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凈法師:十行位之前五行

清凈法師:十行位之前五行

(1)歡喜行

【阿難!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名歡喜行。】

阿難!這樣的善男子,已經符合道場各方面的要求了,所有佛的無量勝妙功德,都已齊備,可以隨自己的志願,到十方世界佛國土的道場,去參加各種深造和教化,這階段叫做歡喜行。

(2)饒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名饒益行。】

已經得到歡喜後,又能善巧去利益一切有情,以戒德感化眾生,名為饒益行。

(3)無瞋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名無瞋恨行。】

以自覺之理覺悟於他,自己明白了,又能幫助他人明白,從不拒絕他人的請求,以忍辱去攝受他人的,這階段叫做無瞋恨行。

(4)無盡行

【種類出生,窮未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名無盡行。】

既無瞋恨,故隨眾生一切種類,時時出現,處處受生,眾生世界無盡,菩薩之願行亦無有盡,所以窮未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名為無盡行。

「種類出生」:菩薩於十二類眾生之中,隨類受生,以行教化。

「窮未來際,三世平等」:菩薩隨類受生,其所行之時間無量,且不揀選任何時段,不論好世惡世,究竟平等度化。

「十方通達」:此指菩薩隨類受生,不但時間無量、毫無揀擇,且空間上亦遍於十方,沒有際限,不論凈穢國土、善道惡道。

能夠在十二類眾生中,各處去受生,盡未來世,三世都平等,十方世界的事情,善巧通達,這階段叫做無盡行。

「薄荷」的故事:

宋朝太平興國年間,有一位法名辨聰的僧人,遊方到五台山,時值仲夏,便於清涼寺內寄駐,隨五台山僧眾結夏安居。當時僧眾中有一位老比丘,舉止瘋瘋顛顛,大眾都瞧不起他,唯獨辨聰對他承事恭敬。

結夏安居圓滿後,辨聰即將離寺,繼續雲遊。當他向老比丘辭別時,老比丘從懷裡拿出一封書信,囑咐他說:「到開封城北,找到叫薄荷的,把信投給他!」辨聰拜別離開五台山,走了一段路才發現老比丘沒交代地址,心裡嘀咕:「地址不詳,從何找起?信裡頭不知寫了什麼要緊的事?」又不好繞回五台山,就拆開信來看,信上寫著:「你在世間游化日久,那些眾生容易調伏嗎?若已調伏,度生的事就完成了,可速返回,待太久,恐被強緣打失,流入世間的業報。至禱,至禱!」辨聰看完大驚,趕忙把信再封起來。

有一天,辨聰經過開封廣濟河畔,遠遠聽到有一群小孩在呼喚:「薄荷!薄荷!」辨聰過去問:「誰是薄荷?他人在哪裡?」小孩指著一間趙姓人家的豬欄,說:「豬欄內脖子上帶個銅鈴,金色鬃毛的大豬,就叫薄荷。」

辨聰前去趙姓養豬人家,便問主人:「這條豬為什麼叫薄荷?」主人說:「這條豬很特別,很愛乾淨,只吃薄荷,所以村裡的小孩都叫喊薄荷。平常有屠戶來捉豬時,其他的豬都怕得四處奔跑逃逸,如果把豬牽到薄荷的身邊,都會安靜下來,也不亂跑哀嚎,任由屠戶宰殺。因此以後屠戶都會牽薄荷到等著宰殺豬的身邊,繞上一圈,省了以往宰殺豬時的慘烈的掙扎與哀嚎。所以一家人很愛惜他,多年來都捨不得殺。」

辨聰聽完之後,就叫了一聲:「薄荷!有信給你!」大豬聞聲前腳躍起來站著,辨聰將信投過去,豬一口吞下,保持像人站的姿勢,隨即就遷化往生了。

這個故事出自印光大師修訂的《清涼山志》,薄荷豬原來是為了度化眾生,乘大悲願力,倒駕慈航玩「潛伏」的菩薩。菩薩們「應以豬身得度者,即現豬身而為說法」,以啟發眾生心中的無盡藏。

(5)離痴亂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名離痴亂行。】

空間和時間都能無盡隨順眾生,所以合其心而同其事,於一切眾生,種種法門,機對教而受益,教對機而化行,依無差誤。故名離痴亂行。

「一切合同」:經定心持一切法,悉皆會合,同為一體。

「得無差誤」:此指說法而言,以定心相應故,一切所說皆無差錯謬誤。

——選自《楞嚴經講記》 清凈法師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凈之道 的精彩文章:

清凈法師:灌頂使受灌者成熟為修密之容器
清凈法師:十住位之前五住
沒有偏見,只有當下
清凈法師:願心住
第1日財富壇城閉關體驗

TAG:清凈之道 |