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有一萬種悲傷,但它們其實只有三類!
文 / 畢淑敏
喪失的範疇,簡直是天羅地網無所不包,分類也是千奇百怪。不管怎麼難,咱們還是大致分分類,這樣比較容易討論。
壹
第一類:成長性損失
這種損失,是任何人都幾乎要經歷的,你註定逃不掉。
第一條,就是你呱呱落地,失去母腹中的溫暖安逸,開始嚎啕大哭,然後自食其力地吸入乳汁。
第二條,是弟妹降生,失去父母的高度關注,並且是唯一的關愛。這種出生次序的變化,對於一個人一生的影響是很大的。
隨著我們慢慢長大,就要準備上學了。在上學之前,除了玩耍,沒有其他必須要辦的事情。上學就不同了,只有從讀書開始,才漸漸開啟了對世界的了解。
你繼續長大,就不可避免地進入了青春期。從此,童年就一去不復返了。
到了青春期,強大的荷爾蒙開始洶湧澎湃地流入血液,讓年輕人變得格外敏感好鬥,對異性充滿了好奇和好感。如果在這個時間段遭受到失學、失戀等等打擊,或者是沒有結果的單戀、暗戀,都會給年輕人造成相當慘痛的哀傷之感。因為年輕的心特別纖細易感,但經驗又比較缺乏。哥德所寫《少年維特之煩惱》就是明證。少年維特為了失戀這件事,不單煩惱,最後還自殺了。
之後,開始工作了。大學畢業了。大多數人從此不再上學,告別了學生時代。上學這件事,我一向認為是世上諸事中較單純的一件事。你不必自己開拓,跟在老師屁股後面走,走得都是別人出來的康庄大道,同學間也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可惜,你不可能總是上學,就像亞當與夏娃被上帝從伊甸園趕出一樣,被拋入錯綜複雜,險象環生的社會。
談戀愛成功了,你就會結婚。結婚就失去了獨身的自由。別以為結婚以後是幸福,幸福這張保險單,要在漫長的歲月里逐段存入,然後才能得到實惠。但喪失自由這件事,頃刻就會發生。
緊接著生了孩子,就失去了二人世界的單純和輕鬆,從此撫育一個生命的重擔,義不容辭地放在了你還沒有徹底準備好的雙肩之上。你喪失了隨心所欲和單打獨鬥的權力。
如果說以上我講的主要是外在的喪失,那麼隨著你不可抑制地進入中年和老年,你將喪失最好的身體狀態,我們可以嘗試減緩身體衰老的速度,但是衰老的大趨勢不可扭轉。
還有更嚴峻的事態等著你,你要退休,失去工作。
喪失工作的悲傷,不僅僅是減少了一部分收入,退休造成的喪失,是你被社會主流所甩出,你喪失了單位,喪失了身份,喪失了一種價值感。
喪失還會不請自到。你將得到疾病,在得到疾病的同時,你在健康這條防線上,被逐一攻克堡壘要塞,直到全線失守。
之後,一個巨大的永恆的喪失,擺到了你面前。你將死亡,失去生命。
還有一種喪失,非常嚴重,但我拿不準把它歸入哪一個年齡段比較相宜。這就是失去雙親。它可以在你還沒有出生的時候發生,也可能在你很老的時候發生。但無論這種喪失發生於什麼時刻,它帶給你的撕心裂肺的喪失感,都不會減輕。
以上所說的喪失,是我們每個人都幾乎要經歷的,你逃不掉的。
貳
第二類:創傷性損失
這類喪失,不是每一個人都必定要經過的,但也絕不像想像中那樣少。這類損失的特點是突發和不可預測性,這樣就更帶來了某種不公平感。正如古話所說: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這種喪失一旦發生在自己身上,會讓你在與他人的比較當中,更多地感受到不公平,也就更生痛楚。
比如天災人禍。戰爭、事故、車禍、火災、水患、地震、遺棄、強姦、性侵犯、夫妻分居、離婚、流產、殘疾嬰孩、白髮人送黑髮人……
叄
第三類:預期性損失
有一些損失尚未發生,有些人已經把它預期在內了,這就是預期性損失,會給人帶來預期性的悲傷反應,也就是「未雨綢繆」的損失。
例如,有一個女子懷孕後,天天害怕生一個畸形的怪胎,結果是憂慮過度,提前早產。孩子倒是沒有異常,但體質極弱。這就是預期性的喪失帶來的惡果。
-作者-
畢淑敏,國家一級作家。曾獲莊重文文學獎、小說月報第四、五、六屆百花獎、當代文學獎、陳伯吹文學大獎、北京文學獎、崑崙文學獎、解放軍文藝獎、青年文學獎、台灣第16屆中國時報文學獎、台灣第17屆聯合報文學獎等各種文學獎30餘次。
-主播-
北華大學 | 房慧敏
座右銘:腹有詩書氣自華
編輯製作:沈昕雨
中國網教育頻道出品
本文選自畢淑敏的《破解幸福密碼》,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如果分享內容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國慶節,史上最全攻略,手把手教您安排親子旅行!
※暴躁、吵架、離家出走,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到底怎麼教?
※第一個教師節,你還記得么?
※學會分享,會讓孩子實現1 1>2?
※嬰幼兒大腦發育「黃金期」,家長切忌揠苗助長
TAG:中國網教育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