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阿里是「中國的谷歌」嗎?

阿里是「中國的谷歌」嗎?

本文來自「互娛資本論」(ID:hyzibenlun)

中國互聯網發展至此,不會再有大公司渴望跟隨另一家公司,比如:成為「中國的谷歌」。

於是你很像想像,與世界頂級科技公司的相似度對比,還會成為讓人樂此不疲的遊戲——昨天一篇名為《比起百度 阿里才是」中國的谷歌」》的文章廣為流傳,作者大致列舉幾條阿里才是「中國谷歌」的原因:

1、谷歌的收入模式是以廣告為主,而阿里的廣告收入目前高於百度;

2、谷歌致力於創新,阿里也在創新;

3、二者都經營視屏業務;

4、二者都有數據;

5、關於谷歌價值觀的探討。

而最為牽強的原因是二者都運營了不算成功的社交媒體。

最後,幾乎犯了事實錯誤的是,他說阿里不像亞馬遜在「端到端」業務上花費大量資金的是,阿里轉嫁了成本,只做平台的運行,在這一點上,阿里也更像谷歌,是一個輕資產運營方式。

如今在科技界談論「創新」已經是陳詞濫調,無論是美國的谷歌,還是中國的BAT,沒有創新根本無法實現今天的體量。

可以說,每家公司都在創新,但各家創新的核心並不一樣。

毫無疑問,對於擁有神秘Google X 實驗室、鼓勵工程師用20%的工作時間從事自己熱愛項目的谷歌,創新的核心就是技術革新。而在中國,阿里以對生活和商業方式的革新見長。

畫皮容易畫骨難。想要成為「中國的谷歌」,阿里首先需要把自己變成一家技術導向型公司。但顯然,這並不符合阿里如今的形象。


路途迥異

事到如今,再把搜索業務當作谷歌最重要的事情已經不再正確了,人工智慧才是谷歌最重要的事情,這也是這個世界最重要的事情。

早在2016年10 月谷歌 CEO Sundar Pichai 就說過,整個世界正在從「移動至上」轉向「人工智慧有限」,而谷歌希望在這個領域取得優勢地位。

圖:谷歌在多倫多建立AI實驗室

谷歌重要人物之一Astro Teller 也四處對媒體說,谷歌大腦是谷歌的生產價值所在,這個小組現在致力於人工智慧基礎技術架構tensorflow的研發,提高了從翻譯到語音搜索的核心技術——這能夠革新人和機器、人與人的交流方式。

除此之外,谷歌還在無人駕駛、醫療技術上保持了野心。在外人看來,搜索技術應該是這家公司的現金奶牛,但事實上,他們把押寶放在了更有想像力的技術研發和革新上。

這與阿里的路徑是完全不同的。

儘管阿里在本周剛剛宣布,要在三年內花千億搭建科研機構達摩院,阿里雲業務的市場份額也不錯,但這家公司迄今為止對中國社會最重要的影響還是電商業務——它完全改變了國人的購物方式,也改變了經營方式,即便是偏居鄉村一隅,在有互聯網的情況下,都能夠把農產品銷售出去。

電商業務太重要,以至於阿里的很多技術開發最終都是服務於此。相比谷歌沒有邊界的上天入地,阿里這樣的風格顯然更像亞馬遜——後者有雲業務、電商業務甚至還有火箭業務,但至今為止,在商業上最重要的成就仍然是電商業務。

也正是出於此因,從現階段來看,阿里對標的仍然是亞馬遜,兩者對生活和商業方式的創新,亦是它們的偉大之處。

圖:亞馬遜與阿里巴巴

而《比起百度 阿里才是」中國的谷歌」》一文中提到,阿里像谷歌一樣「輕資產」運營,而不像亞馬遜那樣,在「端到端」業務上花費大量資金,這完全是對阿里的誤解。

亞馬遜在美國成功的原因之一,正是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端到端的物流。阿里也是如此,它投入大量資金建設菜鳥物流,甚至不惜與傳統快遞公司擦槍起火,正是因為看到自建物流是電商公司的命脈之一,也看到了京東這樣的後起之秀帶來的威脅。

事實上,論述兩家企業的相似度時,業務層面的考量永遠只是淺表,公司基因、對社會帶來和即將帶來的變革能力,才是這場比較的真正核心。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阿里「致敬」的對象,更像是亞馬遜而非谷歌。


人工智慧押寶

在谷歌看重的人工智慧戰場,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也搶到了入場券。

這不再是一場「誰像谷歌」的模仿遊戲,當地域差距被越來越快的技術發展消磨掉,中國公司們搖身一變,成了谷歌的競爭者。

圖:李彥宏出席2016百度世界大會

BAT 的身影在其中最為踴躍。高盛在報告《中國在人工智慧中崛起》指出:三巨頭的研發人員幾乎都占員工總數的一半,高於谷歌的38%和微軟的32%。

而三家投入的方式不盡相同:阿里重商,百度重實用,騰訊呢,看似在敲閑棋,但誰也不敢輕視這家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放出大招的公司。在今年4月的IT領袖峰會上,馬化騰還在秀謙虛:

「其實Robin(李彥宏)人工智慧走得更前,對騰訊來還是落後不少,去年剛開始才成立了這個團隊」。

人工智慧正在成為百度崛起反擊的武器,這個趨勢隨著陸奇加入正在變得越來越明顯。對於經歷過流年不利的百度,這確實是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新故事。

事實上,百度在人工智慧方面的布局開始很早,挖人的動作遠遠早於「A」和「T」,甚至早於Facebook——2013年,百度先後成立了深度學習研究院(LDL)、人工智慧實驗室。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百度得以招攬了大量人才。百度美國研究院傑出科學家徐偉當時是Facebook的科學家,一直對深度學習感興趣,無奈Facebook當時無意於此,聽聞百度要在矽谷建立研究院,他很快就選擇了加入。

今年6月,福布斯發表文章《這20個人領導了中國的人工智慧革命》的,徐偉位列其中。而除了徐偉,有7人在百度任職,3人曾在百度任職,也就是說,20人一半來自於百度。

百度投入了大量資金「養賢」,後來的故事成為業界一段美談,人工智慧領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吳恩達加入,諸多大腕學者也歸於旗下,百度美國研究院一時大牛濟濟。

當時,深度學習還屬於前途不甚明朗的前沿技術,百度這種在矇昧時期就大手筆投入的姿態,以及對於研究院KPI鬆散要求的做法,倒是非常像谷歌。

這個看似只是有錢任性的選擇,讓後來者艷羨不已。到2016年左右,「A」和「T」都認識到了人工智慧的重要性,紛紛建立研究院。他們從百度手裡挖走了一些人,但畢竟行情已變,網羅人才變成了一場燒錢還難分勝負的戰爭。

百度在今年選擇了all in。這是一場自我革命。

這家做搜索出身的公司,開始把所有資源都向人工智慧平台和自動駕駛傾斜。它接連剝離了大量的非核心業務,比如百度外賣拆分給了阿里巴巴的餓了么,百度音樂賣給了太和音樂,百度文學還給了完美世界,移動遊戲賣給了兩家第三方公司,甚至連百度糯米都開始全線收縮。

陸奇上台之後,更是砍掉醫療等賺錢業務線,僅保留了百度的人工智慧醫療大腦業務。「百度以前太散碎了,有很多小型業務,佔用了很多資源、人力,還不是市場領導者,是第三或者是第四的位置,還要每年投入很多錢和資源去推」,今年上半年,陸奇和在與業務部門舉行的「吹風會」上這樣表示。

圖:百度醫療大腦概念圖

儘管百度其它部門一直在裁減,人工智慧、自動駕駛這些業務的headcount都沒有上限,仍在繼續招人。百度今年第一季度的財報顯示,百度研發支出為人民幣28.35億元,同比增長了34.9%,這些增加的成本主要由於研發人員相關成本增長。

從這個角度上說,百度正在走一條和騰訊、阿里迥然不同的路線。以技術革新為核心的做法,顯然也比阿里更像谷歌。

但這樣的比較意義並不大。在人工智慧的戰場上,技術就是戰鬥力。百度的自動駕駛汽車已經上路,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也把重頭戲放在了人工智慧項目上,對於這些競爭者,想必谷歌也是不敢小覷和大意的。

在這樣的場景里,再費口舌討論誰是「中國的XX」顯然有些落伍——畢竟,那是copy to China 時代略顯底氣不足的陳舊話題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獲戰略融資600萬人民幣,「藝狗盒子」從STEAM教育里的A下手做標準化的素質教育產品
樂視網公布前三季度凈虧損16億元,「涅槃重生」之日還有多久?
有書共讀獲得8000萬人民幣融資,漢莎收購柏林航空
為陌生人交友場景搭建世界觀,「樂窩」想做一款不看顏值的交友平台
大牛激辯:AI 該像嬰兒一樣生來就懂事,還是該從零學習?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