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東北「三大怪」——黑土地上的生活智慧

東北「三大怪」——黑土地上的生活智慧

12

東北「三大怪」——黑土地上的生活智慧

「東三省三大怪,窗戶紙糊在外,大姑娘叼煙袋,養活孩子吊起來」,東北地區廣為流傳的三大怪,東北民眾眼中見怪不怪的三大怪,在你心中究竟知多少?

東北「三大怪」對東北人來說並不陌生,但大多數人並非了解這「三大怪」的本真含義。隨著時代的變化,許多新的「三大怪」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在這種背景下,回頭看最初的「三大怪」,除了作為東北地區的典型文化現象,還看到了老一輩兒的經驗總結,而並非是當下技術至上的社會文明。

第一怪:「窗戶紙糊在外」

民俗文化是普通民眾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總結的一系列有關於物質及精神方面的文化。從生態視角去審視東北「三大怪」,不難發現「三大怪」作為文化現象,其背後隱藏的日常生活邏輯。更為可貴的是民眾遵循自然規律,總結生存法則的智慧。傳統民俗的形成與特定地區的生態條件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生態環境對民俗的形成與存在具有一定的影響甚至起著決定作用,另一方面民俗也反映和體現著生態狀況。

「窗戶紙糊在外」是東北民眾適應東北氣候的產物。東北的冬天,西北風刮的嗷嗷叫,隔三差五地還會來一場「大煙炮」。多雨雪和大風的氣候特徵致使東北人在冬天的時候都會用紙條把窗戶的縫隙糊起來,由於冬天室內外溫差大,如果將紙糊在窗欞內側,呼嘯的大風就會將紙「推」離窗欞,窗紙被吹破。且窗欞在外,下雪時容易積雪,外面氣溫低了容易結霜,室內火盆一烤,融化的水就會流到窗紙和窗欞的結合處,浸透窗紙,造成窗紙的損壞。而將窗紙糊在外側,遇風時有窗欞做撐架,不致於將窗紙吹離窗欞。遇雪時雪花打在窗紙上也會落下,融化的霜水也不致於浸透窗紙,還可以延長窗紙的壽命。特殊的區域氣候決定了窗戶紙的粘貼規則,出於取暖的需求民眾根據經驗總結出粘貼經驗。

另外, 這種糊窗紙與眾不同, 人們稱之為「麻紙」 , 也有叫「麻布紙」 。即把麻浸泡後做紙,民間還有一條謎語:

身穿綠袍頭戴花,

我跳黃河無人拉。

只要有人拉出我,

一身綠袍脫給他。

麻做成紙前,先要在水中泡,當然是「 我跳黃河無人拉」,「一身綠袍脫給他」,就是把麻皮扒下,用麻皮泡篩。沉澱後,晾乾成「 麻紙」 。

民眾將日常勞作與民間謎語相結合,一方面體現著民眾的智慧,對於日常經驗的總結,另一方面還體現著民眾對於審美的追求,是民眾將生活經驗與口頭藝術相結合的產物。

第二怪:「大姑娘叼煙袋」

東北傳統民俗與東北地區的傳統經濟形式有著密切的聯繫。獨特的勞作方式,會激發民眾創造具有區域性特徵的娛樂休閑方式,同時也創造了相應的思維行為方式及性格特徵,進而形成共同的區域風俗習慣。

大約在明代後期,煙草從俄羅斯傳入東北,因東北土質、氣候很適宜煙草生長,很快在這裡紮下根,並被人們接受。不用說太遠,解放前東北的男女老少抽煙者占居多數,這可能與東北季節氣侯有關。農閑時,人們無所事事,就湊在一塊嘮嗑抽煙,男的扎一堆,小姐妹兒也湊在一起嘻鬧,本應是文靜嫻雅的大姑娘,也就這樣走入「煙民」行列。過去東北的農村,女人與煙有著「親密」的關係。農家炕上,都有兩個「笸籮」:一個是婦女做針線活用的「針線笸籮」,一個便是裝旱煙的「煙笸籮」。

煙有防蛇、防蚊蟲的作用。早期的長白山區,為開發而來的各族先民及在大山裡淘金、放排、挖參、狩獵的人們,勞作歇息時抽煙,吐出的煙霧能使毒蛇懼怕,不敢靠近人。此外,煙灰還是一種民間常用的止血藥。在老林子里作業意外受傷時,人們就順手捏一點兒煙灰抹上,既殺菌又止血。

身穿綠袍頭峨花,

到老被人捆又扎;

勒的小臉黃又紫,

專和碳火結親家。

在關東民間, 這是大人小孩兒都熟悉的一條謎語( 民間叫猜悶兒), 而謎底就是「煙」 。這條謎語有趣地描寫了煙的生長形態、製作過程和特性及用途。民間又有:抽上一口關東煙, 解懶解饞解心寬之說,可見煙在關東和人們有著密切的關係。

煙是辣的,抽煙人的意識和性格也隨著這種活動而使人變得活潑和辛辣。在關外,一般人以為抽煙的女人太粗獷,沒有女人味兒,還有人認為,女人抽煙不守貞節, 不好交;抽煙的女人老了就會成為刁婆婆之類的。其實, 關東姑娘更加多情和沮柔,她們不僅具有黃河流域中原地帶女人的那種多情,而且又具備火辣的性格,對自己的意中人敢愛敢戀, 就像煙一樣辛辣、火烈。

第三怪:「養活孩子吊起來」

孩子沒犯法,為啥要平白無故地給「吊」起來呢?「養活孩子吊起來」中蘊含著豐富的區域文化和生活素材。

數百年以前,東北還很荒涼,山林中經常有毒蛇和野獸出沒。當時滿族人的生活習慣大都是住帳篷、窩棚或土屋,燒火炕,用火盆取暖。將嬰兒放在地上容易受到毒蛇、野獸的侵害,很不安全。放在炕上,又會因炕熱而「上火」生病,或被火盆燒傷。於是,就想出這個「吊起來」的辦法。就這樣誕生了「悠車」或稱「搖車」。

悠車因它高高地懸掛在屋裡的大梁之上,狗貓鼠之類不易上去招撓孩子。當悠車一晃動,蒼蠅、蚊蟲就會飛開,孩子睡著了也不會受到它們的叮咬。另外,當悠車一動,又能生出一股小涼風,可以消除孩子身上的熱汗,使孩子睡的舒坦。悠車的製作也很符合科學道理。由於悠車的四周大約有半尺到一尺高,晃動時雖然有風但並不會直接吹到孩子的臉上及身上,這樣孩子即使出汗了也不會感冒。

悠車的發明和使用過程,都離不開東北特有的區域文化,山林、火炕、土屋、大梁諸如此類事項,都是東北作為北方區域所特有的符號,山林勞作的不安全性、屋內大梁的可利用性、以及土屋易遭受蚊蟲蛇獸的入侵,都催生了悠車的產生。

>

悠車,也叫郵車子、搜車子,還有叫炕車、晃車子的,其實就是「搖籃」。過去關東的人家一般都是南北炕,媳婦或婆婆往往坐在炕沿上,手裡一邊納著鞋底子,一邊推著悠車,嘴裡還哼著風趣的《搖籃曲》:

悠啊悠啊,

快點睡覺別哭啦。

狼來啦, 虎來啦;

黑瞎子背著鼓來啦;

老虎媽子跳坡啦;

舌頭伸出老長啦;

正在窗外望你哪。

咬羊啦, 咬豬啦,

寶寶你可別哭啦。

邊悠邊唱,一幅關東的農家樂。這種有趣的悠孩子工具, 是聰明的勞動婦女的發明,也是解放自己的工具。

當下,東北「三大怪」不僅僅是東北地區的一種文化現象,更重要的是,它已然成為一種即將逝去的文化符號,其內在的文化邏輯和民眾智慧是值得我們關注的。東北「三大怪」的出現,與東北地區生態文化有很大聯繫,每一怪都是民眾日常生活經驗的總結,也是民眾遵循自然、順應自然的產物,更是區域文化中集體認同的延伸。不管是舊「三大怪」還是隨著時代發展層出不窮的新「三大怪」,都是日常生活規律在民眾內心產生的一種社會認同及民眾集體智慧的結晶。東北民俗文化在東北區域中展現著不同的時代價值,同時也彰顯了東北人民的個性與魅力。

參考文獻:

[1]王紅、張楊,《東北三大怪》,蘭台世界,2002,03

[2]曹保明,《關東三大怪》,關東風情,1999,第11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遼大民俗學 的精彩文章:

TAG:遼大民俗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