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中風患者的癌症風險明顯增加
中風患者中癌症發病率幾乎是普通人群的2倍。
作者丨楊微
來源丨醫學界腫瘤頻道
2012年德國研究者曾提出腫瘤相關的高凝狀態是重要的卒中危險因素。近年來臨床上對隱匿性腫瘤患者首發表現為中風的病例研究更加深入具體。
2017年ESMO年會上發表了一項觀察性研究,認為部分中風患者可能存在隱匿性腫瘤。該項目的主要研究者Rogado教授說:「既往研究結果提示中風後可能會出現腫瘤進展,但是兩者相關性尚未明確,因此本研究目的確認中風與腫瘤的相關性,並探尋可預測風險的因素」。
該項研究回顧分析了普林塞薩大學醫院2012.1月~2014.12月急診入住卒中病房的914例患者,其中有381例患者符合入組標準,在確診中風後進行了18個月隨訪,收集人口統計學數據和臨床數據。對比分析兩組即發生腫瘤組和未發生組,在單因素分析中變數與癌症顯著相關,並隨後進行了多因素分析。
研究結果
? 發病率:7.6% vs 4.5%。
在18個月的隨訪中,有29例(7.6%)中風患者診斷為癌症,發生率較高的腫瘤有結腸癌、肺癌和前列腺癌,那麼這一發病率明顯高於正常人群中腫瘤的發病率(4.5%)。
? 發病時間:從中風發病至確診癌症平均時間為6個月。
將近45%癌症診斷是在確診中風後最開始的6個月內,其中約有62%癌症患者診斷時已出現轉移或為局部晚期。
? 預測因素:高齡(>76y)、既往腫瘤病史、高纖維蛋白原(>450 mg/dl)及低血紅蛋白(<13 g/dl)。
Rogado教授認為:中風患者中癌症發病率幾乎是普通人群的2倍,通常確診時已為晚期,並且是在中風後的6個月內,這表明中風發生時腫瘤已存在,只是沒有臨床癥狀。腫瘤細胞刺激凝血系統,導致腫瘤患者的高凝狀態,很好的解釋了被診斷為癌症的患者中為什麼會有纖維蛋白原升高。
因此Rogado教授建議:中風患者在診斷後的18個月內應進行臨床隨訪,特別是對於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如高齡、既往有腫瘤病史,高纖維蛋白原或低血紅蛋白。
腫瘤內科專家Roila教授對該研究發表評論:首先,中風和癌症相關性是一項值得探討的課題,之前也曾有過相關的研究。但本試驗設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缺少對照組,因此更適合做病例對照研究。
此外,觀察組29例患者與正常人群17例患者相比,12例的差異可能是由於兩組年齡不同所致,因為正常組包括所有年齡段的人,而觀察組以老年患者居多。因此在明確中風和癌症相關性方面,仍需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Schwarzbach C J,Schaefer A,Ebert A,et a1.Stroke and Cancer:the iIllponmlce of cancer-aasociated hypercoagulafion as a possible stroke etiology[J].Stroke,2012,43(11):3029-3034.
(本文為醫學界腫瘤頻道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並標明作者和來源。)


※我猜,這個囊腫你沒見過!
※局部進展期直腸癌診療中最具爭議的問題,你怎麼看?
※「熊孩子」闖禍,深扒這次化療葯外滲的前世今生!
※不容錯過,晚期ALK陽性NSCLC的整體治療策略來了!
※「世界精神衛生日」醫務人員該如何掌控情緒?
TAG:醫學界腫瘤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