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的燒餅店,卻低調的連個門頭都沒有
錫東會·周末走起出品
「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
真正的隱者
往往並不在意環境的影響
美食亦是如此
東湖塘有一條生活氣息濃郁的老街
阿姨在給客人剃頭
老伯伯騎三輪車回家
民房陽台上的美麗盆栽
瑣碎的日常里滿是人情味
在這裡,我們遇見了胡記燒餅
如果不是特意去找
確實很容易被忽略
|胡記燒餅,飄香三十年|
灰白色的牆,生鏽的捲簾門,簡陋的店面,一眼看過去滿滿的年代感。
這家在東湖塘橋下的老店,足足開了有三十個年頭。沒有華麗的招牌與裝修,只有一塊簡簡單單的廣告牌。
而這塊不起眼的招牌卻蘊含了三十年來無數食客的回憶與寄託。
三十年的風風雨雨,胡記燒餅始終在這裡。它接受著時間的洗刷,卻從不曾改變過。
吃貨們都鍾情於這家店,不僅是因為它的美味,更因為它的人情味。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老胡夫婦」
人人都說夫妻店做不長久
他們卻打破了這個「傳統」
改革開放後,胡伯伯和老伴開始共同經營這家店,一做就是三十年。
這些年一直堅持手工製作,每個環節都親力親為,再小的一件事情,也敵不過用心二字。
每天早晨五點夫妻倆就要起來忙活,和面、擀麵餅、拌餡料...一年365天,每天如此。
胡伯伯負責揉面制餅,妻子負責烤制翻面,配合十分默契。
遇上旺季,一天要做8000隻左右的燒餅。
兩口電餅鐺、兩雙巧手,二十平米不到的小店,卻做出了充滿市井氣息的美味。
如今,胡伯伯的兒子和孫子的手藝,也是爐火純青,在港下開了一家分店,生意一點也不遜色於老店。
畢竟祖傳的老手藝,不能在他這兒丟下。
|簡單的步驟 卻是匠心的味道|
提到燒餅,無錫人應該都知道「黃土塘燒餅」,至今已有百年歷史,不少人慕名而來就為尋這一口美味。
而黃土塘燒餅也是過年過節走親訪友的必備佳品,胡記不僅把黃土塘燒餅的技藝傳承了下來,也讓更多的年輕人能嘗到舊時的老味道。
燒餅,老發頭裡叫「拖爐餅」,是像新疆烤饢一樣貼在爐邊烤的,現在都變成電烤了。
如今的燒餅餡料種類較多,但胡記燒餅店堅持只賣兩種:薺菜豬油餡和豆沙餡。
一般胡伯伯會在每天早上把餅坯做好,然後放至冰櫃里冷藏。等有客人要買的時候,會再拿出來烘烤。
做好的燒餅放至電餅鐺內,烤制15分鐘。
GIF/2K
電餅鐺的溫度永遠保持固定,保證每一個燒餅都能受熱均勻,烤出來的燒餅香香脆脆剛剛好。
GIF/2K
也是趕了巧,小編遇上了一整鍋剛出爐的燒餅。
端出來的瞬間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外觀金黃透亮,餅面飽滿。
GIF/2K
每一個都是外酥里香,咬一口夾著薺菜餡跟酥皮一起在舌尖跳動,嘎嘣脆!
GIF/1K
從側面看,酥脆的感覺更加明顯,好像一掰就要掉渣渣。
不吹牛,就小編這吃貨,3塊錢一個的大燒餅下肚絕對讓人心滿意足!
東湖塘的美味遠不止這小小的一隻燒餅
質樸踏實的東湖塘人所創造的美好事物
還等著我們去回憶與發現
而承載了一代人回憶的這塊燒餅
小編還是十分願意為了它
再走一次東湖塘老街
再跟胡伯伯嘮幾句嗑
粉絲福利
你知道哪些好吃又有特色的店?
歡迎加小走微信爆料
我們會選出幸運粉絲和小走一起探店!


TAG:無錫錫東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