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葉子上有小白點是什麼?
聯萌大叔的小問小答第十五彈
1
多肉葉子上有小白點是什麼?
這個問題是微信公眾號後台花友提問,多肉葉片上出現小白點,而且沒有什麼蔓延趨勢,通常有四種情況:1.曬斑。2.物理傷口。3.蚧殼蟲。4.白色的小顆粒。
曬斑:一般是葉片殘留的水引起的,圓粒狀(水珠的樣子)或者水漬狀,一般是黑的或者發白,圓粒狀的摳掉後就會變成中間白外面黑。像下圖這樣
物理傷口:一般會分布在外圍葉片,特點是,形狀不大規則,可以明顯看到有傷口(少掉一部分),但不會蔓延,可能是自己不小心掛碰到(最典型的就是葉尖),蟲子咬造成的傷口等。像下圖的大部分白點。
蚧殼蟲:一般是先分布在多肉葉片背部,泛濫後才會到株心位置,特點就是,你可以抓起來,擠爆它,有汁液。像下圖就是蚧殼蟲。
白色物質:可能是哪裡飄過來的白色東西,譬如說你自己的珍珠岩,只是掉在多肉表面,清理下就沒了。
只要是不會蔓延的小白點都是好白點,但如果長毛長、粉狀物、水漬狀就要小心了,會傳染,得用殺菌葯,嗯,可以看下是不是白粉病。
2
多肉莖幹摸著有點發軟怎麼辦?
經歷過一段不適合的環境,譬如說太熱的夏天,漫長的雨季,有些多肉,尤其是老樁,長長的莖幹上看著有點皺縮的異樣,摸著居然有點發軟,那很可能莖幹內部已經腐爛。需要把出事的莖幹全部剪掉,莖幹內部顏色發黑髮黃的,就都是腐爛了,需要切至莖幹發白的部位。如果底部莖幹沒事,保留這部分莖幹和根系可能還會長出新芽,上部沒事的莖幹則可以重新枝插處理,但注意,傷口需要抹點殺菌葯。
很明顯有異樣的朧月枝條,其實葉子已經掉到禿頭了,但一直沒管...
所以必須出事了,從上到下內里全部腐爛,正常發現早還是可以保住頭的。
多肉植物莖幹出事之前往往會伴隨著長勢不佳,掉葉子,有這種情況可以仔細檢查下莖幹。健康的莖幹應該是摸上去硬硬的,微有點彈性,不軟,表面也沒有什麼孔洞。
多肉植物莖幹出事通常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根系或者接觸土面的莖幹腐爛,慢慢傳染到上部。還一種是從莖幹中部出事,一些蟲子造成傷口(蝴蝶產卵、知了吮吸、人為劃傷等等),然後向上向下腐爛。高砂之翁肥厚的莖幹似乎特別容易引來蟲子的青睞,大叔的高砂之翁都是種植兩三年後,莖幹出事,前兩天在莖幹腐爛的孔洞里,看到蠕動的幼蟲......
3
多肉種下後葉片發蔫乾枯化水
秋天也是適合種多肉的季節,有些新手買了多肉種下後會發現多肉種下後葉片發蔫乾枯這些情況。一般來說,這些現象都是正常的,剛種下的多肉尤其是葉片比較薄的,往往要消耗外圈的一些葉子後才能夠開始正常的生長。有時候也會出現外圍部分葉片化水的情況,摘下就行了(多通風,盆土不要太潮濕,尤其是葉片與土壤接觸的情況下)。
要注意的是剛種下的一兩周,少量光照就可,盆土也不要太潮濕。暴晒+盆土潮濕,帶來的就不是部分葉片乾枯化水,而很可能是整株直接化水死亡,尤其是現在溫度還30+南方。
4
多肉配土的比例是按體積還是重量
多肉配土的比例是按體積還是重量,這個問題居然不止一次看到,其實稍微理性的想一下就知道了,多肉配土肯定是按體積啊!如果按重量,泥炭、椰糠、稻殼炭、珍珠岩這些明顯就比較輕的介質可得瘋了,四五盆盆珍珠岩才趕得上半盆麥飯石的重量,兩三盆泥炭/椰糠才趕得上半盆麥飯石。現在大家習慣說的80%顆粒,換算成重量會整樣?80%的顆粒(麥飯石)佔了盆高度80%,同重量的泥炭放進去,高度到達300%。
重量懸殊的麥飯石和珍珠岩又如何按重量跟泥炭打成1:1平手?當然只能按體積了。
至於配置的精細度,其實大概估一估就可以了,也沒必要精確到用量筒量。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拿個小容器,盆或者小桶,各裝滿一小桶容器的介質依次倒進大容器里,那就是1:1左右的配置了。


※兩種有點美的花月夜
※中秋賞月,也賞肉
※雖然變醜了,但是長肉了
※國慶快樂,紅得漂亮
※大師Kitoi 把多肉養成了藝術品
TAG:多肉聯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