裡明白,姑姑是真的沒錢。

為了解決生計問題,

張愛玲開始向報社投稿,從此踏入了文壇。

《紫羅蘭》《琉璃瓦》《連環套》相繼發表,

張愛玲在寫作上很快登峰造極,瞬間紅遍上海,

法國文學家盧梭說過:

逆境是一所完全自修自悟的大學磨難,

對於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墳墓,

而對於強者卻是生髮壯志的泥土。

不可置否,童年的悲戚沒有帶給張愛玲幸福的人生,

卻帶給了她寫作的養料,

張愛玲文筆細膩優雅的深處藏著些許無奈和滄桑。

無論如何,張愛玲還是成名了,獨立了,

張愛玲在《傳奇》里這樣說到:

「出名要趁早,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

張愛玲紅遍上海這年,才24歲。

08

(年輕時候的張愛玲與胡蘭成)

也是在這一年,

24歲的張愛玲迎來了她的第一次桃花劫,

胡蘭成在張愛玲的生命里毫無徵兆的出現了。

胡蘭成委身於汪精衛,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文化漢奸。

張愛玲為什麼會選擇他?

與其說毫無政治立場的張愛玲遇到了胡蘭成,

倒不如說是張愛玲遇到了她渴望已久的被理解。

一個冬日,胡蘭成在南京的家中看一本雜誌,

這一期雜誌上有張愛玲的一篇小說《封鎖》。

胡蘭成一讀再讀,張愛玲三個字深深的烙在了他腦子裡,

他想,他一定要認識她,

看來一場邂逅不可避免。

1944年2月,胡蘭成離開南京回到上海,

他一下火車拋開自己的妻子女兒不見,

徑直找到了張愛玲的住處。

首次登門,並未如願的見到張愛玲,

張愛玲不喜陌生人拜訪,讓姑姑把他擋在了門外。

胡蘭成留了字條,上面留有自己的名字和電話。

初次見面,是在胡蘭成家的客廳里。

胡蘭成風流倜儻,滔滔不絕,

他的成熟與才情一下子就震住了張愛玲。

正如張愛玲所說:

見了他,

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

但她心裡是喜歡的,

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那天他們聊了五個小時,

張愛玲說,「因為相知,所以懂得」。

他們之間沒有經過躲躲閃閃的預熱,

幾乎是一開始就進入了熱戀階段。

第二天胡蘭成回訪,

他們的交談依舊是愉快的,

彼此都有相見恨晚的之意。

這個38歲的男人回到家的當晚,

激情澎湃,賦詩一首,書信一封,

評張愛玲的人與文,一下子就切中了張愛玲的軟肋。

在經歷了這麼多年落寞和苦難之後,

張愛玲覺得她等到了她要等的人。

1944年4月,張愛玲在她的散文《愛》里這樣寫到: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

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

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

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

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張愛玲幸福了,姑姑張茂淵開始擔心了,

覺得張愛玲與胡蘭成交往有兩處不妥,

一是胡蘭成與日本人親近,背景污濁,

二是胡蘭成已有妻室家小。

張愛玲回應說:這人是懂我的。

「懂我」是張愛玲一生的春藥,

想要獲得她的愛情,勢必先懂她。

張愛玲有句名言:

因為愛過,所以慈悲,

因為懂得,所以寬容。

她對懂她的胡蘭成污濁的背景閉上了一隻眼,

他們無暇顧及旁人的目光,還是執手走到了一處。

1944年8月,胡蘭成與第二任妻子提出了離婚。

擔心時局變動,胡蘭成與張愛玲的婚姻,

沒有走法律程序,也沒有任何儀式,

只有一紙婚書,以及好友炎櫻在場為證。

這張婚書,是張愛玲和胡蘭成合寫而成的。

張愛玲提筆寫到:

胡蘭成與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

胡蘭成提筆在後面寫到:

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09

(張愛玲和姑姑住處,愛丁頓公寓,今上海常德路195號常德公寓)

婚後的一段時間,兩個人相處的極為融洽,

就這樣,張愛玲迎來了她的第一段靜好的婚姻,

但並不安穩。

1944年底,日軍在中國的侵略漸現頹勢,

胡蘭成奉命調任武漢,開始了與張愛玲長期的分居。

新婚就要分離,兩人鴻雁傳書,你儂我儂,

遠在上海的張愛玲這樣寫道:

聽到一些事,

明明是不相干的,

也會在心中拐好幾個彎想到你。

在那個炮火連天,

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裡,

風流成性的胡蘭成也要排遣內心的惶恐,

於是出軌了,與護士小周同居了。

這個春節,胡蘭成沒有回上海,陪小周在武漢過年。

胡蘭成大抵把婚約上的「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蘸著辣醬吃掉了。

張愛玲一下子跌到了谷底:

「一切的繁華熱鬧已經成為過去了,沒有我的份了」

張愛玲曾對胡蘭成說:

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

亦不至尋短見,亦不能再愛別人,

我將只是枯萎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胡蘭成的末日終於來了。

胡蘭成隱姓埋名去了浙江的鄉下,

在這裡他又遇到了一個女人,范秀美。

戰爭給人帶來的惶恐是巨大的,

有了范秀美,胡蘭成恍惚間有了家的穩定感,

兩人終於做了露水鴛鴦,以夫妻相稱。

1946年,張愛玲幾經輾轉來到溫州看望胡蘭成,

看到的是胡蘭成與范秀美的親昵之態,

張愛玲頓時心生惆悵,明白自己已是局外人。

她讓胡蘭成做出選擇,

胡蘭成說:

你與我結婚時,婚貼上寫著現世安穩,

我現在的安穩,難道你不給我?

第二天,在漫天的細雨中,

張愛玲失望的離開了溫州。

她對胡蘭成說:

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了的。

再後來,國民政府發布《處置漢奸條例草案》,

胡蘭成赫然在列,他如驚弓之鳥,

輾轉杭州、紹興、諸暨,一直逃亡在路上,

胡蘭成逃到上海,落腳張愛玲住處。

第二天清晨,胡蘭成去張愛玲的床前道別,

張愛玲雙手抱住他,淚水連連,

哽咽許久,只道出了一句「蘭成」。

這是兩人的最後一面。

張愛玲有句名言:

愛情猶如一場奢華的盛宴,

每每盛裝出席,結果卻總是滿杯狼羈。

與胡蘭成的這段感情,從炙熱到決絕,

張愛玲猜的到開始,卻猜不到結局。

她無法想到,在胡蘭成一生八個女人當中,

她與胡蘭成的四年對他而言也許只是曇花一現,

而對張愛玲來說卻是窮盡了她所有情感,

漠然回首,恍如隔世。

10

沉重的一頁翻過去了,

張愛玲遇到了他生命里又一個重要的人:桑狐。

《傾城之戀》拍成電影公演,獲得了莫大的成功,

沉寂很久的張愛玲迎來了轟轟烈烈的電影時代,

作為導演的桑狐決定要與張愛玲合作。

在桑狐身上張愛玲能找到她想要的安穩。

張愛玲素來對長相漂亮的男人不信任,

桑狐偏偏就帥的過份。

要我說,張愛玲對桑狐的感情有些孩子式溺愛,

她把這個男人慣著,寵著。

由於跟胡蘭成的瓜葛,張愛玲也成了文化漢奸,

怕對桑狐有不好的影響,

張愛玲極度遷就桑狐內心的忌諱,

和他一起對外掩飾他們之間的關係。

張愛玲開始變得在意自己的容貌,

她把臉浸在冷水裡讓皮膚緊緻,

為的是桑狐見到她時的開心。

倘若幾天沒有見到桑狐,就整日家心不在焉。

張愛玲在《小團圓》里這樣寫道:

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

寧願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

大抵就是在描寫等心上人不來的酸意。

但感情這東西猶如杯子里的水,

開頭是熱的,喝著喝著就涼了。

許是對張愛玲的文化漢奸的身份有所芥蒂,

桑狐在這段感情里走的很勉強。

張愛玲發現兩個月沒有月事,懷疑自己懷孕了,

桑狐言不由衷的說:那也沒有什麼,就宣布唄。

張愛玲聽著他勉為其難的話,有些艱難的說:

我覺得我們這樣的開頭太凄慘了。

後來張愛玲到醫院做了詳細檢查,發現沒有懷孕,

桑狐如釋重負,難掩倖免的喜悅。

這次之後,他打算全身而退了,

他要趕緊結婚,不能讓張愛玲毀了大好前程。

後來,桑狐娶了一個文藝圈之外的女子。

張愛玲本以為遇到了懂她的人,

她把自己低到塵埃里卻並未如願的開出花來。

隔年,張愛玲去了香港,

餘生,兩人再也沒有見過面。

11

終於迎來了解放,

中華民族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1951年,全國不遺餘力的改造知識分子的思想遺留問題,

尤其是對「願為漢奸妾」的張愛玲,

好在,張愛玲還是一個「可以改造的人」。

張愛玲受邀參加上海市第一屆文藝代表大會,

這是她一生唯一一次參加這樣正式的會議。

各路作家身穿中山裝,

在台上慷慨陳詞:要革除舊我,重塑新我,

只有張愛玲一襲旗袍,安靜的坐在後排的角落裡。

每種植物都有自己的性格,

倘若把水仙植在沙漠里,是萬萬活不了的。

張愛玲在政治運動不斷的上海也是活不了的,

她素來喜歡西洋甜點的氤氳氣息,

喜歡紙醉金迷有情調的上海。

張愛玲無法委屈內心而刻意的改變,

我們也無法想像套在中山裝里的是怎樣的一個張愛玲。

面對上海出現的新鮮空氣,她感到呼吸不過來,

不忍見破壞,所以離開,

張愛玲決定離開「還沒有離開就開始想念的上海」

1952年7月,張愛玲離開了上海,去了香港。

即使在香港,張愛玲仍舊每日的提心弔膽,

她說「走的愈遠愈好」。

1955年的秋天,張愛玲又離開香港,乘坐郵輪遠赴美國。

她在信中如是寫到:

和上次離開香港的快樂剛好相反,

一想到終究還是要離開,就眼淚汪汪起來。

張愛玲凄惶無助的心情展露無疑。

此去經年, 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 更與何人說?

12

(張愛玲與賴雅)

張愛玲到美國之後就直奔紐約,與已在美國的炎櫻會面。

起初,張愛玲借住在炎櫻的家裡,

後來,她申請到麥克道威爾文藝營暫住。

1956年3月13日,在文藝營的大廳里,

張愛玲遇見了此生最後一位人生伴侶,賴雅。

那天張愛玲斜倚在角落的沙發里看雜誌,

賴雅注意到了這個鬱鬱寡歡、不太合群的東方女子,

兩人的談話是從賴雅舉著高腳杯搭訕張愛玲開始的。

他們認識的那年,張愛玲36歲,賴雅65歲。

賴雅也是一個作家,彼時離異,有一個女兒。

張愛玲為什麼會選擇一個離異的老頭?

如果說因為張愛玲初來乍到,為的是在美國的生存,

純屬扯淡,

賴雅骨子裡不是一個安分的人,

一有稿費收入就四處各地的流浪,

經濟窘迫的他也不得不輾轉於各個免費的文藝營,

怎麼會有經濟能力養活張愛玲?

劇作家廖一梅說過一句話:

在我們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

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無疑,賴雅是了解張愛玲的。

他們經常在別人熟睡之後還在攜手散步,

儼然已經成了熱戀的情侶,形影不離。

作家在文藝營的逗留時間是有規定的,

到期之後賴雅去了紐約北部的耶多文藝營,

張愛玲暫住在一位營友的家裡。

後來,張愛玲懷孕了,

這是她人生中唯一做母親的機會。

賴雅深情的向張愛玲求婚,但堅決不要孩子。

他已經65歲了,身體不佳,也沒有固定的住所和收入。

迫於顛沛流離的現狀,張愛玲聽從了賴雅的要求。

我無意揣測這個孩子出生會給張愛玲的晚年帶來什麼,

但仍舊為張愛玲當年的無奈扼腕嘆息。

1956年8月14日,賴雅與張愛玲在紐約舉行了婚禮,

炎櫻在場,她是張愛玲兩次婚姻的見證人。

張愛玲的甜蜜時光在異國他鄉就此開啟,雖然短暫。

1956年10月,新婚的熱度還在,賴雅中風了。

那年的聖誕節,張愛玲許下新年最大的願望:

賴雅身體康健,給自己一個安穩的現世。

次年年底,賴雅身體逐漸康復,竟也能夠出遠門了。

居美期間,張愛玲尋找寫作靈感去了一次香港和台灣,

其餘時間她一直陪在賴雅身邊,

他們或輾轉於各個文藝營,或租住在公寓里,

雖居無定所、生活瑣碎,但不乏幸福。

晚年的賴雅大小便失禁,只能卧在床上,

直到1967年,賴雅最終還是永別了張愛玲。

這年,張愛玲47歲,在餘下的近30年人生里,

張愛玲始終一個人孤獨的生活,

直至離世,都以賴雅夫人的身份自居。

賴雅的離開,讓張愛玲陷入了自我封閉的孤寂狀態,

在餘生里,張愛玲一直在做減法,

把生命里冗餘的東西刪除刪除再刪除,

她只想過的簡單,安靜的活好自己。

她不再創作,只是把以前的作品反覆的修改,

她只吃中國餐館送的外賣,

卻從不與送餐人員見面,

直到確定送餐人員走了很久,才開門拿餐。

她斷了跟最好朋友炎櫻的聯繫,

她不告訴親朋好友她的電話,

擔心根據電話號碼尋到她的住址。

晚年的張愛玲築了一堵厚厚的牆,把自己圈了起來。

更甚至在她後三十年里幾乎沒有照片留世,

唯一的一張,是她離世的前一年,

台灣的一個獎項,她無法前行,

寄去了一張照片,是存世的最後一張。

生命是一段旅程,人生本就是一場修行。

一路走來,漸漸發現,那些真正心智成熟的人,

懂得釋懷,不讓自己沉浸在回憶里,

懂得與過去做個了斷,是種勇氣,更是一種智慧。

13

(張愛玲晚年,留世最後一張照片)

晚年的張愛玲生活在洛杉磯,

大街上,你能看到一個中國老太太在各個汽車旅館流浪,

她已經習慣了頻繁搬家的狀態,

甚至在搬家過程中弄丟了證件,成了黑戶。

最後張愛玲住進了洛杉磯的一家公寓,房間號是206,

這家公寓在林式同家附近。

林式同是一個商人,受朋友委託對張愛玲多有照顧。

1995年9月8日,

林式同接到警察署的電話,說張女士已經去世了。

下午三點,林式同攜帶醫囑趕到張愛玲的住所,

看到她身穿赭紅色旗袍,安靜的躺在一張行軍床上,

保暖的日光燈還在旁邊亮著。

林式同在她的回憶里寫到:

她要馬上火葬,不要人看到遺體。

除了房東、警察、我和殯儀館的執行人員,

沒有任何人看過她的遺容,也沒有照相。

9月19日,張愛玲遺體在洛杉磯火化,

沒有儀式,也沒有親人。

9月30日,也是張愛玲出生的日子,

這天上午,林式同和朋友帶著她的骨灰來到海上,

關掉馬達,默哀,對骨灰三鞠躬,念祭文,

林式同沉默了一會,開始拋灑骨灰,

一時間,汽笛長鳴,潮水涌動,

張愛玲長眠在太平洋里……

14

張愛玲凋謝了。

走的乾淨利索,怕麻煩的張愛玲沒有給任何人添麻煩,

甚至把證件碼的整整齊齊的,準備給進門的警察。

她的離開,果斷而決絕,

就像當年離開父母,離開胡蘭成,離開上海一樣。

林語堂先生說,

人生如夢,一齣戲演的如何,

只有在幕落時才可以下斷語。

我們回顧張愛玲的一生,

父母離異,早早的實現了人生獨立,

丈夫出軌,決絕的選擇離開,

拋棄親友,遠赴他國異鄉,

嫁了外國老頭,卻不得終了,

很多人覺得張愛玲這一生過的太慘了,

要我說,他們只看到了張愛玲的凄慘,

沒有看到張愛玲的絢爛。

中國人的一生大多是活給別人看的,

而張愛玲是活給自己的,

自由和尊嚴是她堅守的底線。

那年她的母親從英國回來,

張愛玲把稿費換成小金條給母親送去,

並說:你以前為我花了那麼多,現在還你了。

與其說張愛玲絕情,倒不如說她活得自我,

沒有人沒有事能束縛她,包括她的父母。

而我們大多數人都活在別人的標準里,

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

我們為什麼活的痛苦?

大抵逃不過一個「不得已」

我們總想,

不這樣做同事會不會埋怨我,

不這樣做愛人會不會不理我,

不這樣做父母會不會生氣,

這些問題統統不在張愛玲的思考範圍內,

她活的隨心所欲,忠於自己的靈魂。

要我說,人生苦短,至少要為自己活一次,

活的跟別人不一樣。

-END-

徵稿

[稿件要求]:文章要把一個人生平講述完整,通過他的故事傳達一種處世態度,一種生活思想、一種人生觀念、一種為人之道。為世人借鑒。

[標題標準]:1、標題格式要「人物+觀點」;

2、觀點要獨到(反常理,有道理)

[字數標準]:6K-8K字為宜(不少於5K,不多於1W)。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毛說人 的精彩文章:

TAG:四毛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