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競爭迫在眉睫 特斯拉遭機構集體看空

競爭迫在眉睫 特斯拉遭機構集體看空

10月10日,多家國內媒體報道稱,特斯拉將於2022年開始量產燃油車,並將其命名為Model T。此事一度引發汽車界廣泛討論。

雖事後證實此消息為烏龍事件,但特斯拉目前的困境已經引起了業內關注。公司持續燒錢,Model 3產量與目標相差甚遠,要從先驅成為主流,馬斯克和特斯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生產線仍未到位,工人手動造車

按照特斯拉計劃,第三季度將生產1500輛Model 3,年底前將月產量提升至20000輛,2018年則將月銷量提升至40000輛。10月2日,據特斯拉發布第三季度的銷售和生產業績報告,Model 3第三季度僅生產260輛,遠低於目標生產量。

按照特斯拉目前生產進度,即便後續生產目標能順利完成,50萬的預訂單也要到明年年底全部完成。有分析師指出,部分預訂者可能等不及Model3的交付,選擇其他汽車廠商的電動汽車。

10月9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稱,Model 3目前遭遇產能瓶頸,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由於特斯拉全自動生產線仍未就位,Model 3的車身面板需要員工手動安裝和焊接車身板件,拉低生產效率從而致使Model 3產能嚴重受限。一些接受採訪的特斯拉員工稱,這些精密的機器人想要形成生產力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受Model3產能不足的影響,特斯拉原本將於10月26日對外發布電動卡車的計劃暫時落空。特斯拉方面表示,將集中精力解決Model3的量產問題,電動卡車的發布將延後至11月16日。

不過對於特斯拉產能問題,馬斯克一開始就有著清晰的認識,在前30輛Model 3的交付儀式上他坦率承認,未來Model 3的產能將面臨很大的挑戰。他表示:「我們將會經歷至少6個月的『製造地獄』。」

機構看空特斯拉

受此影響,特斯拉股價周一在納斯達克證券市場低開低走,最終報收於342.94美元,較上一交易日下跌13.94美元,跌幅為3.91%。按照周一的收盤價計算,特斯拉市值約為572億美元,較上周五的收盤價減少約23億美元。

這一動態引來華爾街機構的高度關注。10月11日,巴克萊銀行分析師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提到,Model 3產能問題已奪取部分特斯拉投資者的信任,在此之前,投資者認為Model 3可為特斯拉再一次奠定在純電動車領域的地位,以便阻擋傳統汽車製造商在純電動汽車領域的追趕。

巴克萊分析師將Model 3與已功成名就的蘋果iphone智能手機相比較,認為Model 3也可能會擁有蘋果手機的人氣與生存能力,但產能問題或許會讓特斯拉錯失迎來「汽車行業iPhone時刻」的良機。

「由於產能不足的問題,Model 3為特斯拉帶來收益要滯後到2018年,甚至到2019年。因此,特斯拉麵臨的競爭威脅也會迫在眉睫,特斯拉的iphone時刻也將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巴克萊銀行分析師說道。

投資銀行高盛在研報中稱,公司對於Model 3的交付保持謹慎,260輛遠遠低於華爾街預期的最低水平。在此之前,高盛分析師曾預測特斯拉在半年內股價會遭腰斬。

高盛分析師Tamberrino認為,特斯拉在100千瓦時電池組方面的生產問題是導致第二季交付量不足的原因之一,特斯拉的現金消耗或將更為劇烈,估計特斯拉或將在2018年上半年進行新一輪融資。

投資調查公司Bernstein則對特斯拉在新車型上的盈利能力表示擔憂。其分析師預測,特斯拉股價將暴跌,因為它將迎來「史無前例的」100億美元的現金消耗。 「特斯拉持續的現金消耗是投資者的主要爭議,事實上特斯拉可能是歷史上從來沒有產生充裕年度現金流以及年度利潤的最大上市公司。」

分析認為,特斯拉如要解決產能問題,未來還需進行大手筆投入。特斯拉CEO馬斯克曾表示,今年底前將敲定3、4、5號超級工廠的建廠位置。

此前,曾有特斯拉將在中國設立工廠的傳聞,但該消息至今未得到確認。

【更多相關資訊,請移步各應用市場下載「時代財經」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代財經 的精彩文章:

手機市場增速3年降10倍,巨頭們只能寄望「它」翻身

TAG:時代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