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類型的慢性胃炎如何治療
常見不少慢性胃炎病人不講辯證辨病,只要是治胃病的葯,拿來就吃,結果治了很長時間,慢性胃炎還是沒治好。而且治療胃病的藥物品種也特別多,這些品種大都是「非處方葯」,隨便在街上哪個藥店都能買到。患者大多是「以身試藥」,不同的品種換來換去,感覺比較適合自己的就繼續吃。如此不規範的用藥治療,效果自然不理想。所以,說起慢性胃炎的治療,可以說是一個「亂」字當頭。
其實,我們在前面的系列文章中已經講過,慢性胃炎最常見有兩大基本類型,即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與慢性萎縮性胃炎。其他比較常見的還有膽汁返流性胃炎與疣狀胃炎,以及較為少見的自身免疫性胃炎。這幾種慢性胃炎在病機、病理等方面既有相同之處,但也各有其不同特點。因此,在治療方面也必須根據所患疾病的不同,在醫生指導下有的放矢的合理用藥,才能達到理想療效。
此外要說的是,慢性胃炎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要想徹底治癒,相當困難。筆者從事中西醫結合臨床工作多年,認為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胃炎,多能取得較好療效,建議患者在治療時注意選擇。
治療的相同之處
西醫方面
這幾種慢性胃炎的西藥治療,都是以抑酸葯(自身免疫性胃炎除外)與促胃腸動力葯為主。但患者癥狀不同,用藥方案也應有所區別。
癥狀以腹痛為主者,重點使用抑酸葯。因為疼痛屬於胃酸相關性癥狀,即與胃酸過多有關。抑酸葯能抑制胃酸分泌,從而緩解疼痛。胃鏡檢查見胃黏膜糜爛者,亦應使用抑酸葯,因為糜爛屬於胃酸相關性改變。抑酸藥包括H2受體拮抗劑和質子泵阻斷劑。前者常用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後者常用雷貝拉唑、埃索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等。具體用藥可請主治醫生斟酌。
癥狀以腹脹為主者,重點使用胃腸促動力葯,能增強胃腸蠕動,促進胃腸排空,從而消除脹滿。胃腸促動力葯常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曲美布丁、伊托必利等。腹痛腹脹均明顯者,使用抑酸葯與胃腸促動力葯並重。
此外,這幾種慢性胃炎的腹脹等癥狀,如果同進餐相關或進餐後癥狀明顯,皆可配合使用消化酶製劑,如胃酶合劑、復方胰酶等。
中醫方面
以腹脹為主者,重用理氣消脹藥物,包括疏肝理氣藥物。可酌情選用蘇梗、香附、雞內金、枳殼、佛手、香櫞等。
以腹痛為主者,重用活血化瘀藥物。所謂瘀則不通,不通則痛,通則不痛。可酌情選用當歸、白芍、川芎、元胡、蒲黃、丹參、桃仁、紅花等。
請中醫處方時,可在使用理氣活血藥物的基礎上,再結合中醫辨證,根據不同的證型,加入相應的藥物。例如,屬於脾胃虛寒者,加入溫中健脾藥物,如党參、黃芪、黃精、白朮、茯苓、甘草、桂枝、附子、乾薑、吳茱萸等;屬於寒熱錯雜者,酌加黃連、梔子、白花蛇舌草等;兼有濕熱者,酌加黃連、半夏、瓜蔞、蘆根等。
治療的不同之處
西醫方面
胃鏡見胃黏膜糜爛、出血明顯者(例如有慢性紅斑者),可增加胃黏膜保護藥物,如硫糖鋁、瑞巴派特、替普瑞酮等。
對膽汁反流性胃炎,可增加有結合膽酸作用的胃黏膜保護藥物鋁碳酸鎂。該葯具有結合膽汁酸,吸附、溶解卵磷脂,防止其對胃黏膜的損傷作用。且能刺激前列腺素的分泌及表皮生長因子的釋放,增強胃黏膜的保護作用。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病變主要在胃體和胃底,由於分泌胃酸的壁細胞也主要分布在胃體,僅有少量分布於胃竇,所以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往往有廣泛的壁細胞破壞與萎縮,導致胃酸和消化酶分泌減少。進而導致胃排空延遲,上腹脹滿。應當使用助消化葯,包括胃蛋白酶和復方胰酶,有利於癥狀緩解;不宜使用抑酸葯,否則適得其反。
中醫方面
疣狀胃炎,胃鏡下可見單個或多個疣狀或丘疹樣隆起。如果這種疣狀隆起病變的病程短,通過一般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以消失。複查胃鏡,如果未消失,可能是患病的時間比較長,因而需要治療的療程也長,可能要半年或一兩年以上,患者不要輕易放棄。對於病程長的疣狀隆起病變,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之上,還可以重用破血葯,如三棱、峩術、土鱉蟲、桃仁、皂刺等。破血葯雖然也是活血化瘀葯,但比一般活血化瘀藥力猛。而且要強調重用益氣葯,如黃芪、党參等。益氣葯不僅能預防破血葯傷正的副作用,而且還能益氣活血化瘀,增加破血葯的力量。通過這種治療,可使部分病人的疣狀隆起病變消失。
自身免疫性胃炎,中醫辨證大多屬於胃陰不足型,患者表現為脈象沉細、舌質瘦癟、舌紅有裂紋、舌苔少或無,一派胃陰虧損之象。治療大法是養胃陰,強調酸甘化陰法,可選用麥冬、生地、沙參、白芍、烏梅、山楂等,獲效頗佳。
膽汁反流性胃炎,在溫補脾胃、理氣消脹、活血化瘀的基礎上,更應側重應用理氣降逆的藥物,如蘇梗、枳殼、木香等。理氣降逆藥物能促進胃排空,防止膽汁反流。中醫有所謂脾升胃降之說,即胃以降為順,理氣降逆有助於胃功能的恢復。同時還應酌加清熱祛濕之品,如茵陳、金錢草等,可提高療效;因為反流的膽汁,中醫辨證屬於濕熱。
(文/賈樹才 主任醫師 天津南開醫院)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絕經後腰背痛,可能是骨質疏鬆的信號
※挺直脊樑享晚年
※孕婦能否打疫苗
※老人護肝六字經
※別把性早熟和生長發育提前混為一談
TAG:家庭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